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哈尔滨市47中学第二学期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doc

来源:知库网
哈尔滨市47中学第二学期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一、选择题(共5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繁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语句是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吸收尘埃,净化空气,这是森林的责任;染绿田野,美化环境,这是人类的责任。9、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赞同

难度:容易 知识点:诗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 1.阅读《公输》回答问题(11分)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__________________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__________________,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__________________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0.(4分)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 公输盘__________________设攻城之机变 九:

(2) 已持臣守__________________之器 圉: (3) 公输盘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宋城上而待楚在宋城上而待楚__________________矣 __________________ :

11.(4分)请将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2)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12.既然“墨子之守圉有余”,为什么他还要与楚王进行一番关于“窃疾”的说理呢? (3分) 【答案】10.11略

12.说理,先在道义上击败敌人,使楚王陷于不义,理屈词穷;这样与后面的实力较量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劝说楚王放弃攻宋的目的。 难度:中等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 1.阅读《说绍兴》,回答问题(9分)

绍兴这座城市,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幅水墨画。斑驳的青瓦白墙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篷船分明很有沧桑感,但老店里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 兴;二是湖光山色,让人在心旷神怡中浮想联翩。

绍兴最出名的古迹是“兰亭”。书法是中国人的创造,古往今来好书法者不计其数,但只有王羲之才配得上“书圣”的桂冠。右军祠、流觞亭、鹅池都是讲王羲之挥毫的。王羲之当年与40多位文朋书友在流觞曲水处吟酒赋诗,何等意气风发,于是便有了千古流传的《兰亭集序》。绍兴第二处古迹是“沈园”。这座江南小园虽比不上姑苏园林丰姿精雅,但也古意盎然,有几分苏式园林的韵味。陆放翁触景生情在此写下《钗头凤》。今日沈园成了有情人的伤心地。绍兴第三古迹是“青藤书屋”。徐文长是“文学畸人”,才华高绝,聪颖过人,长于书画。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居然宁愿在徐文长门下当走狗,可见徐文长艺术魅力四射,我在“青藤书屋”里泡一杯茶,可以看到一个景致清幽的小竹园,多少物是人非,令人嗟叹不已。

绍兴名人古迹还有很多,大禹陵景区、王阳明基、蔡元培故里、鲁迅故居与“三味书屋”,都很有看头。参观完了,去“咸亨酒店”喝酒剥茴香豆,享受一下绍兴人的生活乐趣。

①东湖仿佛是精致的天然盆景。②东湖还有稷寿楼、霞川桥可赏玩。③湖中有陶公洞、仙桃洞、揽越亭、碧容亭、静趣亭、白玉长堤。④我那年游东湖是初夏,乘乌篷船入湖,只见湖清如镜,峭壁投影,待小舟入洞,顿时阴凉无比,不由悄声耳语,引得回音震荡,众人大喊妙哉!⑤绍兴的湖光山色最美的是东湖。山有吼山,其形如狗,故又名狗山。其山以石取胜,有石亭、石碑、石柱、石栏、石洞、石桥、石阶、石墙、石坊……待到桃花盛开时,艳红一片,好景致也。

绍兴下属有诸暨、嵊州、上虞、新昌,四处皆妙不可言。诸暨乃西施故里,以五泄最为有名;嵊州有百丈飞瀑;上虞有曹娥孝女庙;最吸引人的新昌大佛寺,香火袅袅不绝,其佛建于南北朝,比乐山大佛还早了200多年。穿岩十九峰峰峰斗奇,可近玩亦可远观也。

13.(2分)文章分别从( ① ) 和( ② )两个方面介绍了古城绍兴。

14.(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 东湖仿佛是精致的天然盆景。 ( ) ⑵ 其佛建于南北朝,比乐山大佛还早了200多年。( ) 15.文章倒数第二段的五句话排列顺序混乱,请重新排列(填序号):(3分) 16.文章既是写绍兴,又为何在结尾介绍其他古镇?(2分) 【答案】13.名人古迹;湖光山色 14.⑴打比方⑵ 作比较

我去过绍兴三五次了,却总是看不够。我觉得绍兴有两大看点,一是名人古迹,悠悠历史勾起游客诸多游

15.⑤ ① ③ ④ ②

16.其他古镇也隶属于绍兴,写其妙不可言更能突出绍兴历史文化的深厚悠久,唤起人们的游兴。 难度:中等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2.阅读《秋天的心》回答问题。(14分)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7.(4分)本文在第①段和第⑧段两处都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18.(3分)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19.(3分)文章的题目为“秋天的心”,请结合文本回答:作者所谓的“秋天的心”是怎样的?

20.(4分)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7、(4分)第①段引用两句诗,引出话题,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2分)第⑧段引用韦应物的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2分)

18、(3分)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19、(3分)“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3分,写出一点给0.5分)

20、(4分)随着文化和商业l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的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一样,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21. (2分)为何文中的这个人每次都能找到座位? 22. (4分)多数乘客不愿主动找座位的原因有哪些? 23. (2分)作者用不愿意找座位的乘客象征生活中的那些人?

24. (3分)你认为文中那句话最富哲理性?请摘录下来并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21.因为他肯耐心的一节车厢一节车厢的找过去。22. 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满足于眼前小小立足之地,觉得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不值;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23.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24. 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如果你凡事都追求最好,努力去实践最好,你最终就会实现最好的。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七、作文(共1题) 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

生活中,有些东西可以遗忘,但有些永远不能忘记,别人对我们的关心让我们铭记于心,生活的甜蜜让我们时时回味,优秀的品德让我们时刻自省,惨痛的教训让我们不敢忘记。记住了,就能让自已充实,也能让自己优秀,更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当然还有更多意义需要我们去充实和丰富。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感受当然也不一样,请以“别忘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二)给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材料寓意作文。 ①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②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

③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 轻轻松松进洞里。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略

难度:中等 知识点:命题作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