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大班语言活动:《楼上楼下》的三次研讨与思考
实验幼儿园 周佳
在幼儿园第七届读书节教师优质课展评中,我们大班年级组张萍老师代表大班参加,经过再三斟酌,选定绕口令《楼上楼下》作为教学内容。我有幸参与了张萍老师整个试教和磨课的过程,将其中的一些修改和思考记录下来。
第一次试教
活动过程:
1.观看绕口令录像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
两位叔叔在表演什么节目?他们在说些什么?
2.请幼儿尝试说绕口令,引起学习兴趣。
你们都学过绕口令,谁愿意来表演?
3.学习绕口令《楼上楼下》
1
老师带来了段绕口令,需要你们自己看图来学。
出示向上箭头。这表示什么意思?和它相反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箭头?
出示“楼”图片,这是什么意思?
出示“许多人上楼”图片,这是什么意思?
出示“一个人”图片,这是什么意思?
出示“晕了头”图片,这又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文字。
4.完整学习绕口令
我们一起来试着念一念。
请一名小朋友来试一试。
研讨方案:
第一、二个环节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可以保留。在介绍绕口令时,可以增加了解绕口令特点的环节,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三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在学习绕口令过程中幼儿一直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将整个图示一句一句讲解给幼儿听,剥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拎出重点的图示,集体解决,其余的让幼儿自己尝试学习。
2
第二次试教
活动过程:
1.观看绕口令录像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
两位叔叔在表演什么节目?他们在说些什么?
你们刚才都笑了,在笑什么呢?
绕口令有什么特点?
2.请幼儿尝试说绕口令,引起学习兴趣。
你们都学过绕口令,谁愿意来表演?
3.学习绕口令《楼上楼下》
老师带来了段绕口令,需要你们自己看图来学。
出示向上箭头。这表示什么意思?和它相反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箭头?出示“楼”图片,这是什么意思?
这首绕口令中有很多这样的图示,需要你们自己来学习。
3
4.自由学习绕口令
幼儿看图片,学说绕口令。
5.请幼儿将看懂的部分告诉大家。
6.集体完整说。
7.请幼儿上来表演。
研讨方案:
经过修改后,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很多。但是还有个别问题要修改:
第一环节中提问:绕口令有什么特点?幼儿不能够听清老师的问题,所以有些冷场。该提问要换成:绕口令与我们以前学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环节中,教师只出示了两个箭头和楼的图片,在图谱中还有不同的位置,如:楼上、上楼。幼儿不能够很快分别出来。应要重点演示一下。将“上”和“楼”两幅图的位置调换,让幼儿理解两个词语的不同。
另外,大家还建议加上圆舞板配上节奏,能够调动现场气氛,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表演环节,可分成三组,进行PK。
第三次试教
4
活动过程:
1.观看绕口令录像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
两位叔叔在表演什么节目?他们在说些什么?
你们刚才都笑了,在笑什么呢?
绕口令与我们以前学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评议:用课件导入活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运用自身经验尝试小结绕口令的特点。
2.请幼儿尝试说绕口令,引起学习兴趣。
你们都学过绕口令,谁愿意来表演?
评议:让幼儿尝试将学过的绕口令进行展示,增强他们的信心,为下面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3.学习绕口令《楼上楼下》
老师带来了段绕口令,需要你们自己看图来学。
5
出示向上箭头。这表示什么意思?和它相反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箭头?出示“楼”图片,这是什么意思?
将几张图片位置调换,请幼儿说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巩固:楼上、楼下、上楼、下楼。
这首绕口令中有很多这样的图示,需要你们自己来学习。
评议:让幼儿根据图符尝试探索绕口令的内容,通过分析思考,理解图符所表达的内容。打破了老师讲解,孩子学念的传统方式,充分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自由学习绕口令
幼儿看图片,学说绕口令。
请幼儿将看懂的部分告诉大家。
集体完整说。
评议:鼓励幼儿将自己探索出的秘密向大家展示,在相互交流中学会这首绕口令的语言内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体验到绕口令的快乐。
5.用圆舞板配节奏,自由练习。
请一名幼儿上来表演。
6
6.分成三组,推选一位幼儿念绕口令,其余的幼儿用圆舞板配节奏。
7.三组进行PK。
8.教师进行小结,结束活动。
评议:运用圆舞板,增强幼儿的表演欲望,让幼儿合作表演,提高他们的胆量和表演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评析与思考:
修改后的方案与之前的两次相比,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环节层层递进,重难点突出,通过比较、观察、交流、表演将重难点一一化解。教师能在活动中注意到与每位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够适时把握幼儿情绪,调动幼儿学习兴趣。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的地方:
1.在幼儿自由看图学习绕口令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看懂的地方。教师略显着急。如:幼儿们对“许多人上楼”这幅图产生了不同意见,有的说是:“许多人上楼”,有的说是:“小朋友上楼”,教师说:对,就是许多人上楼。如果换一种说法,如:“许多人上楼”和“小朋友上楼”哪一个更合适呢?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图片,得出答案。
2.在幼儿尝试用圆舞板配节奏时,应该留有时间让幼儿自己尝试,而不是老师带领他们用老师的节奏来念这首绕口令,幼儿没有时间自己思考和体验。
由此可见,在一堂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与“学”的度,既不能“放权”,导致一盘散沙,也不能 “越权”,牵着幼儿鼻子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
7
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探索,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要探索和思考的。
附:绕口令:上楼下楼
有一座高楼,许多人上楼,许多人下楼,
楼上的人下楼,楼下的人上楼,
有的上楼不下楼,有的下楼不上楼,上上下下,下下上上,
唉,简直忙晕了头!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