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这次,刘一首同学突然来了líng gǎn( ),再出奇招。容不得片刻dān gē( ),他立即fān xiāng dǎo guì( ),寻出个小铁罐,反扣在地面上。然后点燃biān pào( ),塞进罐底,“砰”的一响,铁罐直冲半空。弟弟觉得bù kě sī yì( ),也跃跃欲试,nài hé( )危险系数太高,wéi kǒng( )炸了手指,作无谓的“xī shēng( )”,便只能作罢。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是( )
A.啼啭(zhuàn) 熙攘(rǎng) 僻静(bì) 绵亘(gèng) ....B.渺ng) 女娲小(miǎo) 怅望(chàng) 萦绕(yí(wā) ....C.澎湃(bài) 蜷缩(juǎn) 唱和(hè) 静谧(mì) ....D.遨游(áo) 勉强(qiáng) 气氛(fèn) 水槽(cáo)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随心所欲 截然不同 B.心平气合 金碧辉煌 C.应接不暇 美味家肴 D.迫不急待 哄堂大笑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宁静的夏夜,繁星满天,明月高悬,我们在树下听故事。
下列句中的省略号有不同的作用,请找出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不,……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他会揍我的!还没来!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 A.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跃
D.表示说话吞吐
B.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C.表示语意的跳
下面的诗文名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冬天来了,春来还会远吗?
②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③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 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曹植、王安石、雪莱、肖洛霍夫 B.泰戈尔、曹植、王安石、肖洛霍夫 C.雪莱、曹植、肖洛霍夫、王安石 D.雪莱、曹操、海明威、皮日休
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 ) 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
①“味道”如何被感知?②人的舌头大约有8000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100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③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部分、后部和舌头两侧。④科学家后来却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基本味道。 A.①之前
B.①和②之间
C.②和③之间
D.③和④之间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时间是一把剪刀,它能剪出成功者不断进取的理想之花,也能剪掉自暴自弃的失败者的大好年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积累补充填空。
(1)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_。 (2)青,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4)古人常常托物言志,诗人于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表达自己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郑燮则用“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来寄寓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质。
(5)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实践。
毕业前夕,某班开展“读外国名著,看广阔人生”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制作名著书签
(1)、可以结合第二单元学习的外国文学名著,用一句精炼的话写出你对某部外国名著的评价。
例:《安徒生童话》是献给世界儿童最好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寻标题奥秘
(2)、《鲁滨逊漂流记》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建议取名《荒岛求生》,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呢?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⑦歌,声振林木,响⑧遏⑨行云⑩。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ōu):歌唱。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饯(jiàn):以酒食送行。⑤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⑥抚节:按着节拍。⑦悲:悲壮。⑧响:声音。⑨遏:阻住。⑩行云:飘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
12、“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13、“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薛谭“辞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反”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5、这篇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 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五月初五端午节
※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世界各地的特色“端午”
16、端午节已有________多年历史。它的由来,最受认同的是纪念________说。 17、在晋代,______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在_______代开始出现蜜饯粽。在端午,英国的__________、马来西亚的裹粽比赛、韩国的________端午祭都很有特色。
18、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_______的节日。我们是从______年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假的。
19、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个是春节、_______节、中秋节。我知道
春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等。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瓜香不减来时路
张 猛
①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声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
