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

来源:知库网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竹石 郑燮①

(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 ①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②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1]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括号处,应填_________。

[2]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___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3. 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

1 / 6

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诗词,完成下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

A.首联中的“岱宗”是泰山的别名。 B.颔联“割”字写出了泰山的绵长。

C.颈联描写归鸟,交代了时已薄暮。 D.尾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山巅之所见。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A.清幽明静 B.和谐温馨 C.静谧悲凉 D.热闹祥和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描绘了雨后的秋景,极具画面感。

B.“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悲泣声,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

C.明月、清泉、竹、莲等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D.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6.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

2 / 6

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诗词阅读。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_____(填写文中诗句)

[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_____,“同根生”指②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8. 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1)胧月:__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夜晚的景色。(_____)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有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_____)

(3)作者在这美丽的夜晚唱歌跳舞,听音乐,赏桂花,心情特别愉悦。(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古诗阅读。

春 日 [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3 / 6

[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胜日”的意思是(____),“东风面”的意思是(____) A.胜利的日子。 B.天气晴朗的日子。 C.春天的面貌。 D.东风的模样。

[3]这首诗中的( )一词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A.“万紫千红” B.“泗水滨”

[4]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还能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_______、树、鸦、露珠和________等景物。 [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 ) 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

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 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

11.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_____。 蚕桑: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相关练习。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①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②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昏:傍晚。②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4 / 6

(1)一切景语単情语,这首小令前三行写了 9个景物,其中“枯藤”“ ”“ ”“ ”“ ”“瘦马”最能品读出蕴含于秋色中的无限凄凉悲苦。最绝妙之处在于“马”之前的“瘦”字,由写马之瘦而衬出 。

(2)马致远年轻时渴求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反复读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 此时诗人也许在想:

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友谊 泥泞中 一只扶持的手 岔道口 一个引导的箭头

挫折时 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 一个肯定的回答

干渴时 一杯清凉的水 倦怠时 一声惊蛰的春雷 纯洁的友谊 高山上的白雪 生命的蜜和盐 森林中的松柏

[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

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

5 / 6

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_______。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_______。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_______,“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

[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