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个源自诗经的典故

来源:知库网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上卷

【甘棠遗爱】【召公棠】

o 释义

o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召伯 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 召

伯 所憩。” 郑玄 笺:“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 又 《史记·燕召公世家》载:“ 周武王 之灭 纣 ,封 召公 于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以“召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 宋 梅尧臣 《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 宋 洪适 《贺方镇江启》:“讼棠可款,曾无步武之遥;荫樾焉依,更借齿牙之助。”

o 诗句

o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唐·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

o 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唐·刘商 送元使君自楚移越

o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唐·白居易 别州民

o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唐·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o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唐·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o 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唐·许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

o 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 唐·许浑 听歌鹧鸪辞(并序)

o 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唐·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o 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唐·杜牧 陕州醉赠裴四同年

o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唐·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

o 无复甘棠在,空余蔓草深。 唐·张九龄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o 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唐·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o 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唐·刘长卿 哭陈歙州

o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唐·刘禹锡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

o 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 唐·颜萱 送羊振文归觐桂阳

o 烟月一时搜古句,山川两地植甘棠。 唐·章碣 赠婺州苏员外

o 到后定知人易化,满街棠树有遗风。 唐·卢渥 题嘉祥驿

【振鹭行】【鸳鹭群】【鹓行】

o 释义

o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晋·张

华注《禽经》:“鹭,白鹭也。小不逾大,飞有次序。百官缙绅之象。《诗》以振比百寮,雍容喻朝美。”后因以“振鹭行”、“鸳鹭群”比喻僚友。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五:“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唐 钱起 《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诗:“寄谢鸳鹭群,狎鸥拙所慕。” 宋 马纯 《题能仁寺壁》诗:“十年衰病卧林泉,鹓鹭群飞竞刺天。”

o 诗句

o 鹓鹭欲归仙仗里,熊罴还入禁营中。 唐·韩愈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宾客愈

奉和

o 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 唐·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五

o 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鹭行。 唐·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

o 终须接鸳鹭,霄汉共高飞。 唐·杜牧 春寄许浑先辈

o 多才自有云霄望,计日应追鸳鹭行。 唐·钱起 送裴頔侍御使蜀

o 鸳鹭入朝同待漏,牛羊送日独归村。 唐·郑谷 奔问三峰寓止近墅

o 不意云霄能自致,空惊鹓鹭忽相随。 唐·钱起 同程九早入中书

o 事虽危虎尾,名胜泊鹓行。 唐·罗隐 郴江迁客

o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 唐·杜甫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

o 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唐·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之四

o 鸣佩随鹓鹭,登阶见冕旒。 唐·卢纶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o 自是长生林下客,也陪鸳鹭入清朝。 唐·牟融 送羽衣之京

o 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李群玉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o 复以雕龙彩,旋归振鹭行。 唐·羊士谔 酬吏部窦郎中直夜见寄

【迁莺】【出谷莺】【迁乔】【迁谷】

o 释义

o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后两句谓鸟从

低处迁往高处。自 唐 以来,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详后),故以“迁莺”、“迁乔”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以“莺谷”,比喻人未显达时的处境。清 李调元 《题李鹤林〈听莺图〉兼求墨兰》诗:“ 惕斋 始迁乔,种花满书屋。” 唐 王涯 《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前蜀 毛文锡《喜迁莺》词:“芳春景,暖晴烟,乔木见莺迁。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绮丛间。” 元 陈樵 《送乌经历归二十韵》:“几时嗟蠖屈,后日看莺迁。”

o 按: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今称人迁官曰‘莺迁’,本《诗经》‘迁于乔

木’之义。按《伐木》章‘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是‘嘤’字,不是‘莺’字。‘嘤’乃鸟之鸣声耳。‘绵蛮黄鸟’当是莺,而又无‘迁乔’字样。然 唐 人有《莺出谷》诗题,《卢正道碑》有‘鸿渐于磐,莺迁于木’之文;则以‘嘤’为‘莺’,自 唐 已然。”

