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l4年第06期 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孙 杨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03) 摘 要:代理理论包括一系列的契约关系,不同的生命周期对这种契约的影响会产生出不同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会通 过盈余管理表现出来。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盈余管理动机也会有所不同,最终会体现在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盈余管 理的程度以及通过什么进行盈余管理的偏好选择上。 关键词:契约关系;生命周期;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l 引言 2O世纪末,盈余管理开始成为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政 策法规制定者和相关监管单位也越来越关注盈余管理的滥 用问题。盈余管理是在法规及企业会计准则之下,企业管 理层利用会计方法或其他方法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会计 盈余信息误导性披露而获取其自身利益的行为 从广义上 讲,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 一些手段带有目的性的把账面余额调到所期望的水平的过 程(Browm,1999)。因此本篇文章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 理层在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而采取的会计选择。在不同的生产经营环境及企业的性质 包括所有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层等的影响下盈余管理行 为会产生不同的变异。因此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不是一成 不变,企业发展过程是产生这些变异的部分动因,一切的事 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整个世界就是一 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取代 旧事物的过程,因此对企业行为的研究如果不能区分其时 间状态,便会造成得出的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减弱甚至错误, 将存在基础不同的现象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我们只能对最普 遍的现象进行解释,那就失去了深入研究的目的。综上所 述,对以企业发展变化过程即企业生命周期为基础进行盈 余管理的研究更有必要。 2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和动机 只有先了解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更加深入的了解盈 余管理才能有针对的采取防范措施。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 业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相互作用的结 果,通过财务报告等来衡量契约的履行情况。在信息不对 称的情况下企业的债权人、股东、董事、等对企业信息的了 解掌握都没有管理层深入,他们还是要依赖于管理层提供 的信息来对契约履行情况作出判断,然而企业的管理层处 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可能会在不利于自身契约履 行情况的时候进行盈余管理活动。 3盈余管理的手段 . 企业的管理层为了达到预期的会计盈余水平,会使用 不同的手段,包括利用构建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还有利 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下对盈余管理的一些常用手 段进行分析。 (1)关联交易。企业在与关联企业进行购买或销售商 品时低于正常价买人或高于正常价格卖出转移利润,以低 价租人关联企业设备,将企业的质量较差的资产与关联企 业进行置换等。(2)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企业会通 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与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变更, 作者简介:孙杨(1989一),男,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研究生。 16一 文章编号:l672—3198(2014)06~0016—01 变更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方法,存货的发出计量方法进行操 纵利润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3)销售信用政策与收入 的确认。企业会通过放宽信用政策如向不符合信用政策的 客户赊销货物,允许客户有更长的付款期限等。(4)资产减 值转回。会计准则允许某些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在以后期间 转回,但会给企业有进行大洗澡这种恶劣行为的机会。 4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生命周期,企业的发展模式与 生物体一样也是可以预知的,根据爱迪斯(Ichak Adizes)的 观点,可以把企业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 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及死亡期。每一 阶段企业都会有其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在这个阶段企业应 在这个模式内努力,与其所处生命周期模式不同的行为会 造成企业的病态。当企业发展到自身周期的末端时就要及 时升级,努力调整其行为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 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所面临的矛盾是不同的,其盈余 管理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把生命周期简要的分为成长期、 成熟期、衰亡期来考虑。 (1)在成长期企业对销售收入往往比对净利润更重视, 为了扩展市场,企业的销售收入迅速增长,为了完成任务。 此时企业极其期望获得外部资金,导致企业希望展示较好 的经营业绩,因此有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动机;如果企业增 长过快,为了避免以后利润较少造成企业经营不稳定的现 象,企业会有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动机.以使企业表现出稳 定增长的迹象;此时企业股权集中度比较高,控股股东会对 市场反应较大的指标进行盈余管理,控股股东控股比例越 高,企业的每股收益越高。 (2)在成熟期企业进人一种稳定的发展状态,企业对销 售收入与净利润都比较看重,企业的现金流也较大,介业对 外部资金需求不大,因此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也相对较弱。 当这时候股权集中度下降后,其他大股东会产生制衡作用, 制衡作用越强,每股收益越低,此时盈余质量会得到提高, 制衡作用的增强会使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 (3)衰退期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为了避免对市场产生不 利影响企业会有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在亏损时可能进行 正向盈余管理,也可能为了“大洗澡”负向的盈余管理,此时 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会比成熟期的时候要大。 参考文献 [1]Davidson S,Stickney C.Weil R.Accounting:the language of bns ness[R].Sun Lakes.AZ:Thormas Horton and Daughters,l986 [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1999 (9):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