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来源:知库网
第30卷第1O期 2009年10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mM of Chffeng Unive ̄ity(Soc.Sci) V0I.30No.10 Oct.2009 浅谈“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王文 长春13002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摘要:我国为了逐步缓解和扭转西部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状况,改善少数民族人 才的层次结构,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存量的综合水平,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这一计划实施将大大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 展,同时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 关键词:骨干人才计划;公平;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o9)10—0076—02 “人们尽可以在力量上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 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11 而教育正是弥补人们先天的力量上和才智上的不 平等。但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等原因,与沿海和内 地发达地区相比,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数生活在经济 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水平受 到很大的限制。在高度信息化、技术化的21世纪, 高层次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力,所 以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社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们要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 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 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少数民族高层 次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中的战略作用。 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 会的大环境中,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 才,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团 结奋斗、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对于维护国家长远稳 定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的意义 我国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 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 主义改造,全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与 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特征更明显、更突出。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更加落后,农业牧业人口占的比 重更大,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束缚更深,文盲半 文盲的比例更高,科技教育文化的水平更低,计划 经济体制的色彩更浓,因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摆 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更艰巨。在地理 环境上他们所处的地区要复杂的多,一般都居住在 山川丘陵地带,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复杂,自然环境 恶劣,要么比较淫湿溽热,要么干旱酷寒,加上地质 条件的影响,交通极为不便,这些条件都极大地阻 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 行,因此,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 一、主义制度、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西 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乐于奉献、具有较高科 学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 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缓解和扭转西部和民族地 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状况,改善少数民族 人才的层次结构,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存量的综合水 平,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否 有失公平? 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否有 失公平?因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招 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采 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 的特殊措施。录取人员中汉族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得 超过10%,非在职人员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50%。 那么就会有人问:同是中国公民,为什么给予少数 民族这么优待的政策,是否有违平等原则?因为我 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1。既然我们都是中国公 民,大家应该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对少数民族另外 实施一个特殊的政策,这种做法是否有违我国《宪 法》规定的平等原则?首先要清楚,我国《宪法》规定 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还是实质的平等,如果我们强 一76一 首先,各招生单位要积极地进行宣传,让更多 的人了解这一政策,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的加入,完成国家招生的任务。同时,各地方政府也 调机会平等,那么,只要保证少数民族和汉族有同样 的机会就够了。但事实上,这对少数民族是不利的。 因为,从整体上看,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以及所处 的地理位置不如汉族,仅仅强调机会平等,这就好比 中国男足与巴西、阿根廷、意大利、荷兰分在一个小 组,而一个小组只有两个队出线,在没比赛前,大家 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其实你已经没出线的机会 了。因此,我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是实质平等。我国 各类优待政策体现了实质平等,与我国《宪法》规定 的平等原则是一致的,并且按照卢梭《社会契约论》 中,很难做到步调一致。因为参加工作后考上的占 很大部分,他们大多已婚,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也 比较多,故经常缺课。而一般考分低的都是工作过 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这样就很难达到培训的目 的。一部分没参加过工作考上的同学看见他们没上 课也没受到什么处罚,所以也就很少去上课。 四、建议 中的民主平等理论,优待政策也具有合理性。 三、反思 首先,宣传力度不够。由于该计划刚刚实施不 久,虽然教育部将文件已经下发到各教育厅,教育 厅也把文件下发到各高校及教育行政单位,但很多 高校和其行政单位基本上都没做什么宣传,除了有 资格招生的各单位在网站上有公布外,其余的各高 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基本上都没把这项通知挂在网 页上。同2006年的第一批西南大学培训的同学交 谈,大多数报考的学生本来自己就一直准备考研, 只有报考的时候才在研招网上看见这一计划。由于 这一情况,录取人数就更不如人意,具备招生资格 的单位基本上都没招满,造成大量的名额浪费。那 么,在2007年如何呢?我描述一下我在辽宁石化大 学与一位培训同学的对话语录,问:你是怎么知道 报考这计划的。答:呵呵,阴差阳错,有天下午我去 上班,我刚好走进办公室,我们系主任就叫我去教 务处拿个东西。说实话,那是很不情愿地走到教务 处去拿的,到那拿着就走,走到办公室就给主任。他 看一眼说,这好像你有用。我就拿去看了看,但那时 候已经开报名了,我想能考上吗?啥都没看,抱着试 试的心态,那知道考上了,这就是命啊。从这我们得 知情况基本上与上一年一样,只有少部分同学是从 去年考上的同学那里得知。07年招生情况如何呢? 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培训的有九个学校的学生,共 134人,东北大学4人,也就是说很多学校还是有 很大部分名额没有招满。 其次,大多数学校执行招生政策力度不够。在 学校的招生过程中,有些学校没有严格地按照教育 部分配的名额招生,只要学生的分数达到了学校的 要求,学校直接就被录取,而不管国家对所在地区 分配的录取名额。这样就造成某些地区实际录取人 数是它名额的8倍左右,有些地区则一个都没有被 录取。复试时候就通过电话或者QQ复试,很难发 现学生真实的能力。有些学校则把剩下的名额分给 本校按正常规定不能录取的学生等等。 再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录取的考生中, 有考了专业第一的,有按正常普通考生被录取的, 有总分刚到240分左右的。所以在第一年培训过程 得出台相应的政策,在报考方面使在职的每个有志 青年都能报考,而不受单位领导的阻挠而无法报 考;在经济方面给非在职的贫困学生一定经济补 助,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在就业方面给予他们 适合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学有所用,因为人才的浪 费是最大的浪费。 其次,各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 的招生政策,尽量不要出现名额倾斜;在录取过程 中,也要严格把关,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这样 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真正为少数民族地区 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希望国家的政策做适当的调整,因为促 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所以我们在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方面应该 长期实行下去。同时,在录取学生时,我们应该提高 学生的录取分数,学校录取少数民族高层次学生的 总分应该不得低于本校录取学生的20分,这样就 很好地控制了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达到了一个持续 发展的目的,也达到r国家选拔少数民族优秀学生 的目的。 最后,基础培训政策应该更加灵活。如果学生 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学校正常录取分数线,只要他通 过了汉语水平和民族关系政策的考试,他就可以申 请不参加第一年的基础培训,直接去录取学校上 学,使他们能更快地毕业后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 去。 “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是国家对少 数民族地区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这一政策的执行 将逐步缓解和扭转西部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层 次人才匮乏的状况,将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希望国家把这项利国 利民的双赢政策长期实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 社。2004. (责任编辑姜黎梅) 一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