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来源:知库网
绪⾔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D 2.D 3.D 4.B 5.D 6.D  7.C 8.A 9.B 10.C  11.(1)② (2)③ (3)① (4)④  12.(1)②⑤ (2)④⑥⑧ (3)③⑦ (4)①

  13.(1)对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2)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3)利⽤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4.(1)可以节约⾦属资源 (2)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第⼀单元 ⾛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B 2.A 3.B 4.D 5.B 6.D 7.C 8.A 9.B 10.C 11.C  12.(1)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

  13.(1)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 (2)电灯在通电时发热是物理变化(或者电熨⽃在通电时发热等)  (3)⽤涂料刷墙属于物理变化 (4)⼲冰升华产⽣⽓体属于物理变化 (5)⾷盐⽔蒸发有固体产⽣属于物理变化

  14.(1)①②③ (2)④⑦ (3)⑦  15.我们从以下⼏个⽅⾯看⼀下⾝边的化学:(1)⾐:化学纤维(⼈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聚丙烯⽆纺布、塑料、橡胶的⽣产等,改变了⼈们的⾐着,提⾼了⽣活的质量。

  (2)⾷: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蔬菜、⽔果等⽣产⼤丰收,不仅解决了⼈们的温饱问题,还改变了饮⾷结构,使⼈们的饮⾷朝着有利于健康的⽅向发展。

  (3)住:钢铁、铝、⽔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量⽣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们的居住条件⼤⼤改善。  (4)⾏:⽯油加⼯、⾼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家庭等,使⼈们出⾏更加⽅便、快捷。  (5)医: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究、医院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们的健康状况有很⼤的改观。  (6)⽤:⼈们⽇常所⽤的计算机、电视机、冰箱、洗⾐机、⼿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铅笔、尺⼦等等,⽆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课题2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C 2.C 3.D 4.C 5.C 6.A  7.A 8.C 9.C 10.A  11.氧⽓ ⼆氧化碳 左

  12.将集⽓瓶装满⽔,盖好玻璃⽚,拿进⼭洞后倒掉⽔,再盖好玻璃⽚拿出洞外即可  13.(1)呼出的⽓体使澄清⽯灰⽔更浑浊  (2)呼出的⽓体在玻璃上结下⽔珠

  (3)燃着的⽕柴在呼出的⽓体中燃烧时间缩短

  14.(1)① 蜡烛燃烧产⽣的⼆氧化碳会使澄清⽯灰⽔变浑浊  (2)⽔蒸⽓

  (3)③ ① ⼆氧化碳不⽀持燃烧  课题3 ⾛进化学实验室  1.C 2.C 3.B 4.C 5.A 6.D

  7.C 8.C 9.D 10.D11.(1)量筒 (2)胶头滴管 (3)集⽓

  瓶 (4)试管 (5)坩埚钳 (6)铁架台的  铁夹 (7)⽯棉 使烧杯受热均匀 (8)  镊⼦ 药匙 纸槽

  12.(1)压破容器 (2)失⽕ (3)损坏实验台

  13.100mL量筒量程⽐较⼤,读数时误差会较⼤;100mL量筒表⾯积较⼤,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  14.(3)

  ⽩⾊固体,中间有灯芯熔点⾼于常温;有可燃性  燃烧、有⽕焰、放热、有部  分蜡烛熔化

  蜡烛有可燃性,燃烧放热,⽕焰说明是蜡烛蒸⽓在燃烧,蜡烛受热熔化杯壁上有⽔雾⽣成⽔、⽯灰⽔变浑浊⽣成⼆氧化碳  底部变⿊可能是炭⿊  蜡烛⽕焰熄灭

  氧⽓被逐渐消耗,⽽⽣成的⼆氧化碳⼜不⽀持燃烧、有⽩烟蜡烛蒸⽓冷凝的结果。 第⼆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  课题1 空⽓