o 诗句

o 忽忝专城奉六条,自怜出谷屡迁乔。 唐·卢肇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

o 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唐·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

o 千炬火中莺出谷,一声钟后鹤冲天。 唐·韦庄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

o 才见早春莺出谷,已惊新夏燕巢梁。 唐·韦庄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

o 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唐·韦庄 三用韵

o 翠羽虽成梦,迁莺尚后群。 唐·钱起 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

o 昔年莺出谷,今日凤归林。 唐·钱起 和人秋归终南山别业

o 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唐·白居易 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

o 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唐·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郢家林亭

o 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莺。 唐·韩偓 病中闻复官二首

o 傥无迁谷分,归去养天真。 唐·杜牧 贻友人

o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唐·温庭筠 原隰荑绿柳

o 悔逐迁莺伴,谁观择虱时。 唐·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o 朝满迁莺侣,门多吐凤才。 唐·李商隐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

【脊令】【鹡鸰】【鸰原】

o 释义

o 脊令,即鹡鸰。水鸟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毛 传:“脊

令,雍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郑玄 笺:“雍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宋 黄庭坚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恻。”

o 诗句

o 俱怀鸿鹄志,昔有鹡鸰心。 唐·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o 打破蜘蛛千道网,总为鹡鸰两个严。 唐·韦应物 寄二严

o 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唐·杜甫 赠韦左丞丈

o 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 唐·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

o 草黄骐骥病,沙晚鹡鸰寒。 唐·杜甫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

首之一

o 陇俗轻鹦鹉,原情类鹡鸰。 唐·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

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o 欲陪鹰隼集,犹恋鹡鸰单。 唐·韦应物 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

o 囧囧抱瑚琏,飞飞联鹡鸰。 唐·韩愈 答张彻

o 早闻牛渚咏,今见鹡鸰心。 唐·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

o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 唐·孟浩然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o 梦远愁蝴蝶,情深愧鹡鸰。 唐·戴叔伦 舟中见雨

o 神藻飞为鹡鸰赋,仙声飏出凤皇台。 唐·张说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o 台庭为凤穴,相府是鸰原。 唐·孙逖 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

【白璧青蝇】【蝇点】【蝇营】

o 释义

o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郑玄 笺:“蝇之

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后以“蝇点”比喻遭到谗人的诽谤诬蔑。以“蝇营”比喻为追求名利而到处钻营。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习禅二·智凯》:“后以蝇点所拘,申雪无路,徙于原部。” 唐 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青蝇玷白璧,比喻谗人陷害忠良。 明 唐寅 《江南春·次倪元镇韵》词:“浮生聚散是浮萍,何须日夜苦蝇营。”

o 诗句

o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唐·李白 鞠歌行

o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唐·李贺 感讽五首

o 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 唐·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o 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唐·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o 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 唐·高适 钱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o 堂堂削玉青蝇喧,寒鸦啄鼠愁飞鸾。 唐·李咸用 升天行

o 登仙望绝李膺舟,从此青蝇点遂稠。 唐·李群玉 献王中丞

o 但将忠报主,何惧点青蝇。 唐·林氏 送男左贬诗

o 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 唐·牟融 寄永平友人二首

o 群蝇青苍姿游息,广庖万品无颜色。金屏成点玉成瑕,昼眠宛转空咨嗟。 唐·卢纶 和

赵给事白蝇拂歌

【黍离】

o 释义

o 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 宗周 也。 周 大夫

行役,至于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 周 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麦秀之感,非独 殷 墟;黍离之悲,信哉 周 室。” 宋 柴望 《多景楼》诗:“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明 张煌言 《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之一:“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o 诗句

