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至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期语文期中测试试题

来源:知库网
姓名 2023至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期语文期中测试试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的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你尽管大胆地写下你的理解。 一、基础(24分) 1、古诗文积累。(10分)

背诵优美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按要求填空。(10分)

(1)《木兰诗》中描写边塞艰苦战斗生活的诗句是 , 。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 。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4)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5)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不必碧录的 (cài)(qí) (2)他又转过脸来 (dīng) (zhǔ)我

(3)一切都是 (shùn)(xī),一切都将会过去 (4)惊涛 (péng) (pài)

3、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3分)

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可开门一看,是查水表的王叔叔。

B.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A、通过大家群策群力的讨论,使初一(3)班逐步走向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三门的春天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5、仿照例句仿写。 ( 4 分)

1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关怀是一缕春风, ;鼓励是一盆火, 。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伤仲永》,回答下面的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世隶耕( ) ②父利其然也 ( ) ..③或以钱币乞之( )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2分) A、 不能称前时之闻 B、 忽啼求之 C、 余闻之也久 D、 借旁近与之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 (2分) ① 余 闻 之 也 久 ② 即 书 诗 四 句 10、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分)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 矣。 [注释]

9、(3分)方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归结于其父“不使学”的缘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2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 ]xāun,遗忘。(4)[戒]警告。 1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4分)

① 孟子辍然中止(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何: ) 1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①失:( ) ②此:( )

1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2分)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后完成第14-16题。(6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4、请你概括:(2分)

作者童年时在“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所做的趣事:一是遇蜈蚣,二是按斑蝥,三是 ,四是 。(各不超过5个字) 15、请你揣摩:(2分)

第一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似乎”、“确凿”两个词放在一起,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说它“似乎”是因为 说它“确凿”是因为 。 16、请你体会:(2分)

3

姓名 班别 -----------------------密-----------------------------------第二段文字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 。 (二)阅读《宛如英雄》一文,完成17-21题(15分)

宛如英雄

上学时,有位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的灰败。他沉默少语好脾气,上课时很多同学在他眼皮底下看小说、吃零食,可他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只好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在许多个午后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络。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印象深刻。每次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次,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著名的快板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请同学注意!请注意!”他的双手在空中骤然抓握成拳,一绺白发披到额前(A)。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而明晰的休止①。他说,这是智者的沉默,是伟大的沉默,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多少屈辱、愤怒、忍耐、孤独,却又蕴育着无穷转机。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张力。

听!仿佛险恶叵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符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那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来,正如他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振拔的苦难。”今天的我,远不能说我已懂得贝多芬的音乐,但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而这一切是从那个休止符开始的,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堂的向导(B)。

我想,也许沉默是一种必然,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小人物也许更能看到贝多芬音乐的大千气象。多年后的我终于明白了我那平凡的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中获取的悲壮美与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7、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2分)

18、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词句回答)(2分)

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 ”的音乐。 19、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3分)

原句: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

4

作用:

20、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划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句赏析:

21、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 (5分)

四、作文(50分)

22、同学们,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成长也是艰难的跋涉,成长的岁月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感悟。从小到大,你一定也有不少成长的经历吧。请以“ 引领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横线上可以填写“好书”、“母爱”等你认为合适的词语。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将补充好的题目抄在正文第一行;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

600字 600字 600字 6

附加题(10分),语段阅读,回答问题。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 “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23、以上文段选自____国家著名作家____的小说《____》(3分) 24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分)

25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4分)

示例: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