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判断题
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 ) 儿童的年龄特征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会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改变。() 选择题
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 访谈法 C. 问卷法 D. 实验法
不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
A.递进性 B.易感性 C.基础性 D.形象性
儿童生理、认知、社会性等领域的发展相互影响,这体现出儿童发展的( )。
A.递进性 B.整体性 C.基础性 D.连贯性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可以说明(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 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的是()
A.从无意到有意 B.从直观到概括 C.从整体到分化 D. 从具体到抽象
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方法是( A. 访谈法 B. 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名词解释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观察法 发展 观察法 填空题
儿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领域 、 、 和 。re 人类发展包括 和 。 被称为科学儿童发展学之父。 简答题
列举四种儿童发展研究的具体方法并简要说明。 与成人发展相比,儿童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1
)
第二章 发展基础
选择题
下面哪个不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 远近律 B.大小律 C. 内外绿 D。头尾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在说明(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
肩头和手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这体现出了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的
( )。
A.由上到下 B.由无意到有意 C.由整体到分化 D.由近及远 小婴儿先会用手抓握,后来才学会用手指捏取细小物品。这说明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是( A.由上到下 B.由无意到有意 C.由整体到分化 D.由近及远 下面哪个阶段是产前发展中最长的阶段()
A. 胚种期 B.胚胎期 C.胎儿期 D.胚儿期
填空题
产前发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期、 期和 期。 大脑发育的四个指标是: 、 、 、 。 判断题
同卵双生子的基因100%相同。( )
基因直接或者间接地决定一定的遗传性状( ) 名词解释:
神经元 胎教 名词解释
习惯化 简答题
简述大脑发育的四个指标? 简述动作发展的规律? 论述题
简述动作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并说一说怎样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三章 感知觉、注意
选择题
“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是指(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能力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 )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A.感知觉 B.注意 C.思维 D.想象
2
)。
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是( )。
A.稳定性 B.选择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填空
注意可以分为 注意和 注意。
注意力的五个品质是 、 、 、 、 以及 。 名词解释
视敏度 暗适应 视崖 深度知觉 注意的广度 判断题
新生儿不仅能听见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持续时间。( ) 个体的视觉缺失如果发生在早期,尤其是在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时,影响非常深远。( ) 感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 ) 深度知觉是与生俱来的( ) 简答题
注意发展对儿童发展有什么意义? 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论述题
我们可以从注意力的四个品质出发判断儿童注意的发展情况,请你简述注意的四种品质,举例说明,
并说说怎样帮助儿童发展注意的这些品质。
论述:请谈一谈从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出发,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第四章 记忆
名词解释
儿童最晚掌握的记忆策略是()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积极行动策略 婴儿记忆发展的指标是()
A. 条件反射和习惯化 B. 无条件反射和习惯化 C. 习惯化和脑电波 D. 条件反射和本能活动
6.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 C.以无意记忆为主 D.以意义记忆为主
3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经典研究是关于( )。
A.依恋 B.同伴关系 C.记忆 D.条件反射 填空题:
婴儿注意力发生的指标是 和 。 名词解释
记忆恢复现象 自传体记忆 记忆策略 回忆 婴儿期遗忘 简答
简述婴儿记忆的特点 简述幼儿记忆的特征。 幼儿常用的记忆测量有哪些 判断
婴儿只有记忆简单事件的能力,学前期则具有记忆比较复杂事件的能力,这显然是儿童记忆精细化的
表现。()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后的巩固水平超过其刚能背诵的程度,因此过度学习程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 论述:
儿童记忆有哪些规律,如何据此促进儿童的学习?
