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B超在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何涛沈刚 探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B超声像图特点及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 【摘要】 目的月至2014年4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病变性质的8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B超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 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0例经病理确诊的患者中,良性病变30例(37.5%), 恶性病变50例(62.5%),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回声、内部改变和血流信号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病变总的诊断符合 率为86.3%,其中良性病变中急性淋巴结炎、非特异性反应性增生和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 8 5.7%和80.0%,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0%。脉冲多普勒(PWD)参数方面,恶性病变淋巴结门髓质主干动脉 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超是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鉴别方法,并且诊断符合率较高。 【关键词】 B超;颈部淋巴结;良性;恶性;诊断 颈部是全身淋巴结最为密集的一个部位,炎症、反应 性增生、肿瘤等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 因此,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只是多种疾病的局部表现,而 不同的疾病具有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病变的定性诊断对 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l1。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 B超因具有良好的分辨力而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 别诊断中广泛应用,并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f2】。本文旨在 探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B超声像图特点及B超在良恶性鉴 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Vmin)及阻力指数(RI)。然后对比B超诊断结果与病 理确诊结果,计算诊断符合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情况80例患者中,经病理学 证实30例(37.5%)为良陛病变,50例(62.5%)为恶性 病变,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86.3%(69/80), 其中良性病变中急性淋巴结炎、非特异性反应性增生和结核 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因颈部 性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11/13)、85.7% 浅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45例,女35 例;年龄21~62岁,平均(43.5 4-10.4)岁。所有患者 都经过病理学确诊病变性质,且在确诊前进行了B超检查。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使用PhilipS (6/7)和80.0%(8/10),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0% (44/50),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 B超声像图特点①良性淋巴结病变:多为椭圆形, 主要为纵径增长,纵径与横径比值(I_/S)>2的26例(86.7%), 呈现尚均匀的低回声,髓质可表现为条索状的高回声,轮 廓非常清晰,具有完整的包膜,内部没有液性改变。淋巴 结内有正常或较多的血流信号,且血管的走向平直,是一 种低速低阻型的血流信号。②恶性淋巴结病变:多趋于圆 形,主要为横径增长,L/S<2的有42例(84.0%),髓 EnVisor C和Philips HD 1 1 XE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仪,探头频率为8.2~11MHz。患者取舒适卧位,适当垫 高颈后部,使颈部充分显露,检查时探头用力应适宜。操 作过程中,应适当调节增益,尽量保证聚焦停留在靶器官 层面,详细记录淋巴结大小、数目、形态、边缘、内部回声 特征,并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CDFI)观察淋巴结内部及 周边血流情况,采用脉冲多普勒(PWD)测量淋巴结门髓 质主干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血流速度 作者单位:31401 1 浙江嘉兴市王店人民医院超声科 通信作者:何涛,Email:hetaoht123@l26.tom 质高回声图像不可见,内部可有液化或细小钙化点等改变。 淋巴结内有几乎充满整个淋巴结的丰富血流信号,由门部 血管发出许多分支,血管走向不规则,或弯曲,或扭曲,表 现为高速、RI或高或低的血流信号。 2.3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PWD参数比较恶性病变中 表2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PWD参数比较( ±S) Vmax、Vmin和RI参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上常见的外在体征,是多 种脏器疾病在颈部的局部表现,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而确 定病变的良恶性是有效治疗的关键,特别是诊断恶性肿瘤 分期、制定治疗计划和分析疗效的重要依据。B超对颈部 淋巴结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且具有操作 简单、无创伤、无辐射等多种优点,已成为鉴别颈部淋巴 结良恶性病变的常用方法,但不同研究中诊断符合率差异 大[3】。在鉴别过程中,其主要观察指标是淋巴结的形态、是 否存在髓质回声及血流分布是否存在异常[4】。通过这些指 标,B超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与病理结果可以达到极 高的一致性 一1。 本文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良陡病例3O例, 恶性病例50例,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3%,良 性病变中急性淋巴结炎、非特异性反应性增生和结核性淋巴 结肿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11/13)、85.7%(6/7) 和80.O%(8/10),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O%(44/50), 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低于相关报道[6],可能与 样本量小及医师的水平等因素有关。 B超诊断在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要取得较高 的准确率,必须正确把握超声图像特点。正常淋巴结多为 椭圆形,大小在0.1~0.5cm,L/S≥2,皮质回声稍弱于 髓质,血流信号常不可见。急性淋巴结炎时,虽然会发生 淋巴窦扩张及局部组织增生,但仍保持正常的结构。而非 特异性反应性增生时,淋巴结仍保持正常结构,仅有门部 血流增多 。结核性病变时,淋巴结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形、 2014年9N第21卷第18期 增大,淋巴门的偏移,甚至消失等多种改变。上述3种淋 巴结良性病变中,淋巴结内均具有正常或较多的血流信号, 且血管的走向平直,呈较规则的树枝状,是一种低速低阻 型的血流信号。而淋巴结发生恶性病变时,淋巴结明显失 去了正常基本结构,多趋于圆形,L/S<2,髓质高回声图 像不可见,内部可有液化或细小钙化点等改变。血流信号 以周边型和混合型为主,表现为高速、阻力指数或高或低 的特点,且血流紊乱。当淋巴结出现融合时,完整连续性 的包膜将破坏、中断,并且在周围出现丰富、相通的血流 信号 1。 综上所述,B超可以通过淋巴结的形态、回声、血流分 布及血流速度测量结果等特征对颈部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 进行定性诊断,且诊断符合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夏艳.超声对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 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45. [2】滕登科,王辉,孙丽娜,等.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 性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3):157. [3]黄海擎,满诚,郝新玲,等.高频彩超对颈部淋巴结疾病定性 诊断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7):601. [4 4]Ahuja AT,Ying M.Evaluation of cervical lymph node vascularity:a comparison of colour Doppler,power Doppler and 3一D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J].Ultrasound Med Boil,2004,30(12):1557. [5 5]王锋润,黄建.高频彩超在颈部淋巴结肿大中的诊断价值[J1.河 北医药,2014,(1):25. [6】 龚立勇.高频彩超对颈部淋巴结病变定性的诊断价值[J】.牡丹 江医学院学报,2012,33(2):40. [7】吉其胜,曾孝琼,易小洪,等.101例颈部淋巴结疾病彩超活检 结果对比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46. [8]余凯,万淑华,付志勇,等.彩超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 诊断[J].实用癌症杂志,2009,24(6):635. (收稿:2014-06—22) (发稿编辑:史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