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诊;急性腹痛;临床诊断
急性腹痛是临床内科的一种症状,具有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且症状严重等特点[1]。由于其对患者的伤害较大,所以,对于临床正确诊断以及治疗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一旦诊断不及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影响。腹痛诊断一般涉及到多个科室,如:胸外科、内科以及妇产科等[2]。由于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所以,临床诊断会受到多方面干扰,从而造成误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06月~2014年03月来我院就诊的急诊性腹痛患者1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是(43.2±7.3)岁;患者发病时间30 min~48 h,平均发病时间是(7.3±1.25) h;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在2 h~2 d;有部分患者以往有疾病:高血压患者有23例,溃疡疾病患者有12例,腹部手术患者有12例。。
1.2方法
1.2.1询问患者病史 人员具体询问内容包括:①患者发病的疼痛程度以及发病的缓急:患者病情是慢慢加重还是缓慢减轻,是突然发病还是逐渐出现疼痛症状;②腹痛的转移以及放射:因为神经分布广泛,一些疼痛常会被发射至固定的区域;③患者腹痛的位置:一般下腹痛多由结肠病变引起,上腹痛多为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是胰腺疾病;④对于其他:出现腹痛前,患者有无暴饮暴食、服药史、所用药物的种类,对于女性患者,一般要考虑到女性月经情况;以前有无肝胆疾病史、肾脏病史或者是溃疡病史等。
1.2.2体格检查 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呼吸、体温、血压、表情、皮肤情况等。。
1.2.3实验室检查 。对于面部苍白、伴有大汗的患者,要立刻进行急救,急救中使用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现象,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则检查患者的肌钙蛋白或者是心肌酶,待所有诊断结束后,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
2结果
经过确诊,本组126例患者中,细菌性痢疾患者有32例(25.40%),急性胃肠炎患者有65例(51.59%),心肌梗死患者有13例(10.31%),尿毒症患者有6例(4.77%),消化道溃疡患者有8例(6.34%),胃癌患者有2例(1.59%)。本组患者中有3例(2.38%)误诊,其中,心肌梗死患者1例,尿毒症患者1例,胃癌患者1例。确诊率为97.62%,误诊率是2.38%。
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本组中常用的辅助检查:X线检查、手术探查、心电图、B超检查、腹部CT、实验室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等。其中,血常规检查20例中,阳性有11例,阳性率为(55.00%);腹部CT检查35例中,阳性例数9例,阳性率为(25.71%);心电图检查30例检查中,阳性例数15例,阳性率为(50.00%);肝功能检查60例中,阳性例数13例,阳性率为(21.67%);胃镜检查100例中,阳性例数为73例,阳性率为(73.00%);肾功能检查16例中,阳性例数2例,阳性率为(12.50%)。
3讨论
在内科急诊中,急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恶心、呕吐、腹痛、胸闷、乏力等,具有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且症状严重等特点。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很容易对病情造成误诊,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3]。患者在入院后,主治医师应对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询问,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病情的误诊率[4]。据相关数据表明,引起患者腹痛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常见的一种,一旦护理人员对其处理不完善,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急诊内科是急性腹痛患者首要选择的科室,如何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腹痛原因以及类型,对随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来说,他们需要面对严峻的挑战。在患者被送至急诊科室时,护理人员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呼吸、体温、血压、表情、皮肤情况等[5],同时要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腹部检查、心肺情况等。如果患者自我描述是下腹部疼痛,则大多数情况是由结肠病变引起,若患者自我描述是上腹痛疼痛,则多为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是胰腺疾病[6]。除此以外,还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详细了解,包括是否暴饮暴食或者是酗酒,若有以上情况发生,则可能为急性腹痛;如果患者有溃疡病史或者是肝胆病史等,那么该患者极有可能是二次急性腹痛。在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后,要对患者的体格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呼吸、体温、血压、表情、皮肤情况等[7]。在进行以上检查后,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检查患者是否有感染现象,最后用X线确定疼痛部位以及范围[8]。在该过程中,要求医师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同时,要时刻遵循诊断的基本原则,对于急性腹痛患者要高度重视,在处理时也要更加细心。
本研究中,经过确诊,本组126例患者中,细菌性痢疾有32例(占25.40%),急性胃肠炎65例(占51.59%),心肌梗死患者13例(10.32%),尿毒症6例(4.76%),消化道溃疡8例(6.25%),胃癌2例(4.59%)。本组患者有3例误诊,其中,心肌梗死患者1例,尿毒症患者1例,胃癌患者1例。确诊率为97.62%,误诊率是2.38%。经过此次研究,我们需要注意的事项有[9]:①对于平时少见的症状也要有足够重视,检查时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程序;②详细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及时确定患者腹痛的原因,了解患者身体状况;③注重整体检查;④密切观察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
综上所述,急性腹痛是临床内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在前期加强对患者的病史询问以及详细了解,有利于后期更加准确、迅速的确诊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大大增加确诊率,减少误诊率。
参考文献:
[1]牛朝莲.105例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断分析及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2):149-150.