o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唐·许浑 金陵怀古

o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唐·许浑 故洛城

o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唐·刘禹锡 三阁辞四首之三

o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唐·许浑 姑苏怀古

o 因高一回首,还咏黍离歌。 唐·许浑 广陵道中

o 入洛声华当世重,闵周章句满朝吟。 唐·韦庄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

o 乡园不可问,禾黍正离离。 唐·韦庄 南游富阳江中作

o 黍离缘底事,撩我起长叹。 唐·方干 过黄州作

o 黍稷闻兴叹,琼瑶畏见投。 唐·武元衡 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o 回首三分国,何人赋黍离。 唐·殷尧藩 张飞庙

o 经过词客空惆怅,落日寒烟赋黍离。 唐·牟融 司马迁墓

【子衿】【青衿】

o 释义

o 《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青衿”。《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绛帐语道,青衿质疑。”

o 诗句

o 始从青矜岁,迨此白发新。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唐·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

o 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 唐·杜牧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o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唐·杜甫 元日示宗武

o 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唐·杜甫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o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唐·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

o 忆昔江湖上,同咏子衿诗。 唐·孔绍安 伤顾学士

o 今朝犹作青襟子,明日还成白首翁。 唐·方干 感时三首

o 青衿俨坐傍,礼容益敦敦。 唐·王建 从元太守夏宴西楼

【素餐】【尸位素餐】【尸素】

o 释义

o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毛 传:“素,空也。” 陈奂 传疏:

“今俗以徒食为白餐。餐,犹食也。 赵岐 注《孟子·尽心篇》云:‘无功而食,谓之素餐。’”后因以“素餐”喻无功受禄,不劳而食。 汉 桓宽 《盐铁论·盐铁箴石》:“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餐,无以更责雪耻矣。” 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官实素餐,民则菜色。” 清 赵翼 《服阕后亲友多劝赴官作诗志意》:“敢凭野笠骄文绣,恐食官仓又素餐。”

o 又《书·五子之歌》:“ 太康 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 汉 王充 《论衡·量

知》:“无道艺之业,不晓政治,默坐朝廷,不能言事,故曰尸位。”故后因以“尸位素餐”、“尸素”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 魏 曹植 《矫志》诗:“芳树虽香,难以饵鱼,尸位素餐,难以成居。” 宋 岳飞 《奏辞开府札子》:“每怀尸素之忧,未效毫分之报。”

o 诗句

o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唐·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

o 佐剧劳黄绶,提纲疾素餐。 唐·刘长卿 瓜洲驿奉钱张侍御

o 薄宦惭尸素,终身拟尚玄。 唐·王维 游悟真寺

o 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 唐·白居易 适意二首

o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唐·韦应物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o 无术谬称简,素餐空自嗟。 唐·韦应物 郡斋赠王卿

o 素餐终日足,宁免众人轻。 唐·姚合 省直书事

o 短才叨重寄,尸禄愧妨贤。 唐·韦嗣立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

呈诸大僚

【鹿鸣】【食苹鹿】

o 释义

o 《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毛 传:“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

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后因以“鹿鸣”指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以“食萍鹿”、“鹿鸣客”指嘉宾。在科举考试中,又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 杨侯 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o 诗句

o 相公朝服立,工席歌鹿鸣。礼终乐亦阕,相拜送于庭。 唐·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o 小雅咏鹿鸣,食苹贵呦呦。 唐·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

员外翰林三学士

o 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 唐·张九龄 南还湘水言怀

o 鹿鸣验食野,鱼乐知观濠。 唐·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o 问我栖栖何所适,乡人荐为鹿鸣客。 唐·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筒张

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o 苹甘谢鸣鹿,罍满惭罄瓶。 唐·韩愈 答张彻

o 呦呦食苹鹿,常饮清泠川。 唐·萧颖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

【一苇】【一苇杭】

o 释义

o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孔颖达 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

