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计划
——2007年秋学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在学生心里播下读书的种子。所以申报了“注重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题,为了将这项工作做得实在,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拟订如下计划。
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为了促进课题成员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文章。并且做好理论笔记。教师认真学习本学期的科研计划,领会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结合各班实际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
二、调查了解我校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拟订了有关课外阅读的调查表,并且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所有问卷全部收回,要对问卷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
三、向学生推荐好书活动。
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开辟了佳作赏析节目,并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图书……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不乏阅读兴趣,但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只关注情节的发展,对一些好书不能认真研读,用心体会,所以书虽读得不少,收效却甚微。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提高阅读效果。
五、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
我们计划将新课程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推荐给学生,作为假期的必读书,然后还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选读书目。我们要求孩子写清楚暑假读书活动的相关情况,暑假结束后,我们将进行很多的反馈、评比活动。
附读书调查表:
1、你对课外阅读有没有兴趣
有( ) 没有( ) 一般( )
2、你爱阅读哪些类型的书籍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经典名著( )报刊杂志( )
漫画、图书( )
3、你阅读过我国的名著或名家的文章吗?
读过一点( ) 没读过( ) 读了较多( )
4、你写的作文中有没有引用过课外书籍中的内容?
有( ) 没有( ) 有,但不多( )
5、你的课外阅读时间
有时间就看( ) 学习后看( ) 很少看( ) 几乎没有( )
6、假期里读课外书籍的时间
经常( ) 偶尔( ) 不看( )
7、每天中阅读的时间
2小时( ) 1小时( ) 不确定( ) 没有( )
注重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小结
——2007年秋学期
我们申报了“注重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题,这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调查了解我校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有关课外阅读
的调查,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调查问卷。所有问卷全部收回,我们对问卷结果作出了分析:
1.从学生的阅读范围来看,受欢迎程度最高的是漫画和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消闲书籍,这一类书籍不是不可看,但一味地读此类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是作文辅导书,反映了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从调查来看,学生的阅读面过窄,对于文学类、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
2、从阅读时间来看,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能读半小时的书,并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主要是睡前。但是家长问卷显示,学生在家经常读书的人数不及总数的三分之一。显然,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如实回答问卷中的问题,使得调查结果与实际之间有出入。
3、从阅读习惯来看,在读书过程中能自觉积累并写读书笔记的同学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二,而高年级的学生喜欢与别人交流阅读感受,还有极少数的同学只是随意翻上一遍了事,谈不上收获。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少数学生读完一本书连作者姓名都不知道。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收效甚微。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每学期开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过少,家长也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希望老师能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围绕计划扎实开展工作
(一)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为了促进课题成员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文章。并且做好理论笔记。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本学期学校更换了教室内的名人名言,教室两侧的墙面上都有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每班还建立了敞开式图书角,黑板报还开辟了好书推荐专栏。除此之外,开学初,我们还向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希望家长朋友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孩子一起读书,重温童年,创造书香型、建设学习型家庭。
2.发挥好教师榜样的力量。学生都有向他性,更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多读书,与学生们共读一些书籍,这样师生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教师的读书感受会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索的欲望。
(三)加强阅读指导
1.帮助学生选好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带领学生熟读配套的《新补充读本》外,每学期,每个年级的同学要共读同一本书,这样不仅方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还可以实现年级之间好书交换,达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的发挥书籍的作用。本学期,相关班级的学生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上下五千年》这三本书。通过多种活动,这些书籍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味到了书的魅力。
2.开设课外阅读专题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不乏阅读兴趣,但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只关注情节的发展,对一些好书不能认真研读,用心体会,所以书虽读得不少,收效却甚微。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提高阅读效果。在学校的安排下,本学期2、3、4月中午一段时间开辟为课外阅读,这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好书推荐”,“阅读交流”,“阅读方法指导”,“朗读欣赏”,从读书计划的制定、阅读方法的选择、读后感的写法等给予了详细而有序列的指导,使学生读书有法可循,大大提高了读书效果。同时,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断在探索和总结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不断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研究内容。
三、利用假期,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
暑假前夕,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那就是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看课外书,我们要求孩子在一个暑假中至少看二本名家经典书,并写相应的读后感或读书笔记,我们将新课程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推荐给学生,作为假期的必读书,我们要求孩子写清楚暑假读书活动的相关情况,暑假结束后,我们还有很多的反馈、评比活动,我们相信,这样的读书活动一定能真正深入开展到家庭和社区。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短短半年的尝试和实践还很难出现常惊人的研究成果。不过我们也取得一些喜人的成绩,一些同学在各级各类读写竞赛和征文活动中获奖。同时,家长对我们研究活动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老师们对课外阅读前所未有的重视,孩子们对书日益浓厚的兴趣,又怎能不让我们满心欣喜,信心倍增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