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的教学特点,把握教材,领会教学意图,创造学习氛围,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认真备课,领会教材意图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备课要深刻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联系学习实际,做到难点、重点心中有数,充分准备好教具,板书设计清晰。为了使教学更加有序,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后感,教学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及时进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这样才能做到在上课时心中有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是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趣。二是精心设疑,激发兴趣。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将新颖有趣的问题引入课题,可使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求知欲望,就能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中,有趣的学生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教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设置这样的情景:小明、小强两个人吃一个西瓜,每个人吃西瓜的一半,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非常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三、精选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证明,盲目的过多的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而,由于大量机械性的练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呆滞,那么多的作业,挤掉了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阻碍了他们思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在学生上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并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力求精而少,练在点子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无时无刻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际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米、分米、厘米”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回家对家里的家具等进行测量,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五、注重口语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中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致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最高、最直接的无疑是口语评价。小学生具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因此,课堂上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评价时,特别注意语言要能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讲大道理,并且及时捕捉评价的最佳时机,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及时
给予鼓励。在学生每有一点进步、一点成绩、一个发现时,我会及时地给予他鼓励,马上表扬他:“你的想法很独特,你今天是最棒的!”如发现胆小的学生也举手发言时,我及时鼓励他:“你的回答很好,你今天的表现真棒!明天能更大胆吗?等等。这些简短的话语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学有所获,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