第五章 想象、思维
选择题
“三山实验”的结果发现()是幼儿思维的重要特征
A. 刻板性 B.非逻辑性 C.具体形象性 D. 自我中心性 《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0-3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B、 C.抽象逻辑思维 D.儿童思维 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是( )。
A.以有意想象为主 B.以创造想象为主 C、 C.以无意想象为主 D.以有目的想象为主
3岁的丁丁选了玩具小汽车作为给妈妈的生日礼物,这表现出了丁丁心理发展的 ( )。 A.形象性 B.客体永久性 C.抽象逻辑性 D.自我中心性 3-6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儿童思维
4
妈妈对3岁的丁丁说“站到姥姥右面去”丁丁一脸茫然。这说明丁丁妈妈未理解儿童思维具有
( )。
A.形象性 B.客体永久性 C.抽象逻辑性 D.自我中心性 几名幼儿围坐在桌子旁插积塑,他们从桌子中央的玩具筐里取积塑插片,乐乐说自己插的是变形金刚,
鹏鹏看了看自己的积塑说“我插的是太空战士,打你的变形金刚!”鹏鹏的想象是( )。 A.创造性想象 B. 再造性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几名幼儿围坐在老师旁边听故事,一会鹏鹏在纸上画了一个娃娃说,这就是老师故事里的小红帽,鹏
鹏的想象是( )。
A.创造性想象 B. 再造性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下面哪个不是儿童的前言语交流的特点
A 目的性 B 指代性 C 自我中心性 D 约定性
判断题
通过想象,幼儿往往会创想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新奇事物,因此幼儿的想象不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
由于幼儿晚期其抽象逻辑思维刚刚开始萌芽,因此还不具备类比推理的能力。( ) 儿童先掌握类比推理,后掌握传递推理()
名词解释
自我中心 直观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填空题
有意想象可以分为 想象和 想象 简答题
简述幼儿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 简述儿童数概念形成的四个发展阶段
请结合例子说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有哪些具体表现? 请说说儿童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请简述元认知和儿童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 论述题
请结合实例说明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材料题
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在社
会互动中,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
5
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第六章 言语
填空:
皮亚杰把早期儿童语言功能分为 语言和 语言两大类。 选择题
下列类型的词语中,儿童最先掌握的是() A形容词 B 动词 C 名词 D 介词
在()阶段,儿童的言语简洁而压缩,就像成年人的电报,被称为电报句。 A 单词句阶段 B 双词句阶段 C 前言语阶段 D 咿呀学语阶段 下列现象中,()只在婴儿身上才存在
A. 语音紧缩现象 B. 记忆保持现象 C. 神经的可塑性 D.具体形象思维 儿童掌握词汇的顺序是()
A. 名词-动词-形容词 B. 名词-形容词-动词 C. 形容词-名词-动词 D.动词-形容词-名词 1—1.5岁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名词解释
妈妈语 发音紧缩现象 Fis现象 快速映射 判断题
和8个月的孩子相比,1岁多的婴儿能够发出更多种不同的语音()。 儿童最初产生的是中等概括水平的词()。
简答
双词句阶段儿童语义发展的特点 论述:
儿童双词句阶段词汇语义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请结合言语发展四大方面的发展规律,说一说怎样促进婴幼儿的言语发展。 第七章 情绪
判断题
4个月的婴儿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会感到害怕,被称为陌生人焦虑()。
新生儿就已经能够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反应,会因为其他婴儿的哭泣而哇哇大哭()。
6
选择题
大约出生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的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 生理性微笑 B.自然微笑 C.本能微笑 D.社会性微笑 陌生情境测验是研究 ( )的。
A.依恋 B.同伴关系 C.记忆 D.条件反射 填空题
儿童的社会性情绪包括 、 以及 名词解释
自我意识情绪 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微笑 共情 简述
简述2-4幼儿情绪调节的策略
第八章 社会性
选择题
“延迟满足”实验所考察的是儿童 的发展。 A. 深度知觉 B. 依恋关系 C. 自我控制 D. 同伴关系 “延迟满足”实验所研究的是儿童的 能力。 A. 同伴交往 B. 记忆 C. 思维 D. 自我调控 以下那个选项不是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因素?