  1.B 2.C 3.A 4.D 5.B 6.D  7.B 8.D 9.D 10.C

  11.(1)物质能够在空⽓中燃烧(⾷物在空⽓中容易变质、⾦属在空⽓中⽣锈等)  (2)⼲脆饼⼲在空⽓中会变潮(冰箱⾥拿出的东西表⾯出现⽔珠,冬天窗户上结霜等)  (3)植物能够进⾏光合作⽤(澄清的⽯灰⽔放置在空⽓中会变浑浊等)  (4)空⽓中含有⼤量的氮⽓  12.氮⽓ 氧⽓ 氮⽓ 氧⽓  13.(1)产⽣⼤量⽩烟 放出⼤量的热  磷+氧⽓󰀀→ 点燃  五氧化⼆磷 (2)15

  (3)保证将氧⽓消耗完,使实验结果准确  (4)不易溶于⽔ 不⽀持燃烧

  (5)红磷的量不⾜;烧杯中的⽔不够多;未冷却就打开⽌⽔夹(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防⽌伸⼊燃烧匙时集⽓瓶内的⽓体泄漏;该装置的密封性好  课题2 氧⽓

  1.A 2.A 3.D 4.A 5.D 6.D  7.B 8.B 9.B 10.A  11.(1)碳+氧⽓󰀀→ 点燃  ⼆氧化碳  3

  参考答案与提⽰

  (2)镁+氧⽓󰀀→ 点燃氧化镁 (3)酒精+氧⽓  󰀀→ 点燃

  ⽔+⼆氧化碳 (4)氢⽓+氧⽓󰀀→ 点燃  ⽔  (1)(2)(4)

  12.⽤⽕柴杆引燃铁丝 防⽌⽣成的⾼温固体溅落在瓶底,致使集⽓瓶炸裂 避免⽕柴梗消耗过多的氧⽓ ⽕星四射,放出热量,⽣成⼀种⿊⾊固体

  13.(1)①都是化合反应 ②都是氧化反应 ③都需要点燃 (2)液态 (3)硫+氧⽓󰀀→ 点燃⼆氧化硫 磷+氧⽓󰀀→ 点燃五氧化⼆磷 铁+氧⽓󰀀→ 点燃四氧化三铁  14.(1)⽩磷燃烧,活塞最后停在“4”处  (2)空⽓中氧⽓约占1  5的体积  课题3 制取氧⽓

  1.D 2.B 3.B 4.B 5.D 6.C  7.D 8.B 9.A

  10.⼆氧化锰作催化剂 排⽔收集法  ⼆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 排⽔收集法  11.(1)氯化钾+氧⽓ (2)汞+氧⽓  (3)锰酸钾+⼆氧化锰+氧⽓

  12.氯酸钾 氧⽓ 氯化钾 ⼆氧化硫  ⼆氧化锰

  13.(1)酒精灯 铁架台 长颈漏⽃ 锥形瓶 ⽔槽

  (2)D F 棉花 ⾼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氧化锰+氧⽓ 分解  (3)伸到液⾯之下 随时能够控制反应的进⾏和结束  (4)收集⽅法错误,装置漏⽓等  第三单元 ⾃然界的⽔  课题1 ⽔的组成

  1.A 2.B 3.B 4.D 5.C 6.B  7.B 8.D 9.B 10.C

  11.氧⽓ 氢⽓ 1∶2 ⽔󰀀→ 通电

  氧⽓+氢⽓ 分解反应 氢氧两种元素 分⼦可分,原⼦不可分

  12.(1)负 氧⽓ (2)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通电,发⽣分解反应⽣成氢⽓和氧⽓ 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共滴⽔43200mL,可以供864⼈饮⽤⼀天。通过计算,加强我们的节⽔意识,为⼈类和社会发展尽我们的⼀份努⼒  14.(1)氧⽓的密度⽐空⽓⼤,氢⽓的密度⽐空⽓⼩ (2)尖锐爆鸣 爆炸 纯度  课题2 分⼦和原⼦

