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汽车一两年了,却一直不能上牌照正常使用,原因是车辆没有合格证。这是有些消费者在购车后遇到的麻烦事,卖出车却不给合格证的情况成为汽车销售行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潜规则”。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为周转资金,汽车经销商将汽车合格证质押银行的做法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潜规则\"。经销商将汽车合格证作为盘活资金链的筹码,向银行进行贷款,待汽车销售出去后经销商再将合格证赎回,然后交付给车主。这样带来的风险是没有合格证的车辆无法办理保险,在这段空白期内,车辆一旦出现刮擦或者车祸,所有损失只能由车主自己承担。此外,在车主尚未取得合格证前,经销商的经营若发生问题,比如说申请破产保护等问题,就会出现车辆成为经销商资产抵押物的情况。车主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诉讼过程,才能取回自己的汽车合格证。
其实,不少消费者都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买车后却没有及时拿到合格证。向律师咨询后得知,汽车经销商的这种销售行为属于违规操作,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他说,汽车合格证是一车一证,没有它就无法上牌照,汽车经销商在消费者付清全部车款后,必须及时提供包括发票、合格证等在内的所有单证,这在产品质量法和合同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消保委专家也提醒消费者,市民在购车时应在经销商交付合格证后再付款,以避免碰到买车后上不了牌照的烦恼事。其
次,如果遇到商家迟延给付合格证的情况,那么消费者就要及时向工商部门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