[2]刘坤.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40例临床诊断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78-78,79.
[3]Cooper N, Stasi R, CunninghamRundles S, et al. Plateletassociated antibodies, cellular immunity and FCGR3a genotype influence the response to rituximab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2, 158(4): 539-547.
[4]孙相启,耿作华.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3,(22):524-524.
[5]赵鸽.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298-298,597.
[6]赵桂将.24例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7):5938-5939.
[7]Robak T, Windyga J, Trelinski J, et al. Rozrolimupab, a mixture of 25 recombinant human monoclonal RhD antibodie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 Blood, 2012, 120(18): 3670-367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着重研究患内科疾病的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及发展规律的同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达到保持和促进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2.本次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脑梗死病人的护理”选自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李秋萍主编)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在巩固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知识。
二、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在本次课之前掌握了内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及日后从事专科护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病因及发病机制、处理要点、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掌握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已学的护理知识为病人做健康指导,并能给予病人及时正确救治和护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工作,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高尚品德。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2)教学难点:临床表现。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
⒈教学方法。综合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与学生互动沟通、共同提高,有利于信息的多角度传递,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⒉教学手段。采用“传统教学法+现代化教学法、多媒体+板书”的方式。。对板书进行合理设计,板书左半部分用于书写标题,右半部分用于对某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作图、绘制表格。
⒊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读书法、预习法、讨论法、质疑法、总结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环节设计
⒈课前准备环节。指导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的神经解剖知识以及《健康评估》中有关肌力、意识障碍的评估方法等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新课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课前把握脑血管疾病的护理特点,做到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准备好教案、讲义及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关键词】 循环内科;护理风险;解决对策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75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 循环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循环内科又称之为心血管内科, 是各级医院内科为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 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 其中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较为多见。临床中循环内科住院部的患者常见于老年患者, 且常并发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慢性病, 其病情常呈现出发病迅速、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等特点[1]。同时循环内科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护理风险, 因此给护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本文为分析循环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风险并探讨具体解决对策,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本院循环内科住院部发生护理风险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在本院循环内科住院部发生护理风险的4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其中男21例, 女27例, 年龄最小49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64.8±5.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 入本院进行检查治疗, 经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确定诊断为心血管疾病。48例患者中冠心病27例, 心肌病10例, 心律失常7例, 心肌梗死4例。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 分析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调查并总结循环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 并根据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风险程度进行综合探讨, 以探讨出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具体解决方法。
2 结果
48例患者中跌倒17例, 坠床13例, 换错液体9例, 标本送检错误9例;48例患者均引起了不同程度的护患纠纷, 其中护理工作人员因素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高责任心的技术,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 使得风险无处不在。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与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 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的警钟。在纷繁复杂的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规避职业风险, 保障患者安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可能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 有的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可能是患者因素, 有的可能是治疗器械因素, 但大多数还是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因素。因此目前临床中需要加强医院对院内护理风险的管理, 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循环内科中的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 该科室的住院患者均具有较重的病情, 因此在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均存在很大的难度。本文为分析循环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风险并探讨具体解决对策,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本院循环内科住院部发生护理风险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本院循环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护理风险, 包括跌倒、坠床、换错液体、标本送检错误等, 其主要原因是护理工作人员因素。护理风险的存在加大了护理难度, 降低了护理效果, 因此如何降低循环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循环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探讨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具体包括:①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意识防范的教育,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护理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 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②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制定紧急风险预案, 对患者安全实施持续的监控, 建立各种警示标语, 如:小心跌倒, 小心烫伤等;③增进护患沟通, 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综上所述, 循环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而引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效果, 因此加强管理循环内科中的护理工作并有效降低该科室中的护理风险是本科室护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循环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并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艳.心内科常见护理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基层医学论坛, 2014, 21(18):2844.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 护理 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15-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4.0%、死亡率则位居慢性病第二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②因智能障碍或是语言障碍而影响交流无法沟通者;③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4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65岁-86岁、平均(68.00±1.30)岁,病程为2年-12年、平均(6.30±1.00)年,低血糖诱发原因分类:①应用降糖药物者17例、占35.41%;②应用胰岛素者12例、占25.00%;③因摄入食物不足者8例、占16.67%;④因发热和感染及腹泻者7例、占14.58%;⑤运动过量者4例、占8.33%。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48例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同时按照临床试验设计标准,指定专人对研究对象姓名、性别、基础疾病、血糖水平、低血糖诱发原因、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等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1.3 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内科护理学》[3]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方法,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②心理护理;③给药指导;④饮食指导;⑤运动指导;⑥血糖监测护理,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
1.4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参考《内科护理学》[3],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以上护理效果判定均按尼莫地平法计算,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
2 结果 48例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见表1所示。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此次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z=-26.06、p
表1 48例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n, %)
3 分析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所导致的以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和高级神经功能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4]。老年糖尿病者出现低血糖原因众多,例如生理因素、降糖药物的应用、不合理饮食、运动过量等均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对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对48例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者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后,护理总有效率达97.92%且明显优于无效率(p
总而言之,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干预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欣欣.超声诊断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8,30(5):689-690.
