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体验加表演,语言表达有提升
摘 要:《弟子规》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学习《弟子规》有利于幼儿文化的积淀、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弟子规》教学不能局限于会背诵,要有节奏地诵读,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然而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只会背而不知其意的现象,致使《弟子规》成为一种机械化的方程式,而没有让幼儿真正了解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没有显著的提高。我们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弟子规》中的原意及故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表达,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弟子规》;语言表达;诵读;体验 一、诵读《弟子规》,挖掘语言表达的潜能
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语言表达不成问题,家长都很重视,各种电视机、电脑、点读机等数码产品都在潜移默化地教幼儿说话,其实幼儿们是很会讲,但是幼儿的表达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今年我教大班,几周以来,通过每天的活动我发现以下令人担忧的情况:刚上大班的幼儿语言表达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很少用整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幼儿普通话发音不准确,回答问题声音小,没有自信;有很多幼儿总是答非所问,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有一位叫文文的小男孩性格内向,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挖掘他语言表达的潜能。通过诵读《弟子规》,我发现他有了语言表达的愿望,活动时我总是关注他的小嘴巴,从刚开始
的一动不动到偶尔念一个字到现在的跟着一起诵读。我还试着让他到我身边诵读《弟子规》给全班的小朋友听,他从刚开始的低着头一声不吭到只看到嘴巴动听不见声音再到现在抑扬顿挫的诵读,真的进步很大。虽然不是与老师、朋友间主动的语言表达,但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我期待他更大的进步。
《弟子规》教学的第一阶段我以诵读为主,在《弟子规》诵读过程中,我发现《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大班的幼儿诵读,通过诵读可以让幼儿不知不觉在兴趣驱引下,充分激发出表达的潜能,从而做到吐字清晰、语句流畅、抑扬顿挫、赋予情感等的表达。 二、体验《弟子规》,拓宽语言表达的维度
语言表达并不是会说就可以了,而是指幼儿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现在都在讲体验教学,在《弟子规》教学中如何让幼儿体验呢?通过体验《弟子规》,怎样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我在想也在研究的问题。体验《弟子规》是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弟子规》中蕴含的故事、动画等的情境呈现或再现,让幼儿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试着表达《弟子规》中字、词、句、段的含义,从而拓宽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实际上是把《弟子规》教学内容形象化,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使幼儿感受到生动的画面,引发幼儿联想,激发表达情感,催生表达灵感。 《弟子规》教学的第二阶段我以体验为主,在《弟子规》体验
过程中我发现,《弟子规》中蕴含着很多的小故事,在拓宽语言表达的维度的同时,《弟子规》中还蕴藏的丰富的礼仪、诚信、关爱、坚持等教育因素。
三、表演《弟子规》,提升语言表达的技巧
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技巧。同样表演一句《弟子规》,不同的幼儿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首先,语言表达要“通顺”,就是要求幼儿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表达起来通畅流利。其次,语言表达要“得体”,指幼儿能够恰当使用语言,可以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听别人的说话方式,从中学习其好的说话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为多说做准备。
幼儿园举行童话剧表演,我班编排了故事《黄香温席》的表演,文文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只有两句台词“冬则温、夏则清”,可是文文学古人摇头晃脑的样子还真是像模像样。文文那么内向的孩子通过《弟子规》的教学敢于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弟子规》教学的第三阶段我以表演为主,在《弟子规》表演过程中我发现,幼儿语言表达有技巧,一次次的排练,幼儿的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表达起来越来越通畅流利,还能达到自我纠正错误的目的。
总之,《弟子规》意境优美、文字精辟、韵味独特,每一字每一句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在大班开展《弟子规》教学主要是依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弟子规》学习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大
胆表述。 参考文献:
[1]黄灿.弟子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赵寄石.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3]张耀杰.从《弟子规》里能读到什么[n].东方早报,2011. [4]刁刻.浅析“三、百、千”内容及教育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9).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幼儿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