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生物必修一考试综合试题

来源:知库网


昔阳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生物考试卷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一、选择题:(每空1分)

7.右图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催化效率是相等的,以下有关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 1.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

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的水解,而不能催化麦芽糖、乳糖等二糖的水解;二肽酶可以水解任何由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蔗糖酶和二肽酶都具有专一性 B.蔗糖酶具有专一性,二肽酶不具专一性 C.蔗糖酶具有高效性,二肽酶不具高效性 D.蔗糖酶具有专一性,二肽酶具有高效性

3.图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胃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

4.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 )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 C.胰蛋白酶原 D.性激素

5. 当你在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时,你不得不感谢三磷酸腺苷(ATP)这种化学物质。新的研究显示,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以上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ATP与能量供应相关 B.作为信息分子的ATP不能提供能量

C.ATP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 D.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ATP的受体

6.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 ) 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A.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长 B.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短

C.处于t2温度时,酶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变性

D.处于t1温度时,酶分子结构可能比处于t2温度时稳定

8.通常胃液的pH约为1.4左右,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1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9.生物兴趣小组从市场买回A、B两块猪肝,严格按要求充分研磨,取得研磨液,分别滴入

过氧化氢溶液。结果如下图所示:试问A、B两块猪肝的新鲜程度是 ( )

A.B比A新鲜 B.A 比B新鲜 C.A和B一样 D.不能确定

10.组成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葡萄糖 D.A或B

11.随食团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主要原因是 ( ) 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 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 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 D.胃中已没有淀粉

12.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rn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

现象,实验操作正确。试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 ) A.纤维素酶 B.0.5g/rnL蔗糖 C.清水 D.10% HCl溶液

13.将淀粉溶液加入A试管中2mL,将蔗糖溶液加入B试管2mL,然后分别加入新鲜的淀粉

酶溶液各2mL,在温水中放5min,取出试管,各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将2

支试管放在热水中加热,煮沸,哪个结论正确 ( ) A.A、B均不变 B.A、B均变成砖红色 C.A变成砖红色B不变色 D.B变成砖红色A不变色

14.组成糖原、核酸、淀粉这三种多聚体的单体分别是 ( ) A.碱基、单糖、氨基酸 B.葡萄糖、核苷酸、葡萄糖

1

C.葡萄糖、核苷酸、麦芽糖 D.单糖、碱基、葡萄糖

15.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酶的催化作实验组:2 mL3%的过氧化氢溶液+1 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用具有高效性 后观察;对照组:2 mL3%的过氧化氢溶液+1 mL蒸馏水,保温5min后观察 B 验证酶的催化作实验组: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min用具有专一性 后碘液检验;对照组:2 mL 3%的蔗糖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min后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5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 min宜温度 将溶液温度升高10\"C,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验证pH对酶的催向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 mL不同pH的缓冲液,再依次加入1 mL化速率的影响 新鲜唾液、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适宜温度保温5 min后用斐林试剂检验 1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体内ATP与ADP之间时刻发生相互转化 B.骨骼肌剧烈运动时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C.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D.ATP中含有的元素是C、H、O、N、P

17.现有如下材料,它们中与斐林试剂作用呈砖红色,与苏丹Ш试剂作用呈橘黄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的实验材料分别为 ( ) ①西瓜汁 ②油菜籽 ③豆浆 ④草霉果实 ⑤花生仁 ⑥鸡蛋清 A.①④、 ②⑤、⑤⑥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④、 ②③、⑤⑥

D.②④、③⑤、③⑥

18.在蚕豆根尖细胞中,既含有DNA,又有双层膜的结构是 ( )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⑥叶绿体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⑥

19.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是: ( ) A. 盐水中的氯离子有杀菌的作用 B. 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 C. 细菌由于脱水而死亡 D. 钠离子有杀菌作用 20.下列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

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标本 A.①→②→③→④ B.④→⑤→③→② C.②→①→⑤→④ D.⑤→④→②→③

21.下列是无机盐的功能的有 ( )

①是细胞中能源物质之一 ②是某些重要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③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④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22.下列有关跨膜运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果脯在腌制时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其方式不属于主动运输 D.大肠杆菌吸收K+需要载体和能量,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23.玉米叶肉细胞中,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液泡 C、中心体和核糖体 D、内质网和液泡 24. 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 ( ) A.心肌细胞 B.团藻细胞 C.青菜叶肉细胞 D.洋葱根细胞

