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含解析)

来源:知库网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考试总分: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3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26分 )

1.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2. “诸侯得恩准,土地再分封,侯国频建立,诸侯势力崩,”这首歌谣是下列哪一位大臣向汉武帝所提出的解决诸侯势力问题的建议( )A.李斯B.管仲C.主父偃D.董仲舒

3. 这幅漫画揭示的历史真相是(  )

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B.俄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库页岛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岛D.八国联军通过《辛丑条约》瓜分中国

4.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中国近代化起步经历了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B.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事件都没有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C.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历程

D.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导致中国近代化历程异常艰难

5. 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第五次反“围剿”

6. 以下为1949年1月16日解放军前线司令员发送的公函,其接收对象最可能是(  )

A.傅作义B.吴佩孚C.李宗仁D.蒋介石

7.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出席日内瓦会议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8.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图与古代印度文

明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 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  )A.促进了欧洲的思想大解放B.把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0.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 )A.机器的广泛使用B.电力的广泛使用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D.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11. 德国元首希特勒于1935年3月16日在所有德国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这

是在公然违背哪次会议签订的条约?(  )

A.慕尼黑会议B.华盛顿会议C.波茨坦会议D.巴黎和会

12.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演讲时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所担负的责任比拟。”材

料所反映的美国真实意图是( )

A.企图称霸世界B.原意领导推行冷战政策C.原意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D.倡导“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13.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 “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名称最恰当的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C.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D.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的加强

卷II(非选择题)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14. (8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历程,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

相应的历史事件。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战役名称)三、 辨析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15. (8分) 从如图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________(判断对错)

四、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16.(8分) 人物是历史的灵魂,有了人物才有鲜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________(人物)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

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三: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将材料一横线处的内容填写完整。他治水成功的方法是什么?他的成功对你有何启示?(2)材料二中的“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指的是哪一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这一时期称霸的其他霸主。

(3)材料三中毛泽东称赞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主张是什么,并说明孔子在教育方面作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3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26分 )

1.

【答案】

D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

本题以历代帝王的统治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历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解答】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D。

2.

【答案】

C

【考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点。【解答】

为了解决诸侯势力膨胀问题,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

3.

【答案】

C

【考点】《马关条约》【解析】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

漫画表明的是日本占有台湾。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及所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的国家是日本。

4.

【答案】

B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5.

【答案】

C

【考点】百团大战【解析】

本题以“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彭德’、’交通破袭’这三个关键词”为背景考查学生

对百团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

据题干“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彭德’、’交通破袭’这三个关键词”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其它三个事件的时间分别为:1937年7月、1939年9月和1933年10月,都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合,应该排除.

6.

【答案】

A

【考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析】

本题以“1949年1月16日解放军前线司令员发送的公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平解放的相关知识。【解答】

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难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1949年1月16日解放军前线司令员发送的公函,其接收对象最可能是傅作义。

7.

【答案】

A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

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A。

8.

【答案】

C

【考点】佛教和古印度文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解析】

本题考查了古印度文明代表﹣﹣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的相关史实。【解答】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②符合题意;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②④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律文件,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D。

9.

【答案】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B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

据所学知,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它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故选B。

11.

【答案】

D

【考点】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解析】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识记《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解答】

一战结束后,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12.

【答案】

A

【考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解析】

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解答】

依据“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所担负的责任比拟”可知,这是杜鲁门主义的描述,材料所反映的美国真实意图是企图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故选A。

13.

【答案】

D

【考点】

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不就两极格局形成。“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属于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D。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14.

【答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南昌起义,井冈山,会谈纪要,渡江战役【考点】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八一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解析】

本题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历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共一大、南昌起义、重庆谈判、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点。【解答】

①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②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③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1945年8月至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与蒋介石签订了《双十协定》:又称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1945年8月至10月重庆谈判的结果。

⑤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彻底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三、 辨析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15.

【答案】

【考点】郑和下西洋【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解答】

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从题干图片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四、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

16.

【答案】

(1)禹(或大禹)。方法:采用疏导之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启示:做事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改革家,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核心思想是“仁”,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张: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贡献: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考点】尧舜禹的禅让春秋争霸商鞅变法老子和孔子【解析】

(1)本题考查禹的相关历史。

(2)本题考查春秋争霸。(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4)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大禹经过多年努力治水成功,横线处应该填禹。禹治水成功的方法:采用疏导之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启示:做事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指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这一时期的其他霸主还有: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根据所学知识,商鞅积极变革,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主张: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贡献从教育层面分析作答即可,如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