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爱国主义教育案例

来源:知库网


漳浦县长春中学 吴龙颜 校长办公室主任

林海生 政治处副主任

伴祖国腾飞

——长春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典型案例

一、活动主题及意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广市县教育局精神,我校决定在全校师生中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学校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高奏爱国主义主旋律,用革命的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充实和武装师生头脑,激发广大师生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

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迎接奥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树立志向、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探索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教育艺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爱国主义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活动背景及目标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1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活动的目标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前辈,复兴中华民族的思想;学习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我国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及“神七”问天,勇于向科学高峰攀登的精神。使其增强爱国之心、充满报国之情、树立强国之志,转化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转化为竭力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利益的实际行动。

三、 活动设计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应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主途径”,发挥教材的德育因素,处理好“授知”与“德育”,“晓理”与“导行”的关系。

2、以学习型家庭、农村学习辅导中心、德育基地等为阵地,发挥社会渠道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充分施教区各村“有心者、有力者、有闲者、有求者”的积极作用,加快社会人力资源的整合参与学校教育。利用社会人文资源,开展各村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教育活动实践,才能不断深入推进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农村的建设;

3、以“妈祖文化”、“林士章探花文化”为合力,开展创建“文化家园”活动;以“海峡妈祖情结”、 “文化古乡乌石行”、“紫薇花开”、“三凤齐鸣”、“主题班会”、“升旗礼”、“义工在行动”、“感恩教育”等主题活动为链接,抓好校园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4、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学校多年的文化管理的探索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文化是学校

2

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师生成功与成才的共识。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教育。

5、开展“奥运文化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把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迎奥运的实际行动。

1)以筹办奥运会为契机,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为载体,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加强师生公民道德建设,着力克服在卫生、交通、饮食和环保等方面存在的不良习惯。

2)开展一次“奥运寄语”活动;继续开展“迎奥运,奔向北京长跑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一项活动,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开展“颂祖国,迎奥运”歌唱比赛,其中国歌和校歌为必唱曲目。

四、 活动实施

活动过程中,我们扎实开展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珍爱生命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热爱家乡教育,全面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不断增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和巩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各学科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求班级各科任教师要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语文、英语、等学科模块,在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2、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在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时,注重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学校班级工作实际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使广大同学进

3

一步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教育与熏陶。激发广大同学的爱党爱国情感,将自己的成长自觉地与祖国利益、爱国主义复兴结合起来。

3、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在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活动中,各班级结合具体情况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五、总结与反思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是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中学思想政治、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学科教育纲要》的要求,制定各学科(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爱国主义教育的分科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开设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等活动,增强他们对工农兵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广大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身体力行,为青少年做出榜样。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广播影视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教基[1993]17号),并将这些优秀影视片纳入教学、教育计划,扎扎实实做好放映、观看、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六、 效果评价

本活动准确把握活动主题,以“从改革开放中感受新变化”为主题,以“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未来新蓝图”六个方面为切入点,努力推进

4

我校德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创新,通过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向学生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了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让学生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并努力把爱国主义化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健康成长。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