A. 性激素分泌 B. 成人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C. 同伴、媒体的强化 D.幼儿园中女教师的比例
()的儿童,其母亲大多具有对儿童的需求不敏感、拒绝等特征 A. 安全型依恋 B. 反抗型依恋 C. 回避型依恋 D. 混乱型依恋 用来研究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其行为发展的实验方法是
A. 陌生情境技术 B. 延迟满足实验. C. 点红实验 D. 两难故事
自我的情感成分是指(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知
幼儿园几名幼儿围坐在积木区玩,强强在摆宝塔,明明在摆房子。强强说:“我把宝塔的塔尖送给你,
你不要盖平房,盖一个大大的别墅吧!”,明明很高兴地答应了。从他们的游戏分析其同伴关系处于 ( )阶段。 当今最广为接受、影响最大的依恋理论是:(A)
A.习性学理论 B. 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 D. 认知主义
填空题
7
是儿童最早经历和建立的人际关系。
不同的学派都提出了自己对于依恋的理论,其中, 和 过于强调哺育的作用,而 的依
恋理论是当今最广为接受、影响最大的依恋理论。 儿童和拥有更多知识更大权力的成年人(主要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被比喻成 的关系,而
和同伴的关系被比喻为 型关系。
我国师幼关系的主要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判断题
依恋关系不仅存在于儿童对父母的关系中,而存在于儿童和儿童以及成年人之间() 依恋的质量由父母的特点决定,和儿童的特点没有关系() 名词解释
依恋(p180)
社会测量技术(196-197) 延迟满足 亲社会行为 自尊 简答题
简述早期同伴关系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 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请简述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生和发展 请简述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论述题
请论述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的早期同伴关系,并据此谈一谈怎样促进儿童的早期同伴关系。 材料分析题
有一些婴儿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倾向于冷淡、疏远。他们在母亲离开自己时,并不表现出伤心的情绪,
而和陌生人在一起时也不感到认生和害怕。在人际互动中,会表现出一些回避现象,比如,妈妈等成人注视他时,他们会回避或转身走开。 (1) 这样的婴儿,期依恋关系类型是什么?
(2) 除这一类型外,还有哪两种主要的依恋关系类型?三种类型中哪一种占大多数?
(3) 哪些依恋的类型是安全的?哪些依恋的类型是不安全的?家长应该怎样对待不安全依恋的儿
童?
洋洋是一名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很早就离开家去外地打工了。村里有很多孩子都和洋洋的情况一
样。请依据依恋的有关理论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分离的婴幼儿现状,分析以下问题(1)爱因斯沃斯将依恋分为几大类型,这些留守婴幼儿更有可能成为其中哪些类型的儿童。(2)从依恋特征来分析,这些留守儿童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倾向。
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两位小朋友的同伴关系特点,并结合同伴关系对幼儿心理发展意.............................义的相关知识对教师行为进行评析。假如你是教师,你会怎样做? .
8
积木区,两个小朋友打算一起搭一个花店。差不多搭好的时候辰辰拿了一个长积木摆在了房顶。 宾宾不同意,大声吵到,“不是这么搭的!不用这个!我知道怎么搭了!”但辰辰坚持应该用长积木放在房顶上,两个人争执起来。老师闻声走过来大声呵斥道,“宾宾,你喊什么?!你们两人一人搭一个!”听到老师的话,辰辰和宾宾乖乖地分开摆积木,但是两人摆弄了两下就都去玩别的了。
第九章 个性
名词解释
气质(p214)
判断题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是气质的稳定性()。
气质和认知是心理的不同方面,气质对儿童的认知没有影响。() 气质更多地反应了个体后天的特征,而性格则反应了先天的特征() 一个人的气质对于他/她的学业成绩和认知活动没有影响()
气质仅对年龄较小的儿童社会行为有影响,对较大的儿童基本没有影响()
填空题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指人的气质具有 性。 贝克典型地将个体成长的环境分为 和 。 儿童自我的发展分为 、 和 。 儿童自我再认的经典测量方式是 。
选择题
自尊属于自我的 成分
A 情感 B 认知 C 意志 D 行为 学前期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最大特点是
A 获得自我再认 B 具体化的自我概念 C 认识自己的稳定特点 D 能够理解多方面分散的特征
简答题
简述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理论和分类 为什么同一家庭中的兄弟两人性格会有差异
第十章 道德发展
填空题
道德的发展分为 、 和 三方面的发展。 名词解释
9
道德认知 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 选择题
皮亚杰使用 的方法考察了儿童对规则的理解 A 临床访谈法 B 对偶故事法 C延迟满足 D陌生情境法 柯尔伯格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经典方法是()
A 临床访谈法 B 对偶故事法 C两难故事 D陌生情境法 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在进行判断的时候
A 认为结果比动机重要 B 动机比结果重要 C 结果和动机都重要 D 结果和动机都不重要 小明认为打碎了5个杯子的孩子比打碎1个杯子的孩子更应收惩罚,尽管前者是处于帮助妈妈才
打碎杯子的,而后者是因为淘气。小明处于
A 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后习俗水平
简答题
请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的三阶段论。 论述题
进入幼儿园之后,儿童逐渐会出现越来越多和道德有关的行为。请简述道德行为的概念和内容,
并说说应该怎样促进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发展。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