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筏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杭”,与“航”同。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一:“那无一苇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日午潮回擢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

o 诗句

o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唐·杜甫 洗兵马

o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唐·白居易 初入峡有感

o 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唐·钱起 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

o 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唐·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o 计程航一苇,试吏佐双凫。 唐·权德舆 送上虞丞

o 渐没孤槎影,仍呈一苇航。 唐·段成式 河出荣光

o 冀愿崇朝霁,吾其一苇航。 唐·萧颖士 舟中遇陆棣兄西归数日得广陵二三子书知迟晚

次沙垫西岸作

【泾渭】

o 释义

o 《诗·邶风·谷风》“ 泾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泾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唐·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谓水清,故见泾水浊。” 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因常用“泾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泾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泾 渭,皮里自具《春秋》。”

o 诗句

o 渭水不可浑,泾流徒相侵。 唐·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

o 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 唐·孟郊 罪松

o 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泾。 唐·韩愈 答张彻

o 昼洗须腾泾渭深,夕趋可刷幽并夜。 唐·杜甫 骢马行

o 众人哺啜喜君醒,渭水由来不杂泾。 唐·权德舆 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

o 政与清渭同,分流自澄澈。 唐·皎然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从事方

舟颜武康士骋

o 夙昔怀江海,平生混泾渭。 唐·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心匪席】【心匪石】

o 释义

o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孔颖达 疏:“言

我心非如石然,石虽坚尚可转,我心坚,不可转也。我心又非如席然。席虽平,尚可卷;我心平,不可卷也。” 比喻心志坚不可屈。《晋书·王导传论》:“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莺莺 见生敷扬己志,窃慕于己,心虽匪石,不无一动。”

o 诗句

o 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唐·岑参 西河太守杜公挽歌

o 其流则凡鸟,其气心匪石。 唐·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

o 忧愤病二秋,有恨石可转。 唐·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o 结交意不薄,匪席言莫违。 唐·钱起 客舍赠郑贲

o 无心同石转,有泪约泉枯。 唐·吴融 即席十韵

o 从来不可转,今日为人留。 唐·王纬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幽径石

【畏简书】

o 释义

o 《诗·小雅·出车》:“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毛 传:“简书,

戒命也。邻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则奔命救之。”后以“畏简书”为公务羁身之典。

o 诗句

o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唐·李商隐 筹笔驿

o 简书虽有畏,身世亦相捐。 唐·张九龄 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春行

县复往焉故有此作

o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唐·李德裕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

部一首

o 见欲扁舟去,谁能畏简书。 唐·皇甫冉 酬李司兵直夜见寄

o 欲言少留心,中复畏简书。 唐·韦应物 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

o 畏简书兮拘印绶,思临恸兮志莫就。 唐·刘禹锡 祭韩吏部文附诗

【南金】【双南金】

o 释义

o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毛 传:“南谓 荆 扬 也。” 郑玄 笺:

“ 荆 扬 之州,贡金三品。” 孔颖达 疏:“金即铜也。”南方出产的铜。后亦借指贵重之物。 游国恩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馀年犹愿学,片语是南金。”

o 又《昭明文选》卷三十晋·张孟阳(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绿绮琴,何以赠之

双南金。” 又南金原指优质黄金,后又喻作优秀诗文或人才。唐 白居易《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尺素忽惊来梓泽,双金不惜送 蓬山 。” 唐 白居易 《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双金百炼少人知,纵我知君徒尔为。”

o 诗句

o 何以报珍重,惭无双南金。 唐·白居易 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

o 郡楼有遗唱,新和敌南金。 唐·柳宗元 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

之作依本诗韵次用

o 他时因咏作,犹得比南金。 唐·温庭筠 寄渚宫遗民弘里生

o 寄之二君子,希见双南金。 唐·元稹 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

o 冲戛瑶琼得至音,数篇清越应南金。 唐·刘威 欧阳示新诗因贻四韵

o 霅水漾清浔,吴山横碧岑。含珠复蕴玉,价重双南金。 唐·李逢吉 郡斋卧疾赠昼上人

【湛露】

o 释义

o 《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

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策勋饮至,频承湛露之恩。”《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光天所覆,咸沾湛露之仁。”

o 诗句

o 遂阻云台宿,常怀湛露诗。 唐·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o 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 唐·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o 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 唐·李世民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o 湛露恩方浃,熏风曲正调。 唐·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二

o 文炳高天曜,恩垂湛露融。 唐·王丘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夜如何】【夜未央】

o 释义

o 《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孔颖达 疏:“谓夜未至旦。”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宋 杨万里《除夕留子上伯玉子西小酌》诗:“维风及雨岁云暮,不醉无归夜未央。” 清 吴嘉纪 《拟古》诗:“酒阑亲昵散,嗟哉夜未央!”

