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访 感悟

来源:知库网


“一访到底”之开篇——亮亮家

这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住着四口人的租住房,这当中的一位就是我班里一个小名唤为亮亮的男孩。今天,我带着儿子来到了这里。

进门时,母亲刚帮小女儿洗完澡,胖嘟嘟的小姑娘很可爱,她正乖巧地坐在大床上自己剪着脚趾甲。母亲把我让到大床上,儿子乖乖地被我安置在旁边一张小床的一角坐下,她搬了一把小凳坐在我的对面。今天的家访正式开始了……

家访的小主人公不在家,之前电话里我是要求他在家里等我的,可能是家长没有在意我的要求。问起孩子时,妈妈告诉我说难得今天是周日,肯定跑出去玩了。问起平时的情况,母亲这样讲道:孩子平时放学后便会直接到市场经营的鸡蛋摊位去找他们,为了方便下午写作业,父亲还专门拉了电线吊了灯泡。父亲脾气火暴,经常动手打孩子。妈妈说起最严重的一次竟然把嘴角打得出血。市场上的租户都劝父亲,并且对孩子也苦口婆心。母亲有些无奈,喃喃地说道,其实这种方式根本不顶用,因为现在她自己都觉得打得越厉害,孩子越不服。

聊天的过程,坐在小床一角的我的孩子却不选择“深沉到底”,苦于今天没人带他,所以只能参与到家访的过程中来。这不,一会的工夫便坐不住了,便插嘴说要墙上插着的一枝假荷花。善良的母亲起身给他拿下,使劲吹了吹上面的一层土,不好意思地说家里也没有好玩的东西。我让他带妹妹出去玩,转了一下便回来了。母亲告诉小女儿说,带哥哥去厨房的板子上拿黄瓜洗洗吃,一下的工夫,俩小人一人一半拿着美美地吃上了。

小嘴堵上了,我们的谈话可以继续……

聊起吃饭问题。母亲接着说,下班的时侯正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夫妻俩卖着鸡蛋,孩子就在旁边写作业。忙过了这一阵,妈妈需要去幼儿园接小女儿,趁此机会便带着儿子一同回家。父亲一般九点收摊,家人会视情况而定是送饭还是等吃饭亦或是留下饭。作业的检查有时是在市场完成,如果没写完就留在家里完成。孩子的作业问题着实让人头疼,因为从小左手写字,字迹潦草,笔顺不正确,偷工减料现象也时有发生。母亲很负责,有时候孩子偷懒少记作业,她会追问邻居家的孩子,一次两次,她告诉我说后来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我告诉她,有问题随时打给我。她显得更不好意思,告诉我说,她和孩子爸爸经常说咱少给老师惹麻烦,老师一天管那么多孩子,回到家还有自己的事。我明确地告诉她,你的电话可以随时打给我,我很欢迎很乐意。

这个家,曾经在一年级的时候来过。两年后的今天,还是这间小屋,还是这位母亲,与此前的感受相比心里更沉重了一些。我很清楚,这样的一对父母给予了儿子很大的期望,却苦于能力有限,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父亲虽然脾气不好,但我理解他确是因为恨铁不成钢。与父亲接触较多,走到市场摊位也好,打电话沟通也好,请来学校面谈也好,印象里的他都是一位认真负责的父亲。只是,当家长也感觉疲了的时候,他料及不到不合适的教育方式也会使孩子的心灵在成长路上受到打压。一种逆反,一种无声地反抗积压心底。所以,我理解了他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不踊跃,即便被叫起,发出的声音也小的可怜。为此,我刻意找机会锻炼他。那次朗读课文,我要求他不是读出来,而是把那一句指定的内容喊出来。起初是没有任何改变的低语呢喃,尝试,足足达到二十来次,当他试着把自己心底的声音用力喊出来时,当他的这一举动赢得全班的掌声时,从他脸上我看到了一丝腼腆的笑容。妈妈说,孩子爱听到表扬的话,反思自己,也许还是说教的时候太多了。妈妈讲,上次家长会上听到老师表扬的话,回去说给儿子听,他也笑,还挺不好意思。

母亲说她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是小学五年级毕业,父亲也是初中毕业。从她脸上我能读到一些无奈。于是开始了“你问我答”的环节……

时间已经八点多了,我带儿子起身告辞。遗憾的是,没等到孩子回来。叮嘱妈妈平时要注意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也要注意及早回家。并且留下“作业”,把今天老师来的事情告诉他,明天我要与孩子进行交流。

回家途中,儿子坐后边。于是边骑车边用手扶着他小胳膊,跟他说话。刚才聊天时说了好几次咱们回家吧,玩了一天应该是累了,所以路上沉默许多,怕他睡着,于是便一句一句地和他说着……

睡一觉就明天了,明天又要上班了,又要去面对每一个孩子,面对每一项工作。明天会更好吗?亲爱的我,准备好了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