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技与文化融合促产业文化化

来源:知库网


科技与文化融合促产业文化化

2010年07月26日

提高广州制造业的文化元素和科技元素的含量,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不仅是提升广州产业竞争力的良方,也是提升广州整体经济竞争力切实可行的举措。

现在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其实就是一个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车间,由于统计上的原因,还把它们统统归结为高新技术产业,事实上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

如何进一步发挥广州文化产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重视新兴文化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新兴产业的成长非常关键。通过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再造传统工业、再造制造业基地、再造产业新优势,是广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比较而言,广州文化和科技融合得还不够。所以,提高广州制造业的文化元素和科技元素的含量,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不仅是提升广州产业竞争力的良方,也是提升广州整体经济竞争力切实可行的举措,对广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与文化融合必然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广州要更进一步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再造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好产业基础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是要着重于促进创新文化氛围的培育。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市,也是兼容性高、包容性大、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城市,比如去年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深圳、东莞分别位居一、二位,这与这两地外来人口多,创业环境好,包容度高有很大关系,与众多的科学家、研究者、音乐家、画家等在这些城市聚集有关。这也说明了这两个城市宽容度高,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开放性,而这正是高科技人才向往的地方,也是影响高科技公司

- 1 -

投资布点的重要因素。现在各地都在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创造良好创新文化氛围,广州不仅要建设大量的文化基础设施,更要营造多元文化思想并存的环境。广州倡导的文化氛围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还是故步自封的、封闭性的,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化能不能顺利实施,从长远看更关系到广州自主创新能力能不能提高。

第二是要大力推行产业文化化。随着文化对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人们自觉地调整、利用和发展文化要素,以文化的凝聚力、渗透力和辐射力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这一过程就是产业文化化。产业文化化比文化产业化的涵盖面更广。现在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其实就是一个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车间,是跨国公司将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环节转移的结果,由于统计上的原因,还把它们统统归结为高新技术产业,事实上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广州产业升级,在产业中赋予文化的内涵就是一个出路,这其实就是产业文化化的过程。

产业文化化的落脚点在于企业而不是政府,企业是实施产业文化化的基本单位,政府的作用是引导和推动。所以,政府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制定适应产业特性的企业文化战略,注意文化的传承、整合与变革,运作文化资本,推进品牌战略,学会赚取“品种+品质+品位+品牌”整合出的利润,即用智慧和观念重新组合技术,使它们在最佳组合下得到激活,从而产出更大的价值。此外,广州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要鼓励外资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让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当地文化,并在企业里生根,同时要让市场拓展与当地文化结合,让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内涵为消费者所接受。

第三要着力发展设计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更应该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进行,但这些都离不开广州现有的产业基础。目前,广州市的支柱产业,如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领域、电子信息及通信装备、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楼宇成套装备等的核心技术大都不在自己手中。通过科技与文化

- 2 -

融合对这些产业进行再造,是广州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而文化产业的制高点在于文化创意,创意产业是实现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的最佳结合,是现代科技运用于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当前国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自身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的大推进,广州遇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天赐良机。在这个机遇面前,广州要重点发展设计产业,用新的设计来改造和提升自己产品的形象、质量和功效,赋予广州产品更高的附加值,这是广州发展创意文化的重中之重,是广州促进支柱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也是产生新业态的源泉。但是,设计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急需的是大批设计人才,所以,广州要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需要的设计人才,设立产业英才计划,大力发展高级技师学院,打造设计创意人才高地。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