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林冲
金圣叹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林冲是个优秀的军事教官,不但业务水平出众,而且没有野心,不与官场的大多数人同流合污。尽管他精细过人,但还是着了高太尉的道。高太尉、陆虞候正是利用林冲忠于职守、同情弱者、热爱本职的“软肋”,才诱骗他进了白虎堂。
火并王伦,林冲为了梁山的大业,甘愿被吴用利用;晁盖死后,梁山群龙无首,又是林冲出面力主宋江代理老大的位置,避免了梁山的分裂。梁山两次发展最关键的时刻,都是林冲立了大功,而且不为私利,功成身退,低调行事。当王伦要他杀一个无辜的路人来做“投名状”时,走投无路的林冲内心一定异常的悲痛,一个遵纪守法的朝廷军官,不得已上了梁山,还要滥杀无辜才能被土匪接纳,——必须在精神上自虐与自污方可为匪!对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后来他遇见了杨志,两人不分胜负,“投名状”到底没有拿来。这是施耐庵对这位真男子的爱护。林冲,即使落了草,至死他的品行是高洁的。
林冲这样的真汉子,如果生逢其时,完全可以建功于边廷,立千秋万世不朽之名;或者即使不能被重用,在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里,也能凭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品行赢得尊重,过着平常而幸福的生活。可惜他生活在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一个淘汰良民的社会,一个扼杀精英的社会,一个必须牺牲人性才能生存显达的社会。尤其像林冲,做一爱岗敬业的职业军官不可得,做一爱家护妻的好丈夫亦不可得。他要么像陆虞候、富安那样,牺牲自己的良心,自己污辱自己的品行,巴结权贵以求显达;要么就只能去当杀人放火的草寇。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让他选择。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
一、学习目标
1.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 2.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过程。
3.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以及关键人物、细节的安排,领会其对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二、作者连线
千秋才人——施耐庵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三、背景探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遭到拒绝后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林冲被刺配沧州。高俅又买通押差,要在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得鲁智深相救。后又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招待,柴进还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上下打点加上柴进的信,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守天王堂。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 四、文体知识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的一类小说,适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成长历程,并能反映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在篇章结构上,一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成许多章节;篇幅特别长的,还可以分为若干卷或部、
集等。 五、归纳整理 1.字音
①赍发(jī) .③迤逦(yǐ lǐ) ..⑤髭须(zī) .⑦沽酒(gū) .⑨庇祐(bì yòu) ..⑪搠倒(shuò) .2.字形
n)酒馔馔(zhuà 撰(zhuàn)撰写
赍(jī)赍发
赉(lài)赏赉
)应接不暇暇(xiá
)遐迩闻名 遐(xiá
瑕(xiá)瑕不掩瑜沽(ɡū)沽酒 估(ɡū)估计
②恁地(nèn) .④酒馔(zhuàn) .⑥仓廒(áo) .⑧酌酒(zhuó) .⑩央浼(měi) .⑫只一剜(wān) .