25.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⑥干大豆种子泡在清水中逐渐胀大 ⑦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26.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

27.将等量的、微量的NH+4、PO3-4、K+、Ca2+共同置于100 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见下表)。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 ) 项目 H2O NH+4 K+ Ca2+ PO3-4 减少量 0% 23% 12% 37% 14% ①根对水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②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是等

2

比例进行的 ③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④根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都正确

28 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29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30. 胰岛细胞中与合成、分泌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叶绿体 D.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31.下列结构中都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中心体和核糖体C.高尔基体和液泡 D.内质网和染色体

32.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 ) A.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B.进行新陈代谢 C.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 D.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33.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 ( ) A.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很长时间

34.放入30%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 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③洋葱表皮细胞 ④干种子细胞 ⑤蛔虫卵细胞 ⑥洋葱根毛细胞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35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 )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 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 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

36.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 )

37.存在于细胞膜上,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起“联络作用”的文字或语言的是 ( ) A.磷脂分子

B.蛋白质分子

C.糖蛋白

D.载体

38.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

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

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9. 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下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 . 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40. 在1958年,有人对蝾螈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用DNA酶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即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使它成为碎片,若改用蛋白酶则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蛋白质构成 B.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DNA构成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镶嵌排的基本方式 41.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

3

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42.糖类物质和ATP分别是生命活动的 ( ) A.贮备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

B.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 C.最终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

D.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

43.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44. 实验发现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蛋白质的活动,则葡萄糖的运输速率迅

速下降,如果减少能量的供应,却对运输没有影响。由此推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逆浓度梯度运

45. 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与其有相同的运输方式( ) A.H2O B.氨基酸C.苯 D.CO

46.制备细胞膜一般不选择植物细胞,原因是植物细胞: A.无细胞膜 B.有细胞核 C.有叶绿体 D.有细胞壁 47.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48.最能概括细胞膜成分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 B.脂质、糖类和核酸C.蛋白质和糖类 D.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49.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B.相临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C.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

D.相邻两细胞间形成通道,便于某些物质通过

50.两种海绵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混合在一起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 ,发现同种的细胞相互聚集在一起,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胞膜上的:( )。 A.糖蛋白 B.磷脂 C.RNA D.DNA

二、简答题:(50分)

51. 下图A、B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在 [ ] 中填写数字)(10分)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提供能量的“动力工厂”是[ ] 。

(2)结构5为 ,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为 ,在植物

细胞有丝分裂时,与 形成有关。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 。仔细观察图中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

细胞器的是[ ] 。

(4)如果B图为大蒜的根细胞,则应该没有的结构是[ ] 。

(5)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且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 ] 。

(6)溶酶体的作用是 。 52.分析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资料1: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又能正常生活 (如下图所示)。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4

(1)正常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 。

(2)去核后的变形虫仍能生活一段时间,其原因是 。 (3)单独的细胞核不能生存的原因是 。

资料2:1968年,美国生物学家戈登做了如下实验:把一个蟾蜍蝌蚪的肠细胞,用精细方法取出它的核,移到一个没有受精但事先已去掉细胞核的成熟蟾蜍卵细胞中。结果发现经过移核的卵可以分裂、发育,有少数还可以发育成正常的蝌蚪。这说明:

(4)肠细胞核移植到未分化的卵细胞中,受到__________的影响,又恢复了分裂、发育的功能。说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相互影响的。 (5)肠细胞核内具备有发育成蝌蚪的__________。

53.下图1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请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图2中曲线甲代表________,曲线乙代表________,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分子,此时,限制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___(吸收/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______(a、b、c„)表示。

(3)细胞膜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________(a、b、c„)表示。

54.实验设计(20分)

实验1: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

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 ②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① ②

试验2: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下图所示: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 ℃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 h后,用碘液冲洗淀粉—琼脂块,其结果记录于下表。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一致,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圆点C与哪一点比较能说明酶的专一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点A应该呈现____色,理由是 ; (4)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7 ℃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请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 ; ② 。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