o 诗句

o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唐·杜甫 春宿左省

o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唐·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

o 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唐·杜甫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o 夜如何其夜未央,闲花照月愁洞房。 唐·乔知之 和李侍郎古意

o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唐·刘禹锡 更衣曲

o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唐·元万顷 奉和春日二首 其一

【颠倒衣裳】【倒衣】

o 释义

o 《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毛 传:“上

曰衣,下曰裳。” 郑玄 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 孔颖达 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也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或谓忙于公务,或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 战国 ,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忘身,不可胜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宋 苏辙 《次韵门下

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一首》:“懒从朝谒事骖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宋 叶适《祭戴詹事文》:“我病卧久,迟公远归。曷不迎门?曷不倒衣?曷不大斗,以酌寿祺!”

o 诗句

o 长路更执绋,此心犹倒衣。 唐·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

o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唐·杜甫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之一

o 长路更执绋,此心犹倒衣。 唐·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o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唐·杜甫 重过何氏五首 其一

o 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唐·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

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

o 衣裳颠倒言语异,面上誇功彫作字。 唐·韦庄 秦妇吟

o 东方殊未明,暗室虫正飞。先觉忽先起,衣裳颠倒时。 唐·吕温 早觉有感

【生刍】

o 释义

o 《诗·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陈奂 传疏:“刍所以萎白驹,托言礼

所以养贤人。”鲜草(生刍)可养白驹。后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或代指贤人。 宋 黄庭坚 《迎醇甫夫妇》诗:“策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刍。”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空费行苇德,采束谢生刍。” 南朝 梁 吴均《赠周兴嗣》诗之一:“愿持 江 南蕙,以赠生刍人。”

o 诗句

o 生刍一束酒一杯,故人故人歆此来。 唐·刘禹锡 祭韩吏部文附诗

o 旧交封宿草,衰鬓重生刍。 唐·李绅 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

o 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刍。 唐·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o 停觞一摇笔,聊寄生刍吟。 唐·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

o 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 唐·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o 皎皎空谷驹,生刍劳我心。 明·何景明 皎皎空谷驹,生刍劳我心。

【桃李年】【桃李时】

o 释义

o 《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毛诗:“《何

彼襛矣》,美王姬也。”后因以“桃李年”、“桃李时”借指青春年华。 南朝 梁 武帝 《咏笔》:“昔闻兰蕙月,独是桃李年。”

o 诗句

o 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唐·韦应物 拟古诗 其二

o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唐·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o 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 唐·武元衡 代佳人赠张郎中

o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 唐·柳中庸 寒食戏赠

o 娼家少妇不须颦,东园桃李片时春。 唐·王勃 临高台

o 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唐·王维 晚春闺思

【投琼】【木桃】【木瓜】

o 释义

o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后以“投琼”喻施惠于人,以“木桃”、“木瓜”借指互相馈赠之物。 北周 庾信 《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投琼实有慰,报李更无蹊。” 宋 司马光 《席上赋得榛子》诗:“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沉昌眉 《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琼瑶亦非珍,木桃亦非陋。”

o 诗句

o 尺素乃云披,投琼慰久离。 隋·虞世基 秋日赠王中舍诗

o 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 唐·张九龄 叙怀二首

o 欲买双琼瑶,惭无一木瓜。 唐·贾岛 投张太祝

o 能迂驺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 唐·钱起 重赠赵给事

o 投琼酬木李,秪使老夫羞。 宋·王之道 和沈进可检法秋夜饮客待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