掇(duō)掇拾
)点缀 缀(zhuì
辍(chuò)辍学
)搠倒搠(shuò
溯(sù)追溯3.词语 (1)疑惑·困惑
【辨析】 二者都有“迷惑”的意思。区别在于语意侧重点和词性不同。“疑惑”侧重于怀疑,很有猜测的成分。如:对这条新闻的真实性心存疑惑。“困惑”侧重于感觉疑难,不好处理。如:前途迷茫,感到困惑。
【运用】 ①在恬不知耻之风盛行之际,我们常为谁堪信任感到________。 ②他有礼貌地对我微笑,我满腹________,他怎么变得那么有礼貌? 答案 ①困惑 ②疑惑 (2)庇祐·庇护
【辨析】 都有保护的意思。适用对象不同。“庇祐”指保佑,用于神灵对人。如:神明庇祐。“庇护”指袒护,保护,用于人对人,多含贬义。如:庇护罪犯。 【运用】 ①不得不在他著名的父亲的________下生活。 ②既然不能疏忽神的________,就更不要忽略孩子的眼神。
答案 ①庇护 ②庇祐 4.成语
(1)交头接耳: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2)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3)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琼,美玉。
(4)天理昭然: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5)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不熟悉。
一、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1)课文主要从两方面描写:①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②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糅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主要有两个作用:①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陆虞候踌躇满志,林冲怒火中烧,描绘了一幅悲壮的情景。②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2.双线索结构是小说常用的结构方式,请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特点。
答:
答案 课文正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这是主线。侧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的性格转变,是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是由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这是副线。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是官逼民反。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点视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
3.小说细致地描写出林冲思想性格飞跃的过程,这个思想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答: 答案 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即使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他仍心存幻想,求“神明庇佑”。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对不会给他一条生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 4.林教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课文赏析。
答: 答案 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这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
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展和
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5. 巧妙的伏笔对情节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请结合课文选择几处分析本文是如何巧妙运用伏笔的。
答: 答案 ①伏笔: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林冲)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护!改日来烧纸钱。”
分析:老军送酒葫芦,告诉买酒的市井,这为后面林冲买酒埋下伏笔,进而有了林冲去山神庙躲避风雪的情节,以及后来血染山神庙的情节。
②伏笔:(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出了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分析:林冲枪不离手的特点也为后文林冲听到陆虞候的谈话后,挺着花枪出来刺杀陆虞候等人埋下伏笔。
③伏笔:(庙)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分析:林冲本是用大石头靠住门来挡风雪的,却阻住了陆虞候等人进庙,这就为林冲无意中听到陆虞候等人的谈话埋下了伏笔。
6.对于林冲的形象,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请结合你对林冲的了解,说说你的观点。
我的观点: 观点一:我觉得林冲是个敢作敢为的英雄,他武功高强,做了禁军头领;他生活美满,有个美丽贤惠的妻子。后来被逼落草,那都是社会环境逼的。
观点二:我认为林冲后来落草不能全说是社会环境逼的。林冲有事业,家庭美满,所以林冲就想保住自己优越的生活现状,为此,他不能跟当时的权贵作对,我觉得他性格过于软弱,其软弱的性格也纵容了权贵对他的迫害。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主旨探微
本文主要描写了林冲由奉公守法、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逼上梁山的经过,反映了官僚恶霸的凶残、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逼迫人民走向反抗斗争的道路。
一、百变素材
(一)逼上梁山的豹子头林冲
狂风席卷着雪花,你孤独地仰望天际命中注定的悲剧,你,是末世的苍雪。 你饮尽葫芦里的最后一滴酒,笑了,笑命运如此不公。一壶浊酒,怎道尽你心中的愁?
你的心,也如这酒觥,再一次被掏空。终于,你——这只隐忍的豹子,一声怒吼!胸中的复仇之焰,与那草料场的大火,同时燃起万丈!
