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来源:知库网
XinXiangPingLun半月谈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总在庆祝改革开放40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牢固树立绿水“我们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

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总今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作为新时代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指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独具魅力,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

王克修

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

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变迁历史,为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提供了借鉴。其经验表明,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和顺应自然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正如*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总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难题,不仅需要运用当今时代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运用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智慧。*总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促使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用之有节”等生态思想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总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命题,即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

的命脉在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等论述,无不渗透、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平衡的思想。*总注重引经据典,注重运用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表达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观点,使理论既饱含温馨的亲和力,又具有强烈的穿透力,焕发出民族风格的魅力。这19其中既有“绿色银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绿”“护蓝”等通俗易懂却又能透彻表达理论内涵的大众语言,也有如“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等富有中华文化意蕴的经典名句。字里行间,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跃然纸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及对破坏环境的警示呈现眼前,尊重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理念和思路清晰可见。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湖南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履行公民植树义务,致力改善生态环境。截至2018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82%,森林蓄积量达到5.72亿立方米。湖南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我们也要看到,湖南还有2000多万亩、5000石漠多万亩水土流失面化地、760多万亩

“取之有度、“裸露山地”XinXiangPingLun半积和200多万亩重金属污染地需要月治理。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谈

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使三湘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

*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总提出良

20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并把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喻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科学地回答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旨在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内在必然联系,尤其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加深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环境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要解决环境问题,就要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总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

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有利于人们积极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壮丽事业中去。

生态环境涉及各行各业、关联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享。湖南、省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强省作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重大战略,坚持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亮丽名片来打造,把两型文化建设摆上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位置,大力推进两型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进城镇、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使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三湘大地奏响了美丽湖南建设“大合唱”。

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的*同志就指出,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就科学指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途径。

推进生态产业化。把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产业化经营,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遵循市场规律,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实现机制,这是新时代我国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发展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

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需求。

推进产业生态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理念和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根据各地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阈值等因素,合理确定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按照产业生态学的原则,促进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服务业生态化,在各个行业中都要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要求组织生产。

从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看,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辅相成、和谐共赢,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减轻环境污染,而且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着力提升经济价值,通过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让生态既成为人们生存的良好环境,又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着力提升社会价值,推动生态产业与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相结合,为群众提供健康的脱贫路径、健康的生存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党校基地)

本刊敬告为满足读者需求,本刊

从书报刊中选用的作品(含图片),有的因地址不详,未能与作者联系。请作者见刊后与本刊总编室联系,即邮送样刊并付稿酬。凡在本刊发表的作品即表明已授权入网相关电子期刊数据库,不另付报酬。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不负责退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