[2] 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耳鼻喉:耳鼻喉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书本里面一带而过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等,在临床上均非常重要。在此科期间,我不迟到早退,尊敬老师,关系和睦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在耳鼻喉实习的三周里,我学会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带教老师认真而细心的教导下,我熟练掌握了眼科、耳鼻喉科及口腔科病人手术前的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护理,学会了眼部、耳部、鼻部、喉部、口腔的常用检查方法。
急诊科: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掌握了洗胃、心肺复苏、除颤等急诊专业技术和急救仪器的操作、维护。 基本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儿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1个月的实践我基本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儿科的特点及儿科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妇科: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妇产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产程观察处理。熟练掌握听诊胎心音,骨盆外测量,阴道冲洗,灌肠等等。
心内科实习自我鉴定
在心内科几位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患者的配合下,我圆满的完成了实习任务。通过本次实习,我学会了心内科基本的问诊方法,查体方式及听诊要点;熟练掌握了给患者做心电图;基本掌握了看心电图的要点;熟悉循环系统病症的基本用药;旁观了运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两份大病历。由于实习时间的宝贵和短暂,对心内的用药还不是很熟练,今后应该完善基础知识,加强对异常心电图的观察和比较。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呼吸科实习自我鉴定
我在内科工作了2个多月,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肿囊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掌握各临床病的起因,但是缺少实际操作,能够知道基本的病理过程,但是缺少更多的学习。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自己填了),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肾内科
一般肾病科的病人重点还要询问血压,小便的情况,有无糖尿病史。,然后是个人史,家族史,过敏史,婚育史,女性病人还要问月经史,病人的基本情况。
然后是查体,心脏的叩诊听诊,肺部的听诊,重点观察病人是否有水肿,水肿的位置,腹部的触诊,肝脏的触诊,全身淋巴结的情况。下面说下我们肾病内科的常见疾病,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多是失代偿其,尿毒症期,当然最好把四个分期的掌握了,随之而来的伴随症状,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二是,糖尿病肾病;三是,肾病综合征;四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内分泌
每天记录着病程录,对于各种疾病的病情和发展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理论知识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了真正的升华。虽然看上去只是很琐碎的小事,但是通过这些让我对于疾病所需的诊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学会了如何与病人沟通。但是对于糖尿病这一内分泌科最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好的认识。当然,在这俩个多星期中,还有许多别的收获,比如第一次看了肾穿刺,第一次看了血透的过程,并且知道了连续的血糖测试以及皮下埋针的胰岛素注射,有些还自己亲手进行了操作。
血液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是一个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以脑卒中病人为主,这类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住院时间长,致残率高的特点。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特点,现将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神经内科病人发生跌倒的几率很高[1]。患者大多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性低血压、突发抽搐与晕厥;对疾病危险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2]。患者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裤,鞋底不防滑;病房地面湿滑、入厕时坐凳不稳,灯光昏暗等。
1.1.2 坠床。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病人陪护对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护士对病人病情不熟悉,没有及时给予使用床栏。
1.1.3 烫伤。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多存在感觉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病人极容易发生烫伤。
1.2 走失。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患者容易走失。
1.3 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有些患者由于留置胃管时间过长,家属自认为掌握了鼻饲方法拒绝护士喂食,由于鼻饲不当造成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1.4 静脉炎。神经内科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1.5 压疮。神经内科卧床病人营养、感觉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1.6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导管甚至起搏导线等拔除[4]。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确立护理安全信念,营造护理安全文化[1]。通过组织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护理常规为准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处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健全护理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积极应对[5]。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杜绝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明确高危病人,并在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6]。
2.3.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筒、吸引器应摆放在指定位置,电线应卷放好,以免电线松散垂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2.3.2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注意事项,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
2.3.3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拔出各种管道,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
2.3.4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频谱照射、理疗、艾灸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
2.3.5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教会患者及指导家属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可能会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应告知患者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个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7]。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药到口后才能离开;掌握专科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如脑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动,导致发生再次出血。
2.3.6 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192~193.
[2] 雷春玲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意外损伤及预防对策护理研究 2008;(22)6: 1462~1463.
[3] 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4] 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等.ICU 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 : 457-459.
[5] 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06; (3):83~84.
[6] 张金花.神经内科若干安全护理隐患与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04(12)2;78~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