  1.D 2.C 3.C 4.A 5.B 6.D  7.B 8.A 9.C 10.B

  11.(1)分⼦不断地运动 (2)分⼦在温度⾼时运动速率加快 (3)分⼦很⼩(4)⽓体分⼦间间隔较⼤ (5)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种粒⼦

  12.从右向左依次变红 不停地运动

  13.在变化过程中,汞原⼦和氧原⼦都没有发⽣变化,所以原⼦是化学变化中的⼩粒⼦,原⼦可以结合形成分⼦  14.温度升⾼,分⼦运动速率加快  课题3 ⽔的净化

  1.D 2.D 3.D 4.C 5.D 6.C  7.D 8.A 9.C 10.C

  11.(1)过滤 (2)使⽔中悬浮的杂质凝聚并沉淀 (3)吸附有⾊、有味的物质  (4)消毒杀菌 (5)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 煮沸  12.(1)过滤 (2)引流 (3)不溶性  4

  ⼈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蒸馏 (4)细纱布 筷⼦ (5)①滤纸破损

  ②仪器没有洗⼲净 ③液⾯⾼于滤纸边缘等 (6)①烧杯⼝紧贴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贴三层滤纸处 ③漏⽃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13.(1)吸附杂质 防⽌液体飞溅

  (2)滤纸没有紧贴漏⽃壁,残留的⽓泡减缓了过滤的速度 (3)不是纯⽔ 含有可溶性杂质 蒸馏  14.(1)⽯英沙 (2)分隔⽯英沙和活性炭 (3)不可以  课题4 爱护⽔资源

  1.B 2.B 3.B 4.B 5.D 6.D  7.C 8.D

  9.(1)活性炭 (2)过滤 (3)洗拖把、冲厕所等 (4)减少污⽔排放,降低污染;节约⽤⽔,保护⽔资源,降低⽤⽔成本等  10.(1)① (2)② (3)⑤ (4)④  (5)③

  11.(1)⽤淘⽶⽔浇花;⽤洗澡、洗⾐服或者洗菜⽔拖地、冲厕所等 (2)①废旧电池不要随意丢弃,特别是不要扔到⽔中,并向家庭成员和周围领导做宣传;②废旧电池投⼊指定的垃圾箱,集中处理;③探究治废旧电池的⽅法

  12.(1)写出汞、磷、氢、氧四种中的三种即可 (2)B (3)⼯业废⽔或⽣活污⽔要处理达标后排放;化肥或农药要合理使⽤;提倡使⽤农家肥;不使⽤含磷洗涤剂(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Ⅱ (5)②③①② ①③②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体  1.D 2.A 3.D 4.D 5.C 6.D  7.C

  8.锌粒 稀硫酸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

  9.(1)⾼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氧化锰+氧⽓ A D或F (2)B 过滤 漏⽃、烧杯、玻璃棒 (3)B、C、G E或F  (4)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溶性密度 (5)⽔⾯稳定,不再下降

  10.假设⼀:⼆氧化锰(或MnO2) 双氧⽔(或H2O2) ⽤带⽕星的⽊条伸⼊试管中 带⽕星的⽊条复燃 氧⽓(或O2) B  假设⼆:铁粉(或Fe) 稀硫酸(或稀H2SO4) 把燃着的⽊条移近试管⼝ ⽓体燃烧,⽕焰呈淡蓝⾊ 氢⽓(或H2) A或B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的构成

  1.C 2.D 3.D 4.A 5.A 6.D  7.C 8.D 9.B 10.B

  11.(1)分⼦、原⼦、离⼦ (2)质⼦、原⼦核 (3)电⼦ (4)分⼦、原⼦、中⼦(5)原⼦ (6)分⼦ (7)原⼦核(或质⼦和中⼦) (8)电⼦ (9)质⼦和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