②乡间八月,正是香瓜开园的时候,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沾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荫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 ③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领孙子的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蹭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
④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住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 ⑤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伙伴中有一个因总摘青瓜而得名“生瓜头”。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散而逃,跑丢鞋的时候也常有。 ⑥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骤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祸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
⑦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相信这样的美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0、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末句“深情的回眸”具体指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意蕴丰厚,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说说题目“瓜香不减来时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笔生花
(一)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请以“心愿”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题目: 的微笑
提示:横线上可以写上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以写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要求:①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个作文;②注意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标点正确;③中心明确,书写工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⑤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灵感 耽搁 翻箱倒柜 鞭炮 不可思议 奈何 唯恐 牺牲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同学们做题前要认真读拼音,了解要书写的内容,写完后要检查书写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要求工整、规范、正确。 同学们在书写时要多留意“耽”“炮”“奈”“牺”这几个字。
“耽”字是由“耳”和“冘”组成,右部的“冘”字不要写成了“尤”或其他字。 “炮”字的部首是“火”,与燃烧有关,不要写成了其他部首。 “奈”字是由“大”和“示”组成,下部的“示”字不要漏写或错写笔画。 “牺”字是由“牜”和“西”组成,右部的“西”字不要写成了“酉”字。
2.B
解析:B
【详解】A.啼啭的啭,读zhuǎn; C.澎湃的湃,念pài; D.勉强的强,读三声。 故答案为:B。
3.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正确。
B项,“心平气合”应为“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C项,“美味家肴”应为“美味佳肴”,指精致可口的饭菜。
D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指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4.A
解析:A 【解析】略
5.C
解析: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A错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里意思变成了要事故再次发生“防止”与“不”相矛盾,应该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
B错误。搭配不当。应该将“分享”改为“分担”。 C正确。
D错误。重复啰嗦。“繁星满天”与“明月高悬”去掉其一。
6.B
解析:B 【详解】略
7.C
解析:C 【详解】略
8.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
首先观察需要插入的句子,这个句子讲的是科学家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然后观察四个句子,第一个以问句开头,第二个句子讲的是舌头的构成,第三个句子讲的是味蕾的分布,第四个句子讲的是科学家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基本味道。所以被插入的句子的最佳位置是③和④之间。
9.挫折是一个铁锤,它能击打出奋进者东山再起的攀登台阶,也能击毁掉自怨自艾的悲观者的锦绣前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什么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分析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时间”比喻成“一把剪刀”,生动想象的写出了时间对不同人的重要性。句中“成功者不断进取的理想之花”和“自暴自弃的失败者的大好年华”这是一组相反意思的句子,因此在仿写的时候要用到比喻的修辞。并且句子结构也要符合。 例如:挫折是一把烈火,它能照亮坚强者不断前行的光明之路,也能焚尽软弱不前的妥协者的立足之地。
10. 日久见人心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少壮不努力 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 眉眼盈盈处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和诗歌的默写。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意思: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奋进,不要等到年老时再后悔。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意思:(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竹石》意思: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诗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11.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部看了就不想放下的书。 《鲁滨孙漂流记》更好,因为荒岛求生是鲁滨孙漂流经历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诠释鲁滨孙漂流的整个过程,所以用鲁滨孙漂流记更准确。
【详解】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第1小题用一句话评价一本书,可以结合书的内容或读完书后的感受来写,要写得精炼且有吸引力。第2小题回答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荒岛求生也是漂流生活的一个部分,因此用《鲁滨孙漂流记》更全面。
12.A
解析:12、 以为,认为 返回
