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元素,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 C、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错误;
D、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不是1:1,错误。故选B。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X 2 18 Y 1 m Z 16 6 W 16 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m=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X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5g+10g<16g,所以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该反应是Y+W+Z==X。 【详解】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C.m=1-1=0,错误;D.反应后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0,错误。故选B。
3.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t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为 A.4: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详解】
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设生成8.8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B.8:11
C.10:11
D.13:44
2A+5B=2C+4D29422 x8.8g29x= 4228.8g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
8g:8.8g=10:11。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
5.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14: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分别设出CO和CO2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 【详解】
解: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
B.11:14
C.11:7
D.7:11
y100= xy44x:y=14:11。故选A。
6.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为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H2O2),发生如下反应:PbS+4H2O2A.PbSO4 C.PbS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为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H2O2),发生如下反应:PbS+4H2O2=X+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A.PbSO4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B.PbSO2 D.PbHSO3
X+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7.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
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 【答案】C 【解析】 【详解】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32%=44%;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为1-24%-64%=12%;
题目中燃烧后生成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所以氮气的质量分数应该介于12%~44%之间,故选C。
B.50%
C.30%
D.10%
4×24%=3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8×24%=64%,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
8.下列关于S+O2
点燃SO2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2:1 【答案】A 【解析】 【详解】 A、S+O2
点燃SO2,可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32:3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硫原子的个数不变,但氧分子参加了反应,个数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S+O2法错误。 故选A。
点燃SO2,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
9.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 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变可不变。
10.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能反映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B。
11.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S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A.FeO C.Fe2O3 【答案】C 【解析】
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B.Fe3O4 D.FeSO4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X 2 17 Y 1 m Z 16 6 W 16 11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 D.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2+1+16+16=35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17+m+6+11,故m=1g。
Y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反应前后,X物质质量增多,Y质量不变,Z质量减少,W质量减少,两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反应后Z质量为6g,Y质量为1g,故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选项正确。 反应后剩余6gZ,则消耗的质量为16-6=10g。反应后剩余的W为11g,消耗的W为16-11=5g,故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的物质,可能作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完全与反应无关,所以首先需要通过密闭容积内质量守恒计算未知量的值。
13.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
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故B不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 D、由于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参加反应的“正确。故选D。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3︰1,故D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14.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3% B.46% C.50% D.78% 【答案】B
【解析】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Na2S质量分数是1-22%=78%,Na2S中钠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是46∶32=23∶16,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8%×B。
×100%=46%。故选
15.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已知某配方火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K2S+N2↑+3X↑,则X的化学式为( ) A.CO B.NO C.CO2 D.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反应物中硫、钾、氮、氧、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1,4,2,6,3,生成物中硫、钾、氮、氧、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1,2,2,0,0,故3X中含有6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故X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C。
16.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中,正确的是( ) A.Si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C,1;Na,2;O,6;H,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Na,2;O,4;H,2;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就能正确解答.
B.CO
C.CO2
D.Na2CO3
高温Na2SiO3+X+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X 20 待测 Y 5 35 Z 2 2 W 37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Y质量增加了30g,Y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25g,W是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还少5克,X是反应物,待测值为15。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物质的值为15,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W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错误;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 5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Y、W的质量比=30g:25g=6: 5,正确。故选C。
18.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X质量减少46g,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是生成物;反应后水增加54g,是生成物。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6g+128g+1g+0g=0g+待测+89g+54g,待测=32g,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12288g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6g,
441824g+6g=30g<46g,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错误;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8:54,错误 故选B.
19.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C.X=2.0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B.d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A、a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此项不正确。 B、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此项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列式为:6.4g+3.2g+4.0g+2.8g=5.2g+X+7.2g+2.8g,可解得X=1.2g 。此项不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此项正确。 故选D项。
20.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