花枪狂舞,卷起片片飞雪;银光闪烁,溅出道道血光。仇人的血,如盛开在雪地里的红莲,却没有一丝暖意。枪是冰的;手是冰的;泪是冰的;心,也是冰的。
好大的一场雪,通往梁山的路——千山鸟飞绝。 (二)容忍与抗争
水浒世界里的林冲的故事,传达出中国人——尤其是有才干而善良的中国人那种深重的压抑人生的滋味,它是一曲怨郁而慷慨的悲壮之歌。林冲的被压抑,不仅仅是来自高俅这个身居高位的小人,而是来自各色人等:先是受高俅的陷害,几乎被问成死罪;死里逃生,发配上路,又被董超、薛霸两个人渣百计折磨,然后困在野猪林,差点给一棍当头打死;到了柴进庄上,虽有柴进热诚相待,但仍不免一度得对趾高气扬的平庸之辈洪教头赔着笑脸;到了沧州牢城营,因拿银子稍慢,就被差拨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一切,林冲都逆来顺受,忍了,可
陆虞候又来沧州追杀,终于,林冲忍无可忍,一幕风雪山神庙中,灵魂深处的“匪魂”,如睡狮猛醒,在漫天的风雪中,在火烧草料场的熊熊大火映过来的火光中,猛下杀手,血溅山神庙前的风雪大地,遗下一幅血红雪白的惨烈森冷的图景,而后,踏上了夜奔梁山的不归路。
(三)感恩
林冲在东京,无意帮助了李小二,李小二在林冲被仇人追杀时帮助林冲。林冲侠骨义肠,他帮助李小二是出于无心,而李小二帮助林冲是出于有意。林冲助李小二是义,李小二助林冲是感恩。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打点,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常怀感恩心,一生无憾事。翻开日历,一页页崭新的生活会因为我们的感恩而变得更加璀璨。我们要学会感恩,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四)英雄泪
当我们看到英雄在刀光剑影中风光无限时,我们会为英雄叫好鼓掌,但当英雄在无可奈何的命运前潦倒落魄时,谁又能为他们擦去脸上的泪? 林教头花枪一抖,死敌一片。人们惊叹他的功夫,惊叹他的侠肝义胆,但可曾有人告诉你,他也会哭,他也有泪。英雄并不是就永远伫立在风中。就像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就像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就像岳飞的回朝请命。英雄也会因苍生而酸楚,也会因失败而彷徨。就如林冲刺字于脸而依旧忍气吞声,就如韩信爬于胯下而依旧默不作声,就如司马迁遭遇宫刑而依然隐忍苟活。虽然如此,他们依旧是英雄。 二、技法学习
极具特点的动作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动作描绘极具特征,尤以林冲草料场复仇这一段故事最具代表性。
由于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说话,得知自己被栽赃,并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总算迸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文中写到:
悄悄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这儿一系列的动作描绘“掇、挺、拽、喝”四个字,都是精心估计好的。先来看这个“掇”字,留意不是“推”,也不是“翻”。这两个动作尽管或许更省力,更快捷,可是会产生较大的动静,不利于下一步的举动。而这个“掇”的动作,
又是“悄悄”地,加上外面风雪的合作,不易被发觉,便于下一步举动。后边的“挺”字表明已做好进犯准备。下一个动作“拽”是左手进行的,并且“拽”比“拉”更快速有力。总归是左手拽门,右手挺枪。最终一个“喝”字则是将这种进犯的突发性上升到最高度。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突袭。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有一定的原则:
(1)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
(2)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
(3)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迁移运用
在学校运动会中,肯定会有一些比赛场景让你难以忘怀,请你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把某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动作描绘出来。
【示例】
(示例一)他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两手就像两根钉子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那样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雄鹰。“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啪!”那 “箭”猛然射了出去。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臂,努力向前跨着大步。离终点不远
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冲啊!”周围响起了狂热的呼喊。终点就在眼前了!只见他猛一低头,身体向前冲,那条终点绳挂在他的身上,如同一条荣耀的绶带。
(示例二) “加油!”在“果冻”的呐喊中,我班的“金刚”——陈栋,手里掂着那个沉沉的铅球,迈着有力的步子走进了铅球场地。他环视了一下狂热的“果冻”,咧咧嘴,算是给崇拜者们的一个笑容。然后,他走进投掷圈的中心,眼睛狠狠盯着投掷区最远的那个标记,那气势,简直就是下山的猛兽,使全场一片寂静。过了一会儿,他把铅球托起,稳稳地放在肩头锁骨窝,左手向前方斜伸,右腿向后退了一大步,身体向后方倾斜。手臂上的肌肉鼓起来,脸上的肌肉也绷得紧紧的。突然,他抬起身体,用力一蹬右腿——“嘿”——随着一声暴喝,他转身猛力一推,将球奋力投出。铅球如流星一般在天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急速落到了地面。 三、考点链接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要点有两个:一是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二是揭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意义。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的把握,须将人物置于特定情节、特定环境之中,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进行;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意义的揭示,则须在小说主题的观照下,对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作解读(即解读出小说中人物形象对表达小说主题的意义)。
(一)解题思路
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样一些方面来把握:
(1)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
(2)从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服务的。
(4)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形象的典型
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5)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答题模式