13、 (秦青)打着节拍,唱着悲壮的歌,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上飘浮的云朵都停了下来。 夸张 秦青的声音嘹亮、动听
14、 自以为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 意识到自己骄傲自满了
15、A
【分析】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13.16、 2000 屈原
17、 粽子 宋 “剑桥端午龙舟节” 江陵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
19、 清明 贴春联、拜年、守岁、放鞭炮
14.20、①乡间八月卖瓜的情景;②乡亲让“我”免费吃瓜;③孩子们结伴偷瓜;④老瓜头的善良。
20、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属于过渡段;在内容上,一方面交代了“我”吃瓜急切的原因,另一方面为下文偷瓜作了铺垫。
22、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害怕被人发现、小心翼翼的样子。
23、表达了作者对淳朴乡情的怀念,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作者希望这种淳朴、美好的感情永远延续,长盛不衰。
24、点明文章主题和线索;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不减”;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感情永远不减的美好愿望。 【解析】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原文内容“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当我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骤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祸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乡间八月,回家去了。正是香瓜开园的时候,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沾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荫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可以得出“深情的回眸”具体指①乡间八月卖瓜的情景;②乡亲让“我”免费吃瓜;③孩子们结伴偷瓜;④老瓜头的善良。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结合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从“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可以得出第四自然段开始描写对童年回忆的描写。所以这一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在内容上,一方面交代了“我”吃瓜急切的原因,另一方面为下文偷瓜作了铺垫。
22、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划线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原文内容“我
”,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从“猫”“拨”“摸”等词语得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害怕被人发现、小心翼翼的样子。
2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文章的结尾“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相信这样的美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可以得出表达了作者对淳朴乡情的怀念,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作者希望这种淳朴、美好的感情永远延续,长盛不衰。
2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要紧扣“不减”来分析。题目“瓜香不减来时路”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和线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四年,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不减”,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感情永远不减的美好愿
望。
15.范文: 心愿
一千个追梦者,就有一千个如繁星一样的心愿。我有一个心愿,就是成为一名
藏族人民。 偌大的草原上
解析:范文:
心愿
一千个追梦者,就有一千个如繁星一样的心愿。我有一个心愿,就是成为一名藏族人民。 偌大的草原上,微风轻拂着草场。暖和的光芒照射在巴颜卡拉山上。
今天,我和阿妈还有爷爷备上糌粑和热腾腾的酥油茶。阿爸和哥哥准备给羊剪毛。藏獒则围着牛羊团团转,如同一个守护者。奶奶一年几乎见不着人,她总是去转山。仁青冈的雪总是很厚,行车都不方便。奶奶就在那厚积雪上撒盐巴,那雪便融化了,珍宝就出现了。 中午时分,我跑向草场去喊他们吃饭,一进屋就闻到了酥油茶的甜香。“扎西德勒”,我对大家说。大伙坐在一起开始吃饭。我先喝了一口酥油茶,它可是藏民的宝贝。淡黄色的酥油茶,茶味、咸味、奶油味俱全,接着再吃一口糌粑,这真是人间绝味。若有些甜腻,再扯下一块风干牛肉,在嘴中咀嚼几次,那也是极好的。
一回,乡长问我:“你愿不愿意去城里当手艺人”。我斩钉截铁地摇着头。“为什么,这是多好的机会呀”!“乡长,我热爱这片草原,热爱巴颜卡拉山。我是山神的孩子,我要永远留在这儿。让草原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我骄傲地说。乡长还在做最后的劝说:“城里科技发达,你去那儿开开眼界。”“不!就因为城里科技发达而变得乌烟瘴气。草原多好啊,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我要保护草原,保护所有的生态。将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发挥到极致。” 于是我就一直生活在草原上,与牛羊作伴。有山神的庇护。藏民们年年风调雨顺,快乐地过着他们质朴,简单又神圣的日子。
这就是我的心愿,在那神圣的地方,过着属于藏族人民快乐的日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心愿”为题,将自己的心愿写出来,“心愿”是心中的愿望,也许现在的心愿是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也许是爸爸妈妈能有更多的时间陪陪你;也许是空气和水不再被污染……要把内容写具体,把情感自然真实地表达出来;可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表达,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等。题目自拟。 开头:简单的介绍自己的心愿是什么。
中间:具体的描述自己的心愿是什么。可通过一件事或一个人,介绍自己心愿产生的缘由,注意,心愿一定要积极向上,要现实。然后,写这个心愿有什么作用。再写你要怎么努力来实现它。
结尾:总结全文,鼓励自己,为完成心愿努力学习。
(二)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 的微笑”为题,将某人物的微笑描写出来,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父母的微笑包容了你的任性,老师的微笑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学的微笑化解了彼此的矛盾,陌生人的微笑让你感受到了真诚……都可以作为习作的内容。 开头:可使用抒情的方式,简单说明自己要记叙的是谁的微笑。
中间:在写的过程中,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