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问诊的内容
1. 什么叫主诉?
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2. 现病史包括?
1. 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2. 主要症状的特点 3. 病因与诱因
4.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5. 伴随病状 6. 诊治经过
7.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3. 问诊的重要性有哪些?
4. 既往史包括?
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
第四章 常见症状
1.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①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②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
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③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
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机型肾盂肾炎等。
④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 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
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⑤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
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⑥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2. 水肿有哪些病因? 全身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晨轻暮重)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瘀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
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晨轻暮重)
由多种因素引起肾排泄水、钠减少,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引起水肿。钠、水潴留→肾性水肿的基本机制
肝源性水肿:门脉高压症、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回流障碍、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是水肿与腹水
形成的主要机制。
营养不良性水肿: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
血症或维生素B1缺乏,可产生水肿。
其他:①黏液性水肿;②经前期紧张综合征;③药物性水肿;④特发性水肿;⑤其他
局部性水肿
3. 咯血与呕血如何区别? 病因 出血前症状 出血方式 咯出血的颜色 血中混有物 酸碱反应 黑便 出血后痰的性状 咯血 呕血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肺炎、肺脓肿、心脏病等 粘膜病变、胆道出血、胃癌等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咯出 鲜红 痰,泡沫 碱性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呕出,可为喷射状 暗红色、棕色、有时为鲜红色 食物残渣,胃液 酸性 无,若咽下血液量较多时可有 有,可谓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可持续数日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4. 简述胸痛的性质有哪些? 胸痛的程度可呈剧烈、轻微和隐痛 带状疱疹——刀割样或灼热样剧痛;食管炎——烧灼痛;肋间神经痛——阵发性灼痛或刺痛;心绞痛——绞榨样痛并有重压窒息感;心肌梗死——疼痛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气胸——初期撕裂样痛;胸膜炎——隐痛、钝痛和刺痛;夹层动脉瘤——突然胸背部撕裂样剧痛或锥痛;肺梗死——胸部剧痛或绞痛。 5. 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特点有哪些? ①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基础病因,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 ②呈混合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呼吸困难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卧位明显,坐位或立位时减轻,故而当病人病情较重时,往往被迫采取半坐位或端坐体位呼吸。 ③两肺底部或全肺出现湿啰音。 ④应用强心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改善左心功能后呼吸困难症状随之好转。 6. 呼吸困难有哪几类及特点:(P31) ①肺源性呼吸困难②心源性呼吸困难③中毒性呼吸困难④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⑤血源性呼吸困难
.7. 三种绞痛 肠绞痛 胆绞痛 肾绞痛
疼痛的部位 多位于脐周围、下腹部 位于右上腹,放射至右背与右肩胛 位于腰部并向下放射,达于腹股沟、外生殖器及大腿内侧 其他特点 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肠鸣者增强等 常有黄疸、发热、肝可触或Munphy征阳性 常有尿频、尿急,小便含蛋白质、红cell等 第二篇 体格检查
第一章
1深部触诊法有哪几种?
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2叩诊法有哪几种,正常出现的部位。 清音 浊音 鼓音 实音 过清音 正常肺 心、肝被肺像覆盖的部分 胃泡区和腹部 实质脏器部分 正常成人不出现,可见于肺气肿时 3甲方面容、二尖瓣狭窄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满月面容的特点
甲方面容 二尖瓣面容 粘液性水肿面容 满月面容 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面色苍黄,颜面水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有痤疮和胡须生长,见于cushing综合症。 4被迫体位和强迫体位的定义
被迫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
强迫体位:换这个和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第二章
1. 12种皮疹的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如何区分及临床意义。 斑疹 玫瑰疹 丘疹 斑丘疹 荨麻疹 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凸出皮肤表面。 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2-3mm,为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大所致。 出颜色改变外,病灶突出皮肤表面。 在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地盘。 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 伤寒、副伤寒 药物疹、麻疹、湿疹 风疹、猩红热、药物疹 为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 各种过敏反应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2淋巴结结核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1急、慢性淋巴结炎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淋巴瘤 4各种白血病 2.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3. 皮下出血分哪几种? <2mm——瘀点; >5mm——瘀斑; 3-5mm——紫癜; 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血肿
第三章 头部
1. 瞳孔形状和大小变化的临床意义。 正常为圆形,双侧等大
椭圆形——青光眼或眼内肿瘤 形状不规则——虹膜粘连
双侧瞳孔散大伴对光反射消失——濒死
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面部无汗——一侧眼交感N麻痹,Horner综合症 2. 扁桃体肿大分哪三度 I度:不超过咽腭弓者 II度:超过咽腭弓者
III度:达到或者超过咽后壁中线者
第四章 颈部
1. 颈静脉怒张的临床意义
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以及胸腔、腹腔压力增高等。 2. 甲状腺肿大分哪三度
I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II度:能看待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III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气管偏向的临床意义。
推向健侧——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膈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 拉向患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
第五章 胸部
1. 胸部触诊语颤可以在哪些情况下增强?