一般的答题模式为:某某是一个……(两到三个形容词)的人物形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点),作为这样一个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另一种答题模式是根据小说中该人物的言行,分别概括,将能体现相同性格特征的言行分别放在一起,逐一点明这样的言行体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要扣住故事的情节和文章中对人物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客观地进行分析,既不要架空,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具体、全面。二要注意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一般用褒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一般用贬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品中人物形象丰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那就从两方面作客观评价。 【对点训练】 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分层训练]中第9题。 四、悦读心赏
逼上梁山的林冲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不算低的社会地位,加上优厚的俸给、温暖和美的小康家庭等多种社会因素,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在幻想。虽然他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也有一腔怨愤,却养成了他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他在爱妻遭调戏的奇耻大辱面前,职任八十万禁军教头,英名远播的林冲,居然咽下了一腔盛怒,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打高衙内。这里,第一
次显示了林冲屈辱忍让的思想性格。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解脱林冲的困境,后来,他在陆谦与高衙内进一步的阴谋迫害下,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林冲思想性格上这种矛盾斗争,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反抗性高度升华,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一开头,作者先写了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患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林冲告诉李小二“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林冲还对李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话,分量却不轻:它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作品开头的这段描写,自然而又亲切。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而特意预先安设的。写李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东京高衙内差来的陆谦和管营、差拨。当李小二将刚来小酒店的那人容貌和“高太尉”等只言片语告诉林冲时,林冲不觉大惊道:“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大怒离开酒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去寻。透过这一声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为杀仇人而不顾自己是一个充军流放的罪囚,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使他将前程、生死等一切利害关系都置之度外了。这一描写,正是通往林冲性格突变道路上的一层重要台阶;铺设了这个台阶,下面林冲思想的飞跃,就更加合乎情理。
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作者借陆谦一干人自己的口,将陷害
林冲的全部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小说主人公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事到如今,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表明,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他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仇人,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这个“空有一身本事”“屈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立起来了。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这促使他思想升华的矛盾高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林冲杀陆谦等三人杀得好,使人禁不住拍手称快。作者描写这场斗杀也写得好,更使人拍案叫绝。
一个人接连斗杀三个人,三四个回身转体,手起脚落;或用枪搠,或用刀剜,或用刀割;写得有层次,有波折,有疏有密,有板有眼;而且不雷同、不烦琐,不慌不忙,从容自如,游刃有余。特别精彩的是杀陆谦的场景,你看林冲劈胸一提,将他丢翻在雪地,脚踏住他胸脯,刀搁在他脸上,先审后杀,理直气壮,“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真是刀落惊风雪,文成泣鬼神。人们丝毫不感到杀得心惊,反而感到杀得无比痛快!
出自林冲口中那“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林冲犯下了弥天大罪;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梁山”这一条光明大路了。于是,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终于克服了自身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民革命的道路。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衡水中学的争议,并不是近段时间才有,而是一直以来都存在。衡水中学被炒得纷纷扬扬,到底是被妖魔化,还是在被洗白? ....
B.李老师一进教室,就发现今天的气氛不正常,同学们都在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什么。
C.微博上那一条条原创的祈福短信,那一条条被转载的寻人短信,都是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个体在传递温情和希望。 ...
D.考虑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玉石公司选择了另一条产业之路,用雕琢剩下来的碎琼乱玉做艺术装潢背景。 ....
