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将德育渗透在科学教学中

来源:知库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将德育渗透在科学教学中

作者:周世化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9年第03期

当前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道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品德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尤为重要。

一、充分挖掘文本内容,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

教材是落实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含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体现的德育价值,为课堂教学伺机渗透德育做好准备。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点”和“德育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例如: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这一单元,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等知识外,在介绍人类探求宇宙时,就可以补充介绍教师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时我国人造卫星发射的成果,特别是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次实行太空舱外行走,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踏上了太空之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首次太空舱外行走的梦想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敢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紧迫感。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进行德育渗透

科学课的学习提倡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科学。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创设相应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核心价值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正是因为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也为在科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带来了契机。如在《研究土壤》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完成了对土壤的研究之后,适时出示一组关于土地被侵蚀、被污染的图片,并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教师解说内容的指向性非常明显:由于人类自身原因,土壤中混入了有害物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图片的震撼力加上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双管齐下,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地研究土壤转向对土地的关注,从更高层面去引起他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既渗透了环境教育,又促进了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形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在实践活动中,丰富情感体验,进行德育渗透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科学教学由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组成,这些探究活动不仅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的载体,也为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供了平台。如教学活动中,有些探究活动跨越的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往往难以坚持到活动的结束就半途而废了,这也牵涉到培养学生意志力和坚持性的问题。在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经历各种有安全保障的体验,这种体验能给学生真实的感受,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在这过程中受到相应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道德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发挥评价功能,促使自我反思,进行德育渗透

评价是我们进行课堂调控的常用手段,其具有许多功能,其中就包括了导向功能。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促进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的学生不愿合作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扰乱了学生的探究,但也为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提供了机会。我在一次课堂教学时,分组实验进行不久,有一个小组就出现了成员相互“顶牛”的情况。当时若采用批评手段压制学生,无疑是火上浇油,效果适得其反;如果采用说服的方法,课堂上时间又不允许。我灵机~动,对他们说:老师发现他们的操作很有创意,等一会儿准备让他们小组上台展示。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转移了注意力,摒弃前嫌重新携手合作。上台展示后,我给他们抛出一个问题:你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既肯定了学生们取得了成功,也包含着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运用适当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导向,往往能做到教育而无痕。利用了评价的导向功能,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可以避免课堂上纯粹的德育说教,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