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来源:知库网
农业科学 2019.08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李最发

(云南省红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云南 红河 654499)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经费投入、健全推广服务体系、构建专业化推广团队、提升农户文化素养、科研与生产有效结合等应对措施。关键词:农技推广;基层;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t

Grass-roots Level

LI Zui-fa

(Bureau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onghe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Honghe, Yunnan, 65449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tens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perfecting the extension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ng the specialized promotion team, improving the cultural literacy of farmers, and comb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production effectively.

Keywords: Agricultural extension; Grass-roots level; Problems; Measures作为支撑我国农业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基层农技推广是实践科技兴国的重要形式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及农业活动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使农业生产科学化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1.2 相关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基层农技推广团队人员架构不稳定,知识体系相对欠缺且素质普遍不高,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队伍中,严重缺乏优秀的高素养人才,相当一部分人才是基于转岗而来的非专业性人员;其次,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技推广部门在知识层面缺乏更新意识,学习深造机会不多,对新型前沿的农业技术认识不够,掌握不足;最后,农技推广人员知识体系建设过于单一,大多数对粮食的栽种及培育有详细的了解,但对果蔬、园艺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知识了解相对欠缺,与当下多样化发展的农业存在一定背离。

1 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效益不高,规模不大

对于农民而言,相关技术只有切实能增加其收入,才会积极配合应用。就当前效益而言,农户对新型技术的应用需求不大,直接阻碍了基层农技的推广。其次,目前各地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形式为主,实际土地经营面积不大,而且各个农户由于耕地面积较为分散,不适合农作物的集中化管理,无法应用规模性的农业技术。

1.3 农户文化素养不高

农户对先进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度,直接关系到农技推广的深度与广度,影响到科技成果的切实应用。当前大多数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农村青年基本前往城市及其他发达地区就业,农村地区留有的农户大多数是年龄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经济条件差,对新型前沿技术的接受能力不高等,均是当前影响基层农技有效推广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李最发(1974-),男,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

-213-

AGRICULTURAL SCIENCE1.4 经费投入有限

作为一种典型的公益性事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相关经费的来源主要由政府部门支持。相较于其他行业,农业发展速度缓慢,因此往往不会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多关注,每年用于农技推广等方面的费用越来越少,相关作业人员收入也越来越低,久而久之造成农技推广工作越来越难以进行,导致相关人员不得不脱离岗位、流失等。即便是一些部门依然经营农资并向农户提供有偿服务,但实际服务能力范围有限,难以有效满足农户对高科技生产等方面的需求。

2 应对措施

2.1 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健全推广服务体系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地方政府部门应注重农业的社会作用及经济价值,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积极引导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机推广体制。最终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农技推广队伍,市场及农户积极参与,无偿及有偿服务并存的多元化服务机制。依据营利性与公益性相互分离的原则以及农技推广相关特点,进一步完善现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将落实于基层的农技站重新收归并交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垂直化管理,进一步减少农技人员不必要的杂务,使其可专心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应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相关福利待遇,采用必要的奖惩机制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到推广工作中。

2.2 构建专业化推广团队

相关部门应坚定不移的开展推广人员培训工作,通过系统的培训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此外,地方政府部门还可制定英才计划,有效吸引各所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农技推广队伍中,不断壮大整个推广团队。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越来越复杂,对技术多方面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农技人员不但要掌握对大宗作物的培养技能,同时还要了解非大宗作物栽培技术。比如农技推广人员不单要对粮食等作物的种植技能有一定的了解,还应对蔬菜类及园艺类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有一定的掌握,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农业种植的多样化需求。

2.3 提升农户文化素养

针对当前大多数农户文化素养不高的现状,可通过组织农户参与培训及科技入户等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计划,实施依托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机制,促使农技有深度有广度的推行,使农户更好地接受前沿技术,并灵活运用于平常农作中,实现致富目的。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成人教育体系,着重对中青年文化素质的培养,不断提升及充实农业产业,以更高的

-214-

知识技能支持农业发展,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只有切实提升农户的文化素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农户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提升当前的农技推广效率。

2.4 注重科研与生产的有效结合

科研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市场调研机制,并依据最终调研成果决定科研方向,使科研成果更具实用性,为后期推广工作奠定基础。依据当前农户最需要的,切实进行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的技术,如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农户可利用相对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可操作性强且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普遍受到农户的青睐。此外,科研机构也可和生产部门实现紧密联系,依据市场运行机制特点,结合合作经济的特性,构建专门的农业科研部门、推广部门以及农户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并逐步构建生产服务指导联合体,充分带动农户接纳新型技术的主观积极性,切实提升农技推广效益。比如某地方政府倡导建立的蔬菜合作社,将农业科研机构、推广部门以及农户三者融为一体,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互惠互利模式,一方面促使农户更为积极的接纳新型蔬菜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加快了该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益。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各个行业的基础产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发展压力。由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落后,新型前沿的农业栽培技术因多方面原因一直得不到有效落实,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基层农技推广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户应积极学习并运用新型农技技术,提升种植质量及产量;地方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增加经费投入、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等提升农技推广力度及广度;农技推广从业人员应意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素养,切实帮助农户实现高质量的种植。参考文献:

[1] 杨芳.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种

业导刊,2011(9):11-12.[2] 欧阳传德,蔡晓波.建立健全激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积

极性的长效机制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22):31-32.[3] 顾永霞.基层种植业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技服务,2017(2):184.[4] 吴支行.目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13-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