E.林冲被调去到离城十五里远的大军草料场做看守,风雪弥漫,草房简陋,只有他自己沽酒避寒,形影相吊 ,还希望天晴时能修补草房,长期居住。 ....解析 A项,“纷纷扬扬”意为“(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这里应用“沸沸扬扬”;D项,“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使用对象错误。 答案 A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水浒》中有一个镜头常常被人们所感动:林冲眼中含着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孤独地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B.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虽然心有疑虑,因而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的打算。
C.从纯文学的角度而言,施耐庵在《水浒》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将“紧”字用得可以堪称最绝妙。
D.《水浒传》中的林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是最真实、最出色的,可以概括为“情”“义”“忍”“狠”“反”“悲”。其中“忍”字是他最为显著的性格特征。
解析 A项,“被人们所感动”改为“为人们所感动”。B项,关联词“因而”与前文不搭配。C项,“可以堪称”赘余,应删去“可以”。 答案 D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浒传》的题材毕竟有它的特殊性,__①__作者如何极力把它拉入“忠义”的思维格局,__②__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羼入了多少市井细民的意识,作品__③__还是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__④__领导这支义军的主要领袖并不出身于农民,__⑤__也不能否认梁山义军的基本队
伍是一大批庄客佃户、农民渔夫,__⑥__可以说《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A B C D 答案 A
4.选出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②将火炭盖了 ③把花枪挑了酒葫芦 ④取毡笠子戴上
⑤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⑥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⑦那雪正下得紧
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A.③②⑤④①⑥⑦⑧ C.③②④⑤⑥①⑧⑦
B.②④⑤③⑥①⑧⑦ D.②⑤③④⑥⑧⑦①
① 不管 尽管 不论 虽然 ② 以及 / 及其 / ③ 最终 终究 反而 倒是 ④ 尽管 虽然 / 也许 ⑤ 但 / 却 但 ⑥ / 于是 故 从而 解析 根据人物行为的先后排列。 答案 C
5.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 ②话不絮烦。
③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A.这些话都表现了作者对他深爱的主人公的关注。
B.这些话都反映古代白话小说是从说书人的话本或拟话本脱胎而来的事实。 C.这些话都体现作者驾驭故事情节发展的努力。
D.这些话都反映出作者把握文章结构、能充分吸引读者的本领。
答案 B
6.下列各项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情节。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合情合理。 B.林冲拿刀怒寻陆谦,矛盾冲突似乎一触即发,也使读者“捏着两把汗”,但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引而不发,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这样写,使情节形象生动。
C.林冲思想转变的过程,就是统治阶级内部分化瓦解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革命的产生、发展及其壮大的声势。他以自己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和逼上梁山的生活真理。
D.小说的自然景物和环境描写极为出色。如林冲到草料场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连点三个“草”字,为后文起火预作布置。
解析 “使情节形象生动”错误,这样写使情节跌宕起伏。 答案 B
7.下面对林冲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冲具有安于现状、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性格,也具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B.林冲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C.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奔向梁山是林冲性格的一个根本转变,而完成这一转变的关键主要在于一个 “逼”字。
D.林冲是个英雄,是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的英雄,他一开始就有彻底反抗的决心,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解析 “他一开始就有彻底反抗的决心”错误。 答案 D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
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赔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
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真实情况,以小见大,也反映了社会的黑暗现实。
解析 B项,林冲一进牢营与“一般的罪人”的交谈,并非对林冲的同情和关照,曲解了原文。C项,差拨之怒并非“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而是因为林冲没有钱物相送。D项,“以小见大,也反映了社会的黑暗现实”拔高。 答案 A
9.【考点链接】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10.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赔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
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三、语言表达
11.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从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烘托氛围的作用角度考虑。如果答不同意,能分析出理由,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 (示例)同意。“那雪正下得紧”一句中的“紧”字写雪,是通感手法,以感觉来写视觉,使人感受强烈、真切,写出了雪的气势,烘托了林冲这个落魄英雄的处境。
12.朱自清的《春》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能不能改成“叫”字?请分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闹”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过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另外“闹”字拟人化了,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蜜蜂的
顽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