1. 肺组织实质,如大叶肺炎实变期。肺栓塞
2. 接近胸腔的肺内巨大空腔,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 3. 压迫性肺不张,如胸水压迫引起肺组织变致密时 2. 试述胸部的正确叩诊方法和顺序。
从前胸到侧胸,最后为背部
叩诊前胸和后背时,循自上向下,由外向内的顺序,注意左右对照。 板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 叩肩胛间区时,板指可与脊柱平行
3. 正常人有哪些呼吸音,其特点如何,分布部位。 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 粗糙、响亮且高调,吸气与呼气相几乎相等,于胸外气管上面可听及 似口腔呼气所发出的“ha”的音响,呼吸音强而高调 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混合性呼吸音,音调较高且响亮 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 肺泡呼吸音 一种叹息样的或柔和吹风样的“fu-fu”声 吸气时音响较强,音调较高,时相较长 呼气时音响较弱,音调较低,时相较短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叶处 4. 一位患者发生了右侧胸腔积液,可出现哪些体征、
视:胸廓患侧饱满,呼吸动度患侧减弱
触:气管位置移向健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叩:音响实音
听: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啰声无,语音共振减弱
5. 呼气性呼吸困难有何特点?常见于哪些情况和疾病。
6. 吸气性呼吸困难有何特点,常出现哪些典型体征,常见于哪些情况和疾病。 7. 一位肺气肿患者,重要的体征有哪些。
视:桶状胸,双侧呼吸动度减弱 触:双侧语音震颠减弱 叩:过清音
听:双侧肺呼吸音减弱,语音共振减弱
8. 请比较肺实变、肺不张、气胸三者体征的异同 肺实变 视 胸廓对称 患侧呼吸度减弱 患侧胸廓平坦 触 气管正中 患侧语音震颠增强 气管向患侧偏移 叩 浊音 听 支气管呼吸音 湿啰音,患侧语音共振增强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肺不张 浊音 患侧呼吸度减弱 气胸 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鼓音 无啰音,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无啰音,语振减弱或消失 听 呼吸音减弱 无啰音,语振减弱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无啰音,语振减弱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无啰音,语振减弱或消失 患侧胸廓饱满 气管偏向健侧 患侧呼吸度减弱或消失 语颤减弱或消失 9. 比较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三者体征的异同 肺气肿 胸腔积液 气胸 视 桶状胸 双侧呼吸度减弱 患侧胸廓饱满 患侧呼吸度减弱 胸廓患侧饱满 呼吸度侧减弱或消失 触 气管正中 双侧语颤减弱 叩 过清音 气管移向健侧 实音 语颤减弱或消失 气管移向健侧 鼓音 语颤减弱或消失 10. 一位患者右侧大叶性肺炎,请问有哪些体征
患者右侧呼吸度减弱,右侧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有湿啰音,右侧语振增强
n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颠类似 n心包摩擦感:
1左心室显著增大时心浊音界改变?临床意义
向左下增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形,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简述心脏叩诊顺序
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由外而内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1.视神经检查包括哪些? 包括视力、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 视力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 视野检查:是党眼球向正前方固视不动时所见的空间范围,与中央视力相对而言,它是周围视力,是检查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视网膜功能,采用手试对比检查法可粗略地测定视野。 眼底检查:需借助检眼镜才能检查眼底,一般不要求在扩瞳情况下检查。
正常视乳头为卵圆形,边缘清楚,中央凹陷,动静脉管比例为2:3。 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黄斑区、视网膜各象限[检查眼底]
2.三叉神经运动支配的肌肉及其损害表现 支配咀嚼肌、颞肌和翼状内外肌。 损害表现:病侧咀嚼肌力减弱或出现萎缩,张口时由于翼状肌瘫痪,下颌偏向病侧。 3. 浅反射包括哪些? 包括皮肤及粘膜的痛觉、温度及触觉,如: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趾反射、肛门反射。 4. 何谓Babinski征?有何临床意义? 取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后向前至小趾近根部并转向内侧。 临床意义: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5.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区别? 瘫痪的性质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分别引起中枢性或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上运动N) 周围性(下运动N) 一个以上肢体动作瘫痪 个别或几个肌群受累 瘫痪肢体无肌萎缩(可因废用引起轻度萎缩) 瘫痪肌肉明显萎缩 肌张力痉挛性增高(痉挛性瘫痪或硬瘫) 肌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或软瘫) 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 6. 常见的病理反射有哪些? 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包括Babinskin征、Oppenheimer征、Gordon征、Hoffmann征。 7. 头眼反射(玩偶反射)及临床意义?
头眼反射包括水平头眼反射和垂直头眼反射,做水平头眼反射时应快速地急剧地将头转向左侧及右侧90°,做垂直头眼反射时应快速地急剧地将头转向胸前。 正常反应是眼睛向头转动的反方向转动。
临床意义:头眼反射消失是脑死亡的一条诊断标准,脑死亡时头眼反射消失,转动头部时眼睛不转动。
8. 肌力分几级?各级的表现?(肌力分6级的具体内容) 分为6级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个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阻抗力; 4级:能做阻抗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9. 举出两种最常用的脑膜刺激征得坚持方法?如何检查? ①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曲颈动作。 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极为颈部阻力增高。 ②Kernig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或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则为阳性。 10. 脊柱的压痛与叩击痛分别提示什么?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1. RBC、Hb、WBC、PC参考值 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C) (g/L) (*10`12/L) (*10`9/L) (*10`9/L) 成年男性 120~160 4.0~5.5 4~10 参考值:100~300 成年女性 110~150 3.5~4.0 低于100 新生儿 170~200 6.0~7.0 15~20 超过400 6个月~2岁 11~12 2. Ret、ESR的正常参考值 Ret: ESR(红细胞沉降率):男性 0~15 mm/1n 末; 女性 0~20 mm/1n 末; 3. 白cell分类计数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意义:(P254)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 0~5 0.04~0.5 分叶核 50~70 2~7 嗜酸性粒cell(E) 0.5~5 0.05~0.5 嗜碱性粒cell(B) 淋巴cell(L) 单核cell(M) 0~1 20~40 3~8 0~0.1 0.8~4 0.12~0.8 4. 三个小体:染色质小体、棒状小体、杜勒小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