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

来源:知库网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十五从军征(738)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十五从军征(738)

1.名句默写。

(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2)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3)《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制度极度不合理的诗句

是: , 。

(4)《十五从军征》中描绘院内荒凉凄楚的景象,表明家中已空无一人的悲惨情形的诗句是: , 。 , 。

(5)《十五从军征》中抓住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诗句

是: , 。

(6)《十五从军征》中写老兵的亲人都已逝去,老兵的处境异常悲惨的诗句是: , 。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第 1 页,共5 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十五从军征(738)

(3)请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泪落沾我衣”一句。

(4)此诗抒发了老兵怎样的心情?是通过哪些诗句体现出来的? 3.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①期:期望,预料。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首 ;第二首 。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 李清照: 4.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问题。

少年行(其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第 2 页,共5 页

第一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十五从军征(738)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 ”和“ ”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孔雀东南飞(节选)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1)按要求填空。

①诗中描写主人公聪明能干的句子是: , , , 。

②诗中描写主人公自尊自爱的句子是: , , , 。

(2)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诗中写刘兰芝诉苦,意在反映她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她的同情。

C.诗中写刘兰芝时,从她十三岁写到十七岁,这是一种铺陈手法。 D.从选文看,焦仲卿(府吏)对母亲言听计从。

(3)选文中,焦母休掉刘兰芝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你赞同焦母的看法吗?请引述文段中的有关内容作为依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 3 页,共5 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十五从军征(738)

参考答案

1

(1)【答案】雉从梁上飞 (2)【答案】八十始得归

(3)【答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4)【答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答案】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6)【答案】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2

(1)【答案】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答案】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

(3)【答案】“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含丰富、深厚、沉痛的感情,反映了老兵悲惨的遭遇,更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兵役压迫之下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4)【答案】抒发了老兵孤独凄凉的心情。是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体现出来的。 3

(1)【答案】遗憾,惋惜;赞扬,肯定

(2)【答案】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4

(1)【答案】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人物形象特征,这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答。这首诗写少年们“出身仕汉羽林郎”,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

第 4 页,共5 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十五从军征(738)

阳”,最后两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地表现了英雄们明知边庭生活的艰辛,依然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本诗刻画了一位英雄少年、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形象。

(2)【答案】纵死;犹闻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纵死:即使死去,犹闻:依然闻见。此句说这些游侠少年明知不宜去边庭受苦,却情愿赴死于边庭,以求流芳百世,即使我为国捐躯了,我依然能感受到自己“侠骨”的香味。而“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坚毅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5

(1)【答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答案】D

【解析】:焦仲卿(府吏)的反抗虽然没起到什么作用,但并不是对母亲言听计从。

(3)【答案】不赞同。从刘兰芝的自述“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和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评价“女行无偏斜”,可以看出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守礼、有教养的人。

第 5 页,共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