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人员安排 1、协调指挥人员 1)搅拌站
搅拌站应指派一名施工员进行供料的混凝土拌合供料的统一协调,调控混凝土的供应速度。并配备必要有效的通讯工具(手机或对讲机)掌握前盘浇筑情况,已确定供料速度。
每站各安排3名实验人员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性能指标,及时掌握拌合物性能,确保提供合格的混凝土。
2)浇筑现场
浇筑现场指定一名有经验、有威信的人员担任总指挥,负责协调现场的各类操作人员及前后盘的联系。
计划共配备4台泵车(另有1台备用),由于浇筑时间较长,每台泵车应配备2名司机,防止出现疲劳驾驶,同时配设1名施工员并配备通讯工具,及时向总指挥汇报混凝土运输情况,并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与梁上值班人员的保持联络,按梁上人员的指令进行混凝土的泵送。
每个下料口配置2名施工员,1名负责顶板,1名负责底板。 混凝土浇筑按两班倒计划,每个下料口配置6台振动棒,共设两个下料口。每个下料口每班配置6个振捣工,4个配合工人,电工1名。
每班设6名木工同步检查模板,特别需要检查的是拉杆的是否紧固及损坏。
现场设两个测量组,进行横向及沉降变形观测组,全程对浇筑过程中的支架及模板变形进行观测。
二、混凝土工序
总原则:先腹板后底板,再顶板;水平分层,斜向分段。 1、具体浇筑步骤如下:
- 1 -
第一步:从梁的一端通过腹板对称浇筑底板与腹板交接隅角处混凝土,待底板涌出混凝土后,再依次分层向另一端推进,待浇筑至距梁的另一端5-6m位置时,再从梁的另一端开始浇筑,直至浇筑至会合处(混凝土交界处必须避开跨中及梁端钢筋稠密地段)。本步浇筑分层厚度20~30cm,分段长度3~5m。
梁端部及横隔板处由于钢筋比较稠密,采用φ30mm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保证支座板、墩顶部、锯齿口及防落梁预埋钢板处混凝土的密实度。
浇筑隅角处混凝土时要让混凝土充分翻浆,从腹板翻出的混凝土基本是密实的混凝土,只有充分翻浆才能保证腹板下梗肋处的混凝土密实。
浇筑第一步示意图
5-6m
第二步:隅角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腹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向分
- 2 -
段斜向分层的方式,每层混凝土厚度不超过30cm,共分6层。浇筑顺序与第一步相同。
图二 浇筑第二步示意图
第三步:待腹板浇筑完毕后,通过顶板预留的孔洞补充浇筑底板剩余混凝土,此时振捣时注意不能对已浇筑梗胁混凝土扰动,以免造成倒角混凝土掉落,形成倒角不饱满,这样浇筑后可以对腹板混凝土形成一定的阻力。
两侧腹板浇筑速度保持同步,以防止两边混凝土面高低悬殊,而造成内模偏移。
在腹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值班用小锤敲击内外模板,通过声音判断腹板内混凝土是否密实。
图三 浇筑第三步示意图
第四步:两侧腹板浇筑完成后,开始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顺序
- 3 -
同第一步,采用分段连续浇筑的方式进行,每段5~6米。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图四 浇筑第四步示意图
梁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底板、顶板混凝土表面进行第二次收浆抹面,以防裂纹和不平整。二次抹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桥面一经收浆抹面初凝前不得践踏。
三、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选好混凝土泵车的停放位置,保证混凝土泵车停放位置的空间及压实度,预演泵车的角度,防止出现死角。
2、检查维修机具,保证各种机具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各种用电线路的畅通及安全。
3、浇筑混凝土前的各项工作完成后,仔细检查、清理模板上残留的各种垃圾、废弃物,这是保证梁体外观质量的重要环节。
4、由于梁体钢筋及各种预应力管道较稠密,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遇钢筋阻挡及碰撞预应力管道,浇筑前仔细规划振动泵的下插位置,并做好明显标记,同时要求振捣工熟悉下棒位置。现场备有事先准备好的标杆,一方面作为分层厚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作插入
- 4 -
式振捣器导向杆,避免振捣器与波纹管接触,有效防止波纹管漏浆事故。
5、浇筑前对所有参战人员进行一次工作安排,让每个参战员工熟悉其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定员定岗,有序指挥和操作。
6、干灰处理:在浇筑底腹板时,不可避免的在顶板、顶板与腹板交接处倒角存在干灰;在浇筑顶板前,需对干灰进行清除。对于较厚的干灰,可用准备好的钢筋进行清理(可向腹板顶处赶移),少量被挠动的干灰,(天气允许时)再使用喷雾器适当喷水后,使其能在新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流动分解。 四、插入振捣工艺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采用垂直点方式振捣,若需变动振动棒在混凝土中水平的位置,须先竖向缓慢将振动棒拔出,然后将振动棒移到新的位置,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也不得用振动棒驱赶堆积的混凝土。
2、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须将振动棒上下略微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3、在振捣上一层时,须插入下层中5cm-10 c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4、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但须视混凝土
- 5 -
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为度。
5、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振动器的移动距离须能覆盖已振部分的边沿,振捣腹板混凝土时,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我场移动位置的距离取30cm,可根据桥面上层钢筋间距来控制插棒距离。振捣桥面板混凝土时,振动棒插点可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以免发生漏振及重复振捣。
行列式排列插点排列
6、振捣器使用时,不能紧靠模板振动,与侧模保持5cm-10cm距离,提前观察,设置警界,必须避免碰撞钢筋胶棒及预埋件等;禁止插入式振动器直接接触模板捣固。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