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任务书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萧山区钱江世纪,建设用地面积为9565.0m2,,总建筑面积约58264㎡(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7255㎡);由两幢主楼(A幢22层、B幢20层)及附属裙房组成,地下一层车库,地下二层为人防和车库,地上一层到三层为商业裙房,三层以上为办公用房。
2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技术要求
本项目智能化集成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共享平台,实现物业管理的集成化,并提高物业管理效率和品质、降低物业管理成本。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以建筑物的建设规模、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等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共享平台、丰富信息化应用功能,以实施综合管理功能,确保对各类系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以提高楼宇管理和物业服务的效果、效率。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具有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能实现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并为工作业务系统及物业管理系统提供支撑平台,系统可靠、易于维护并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
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由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等五大系统组成。各系统的功能及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2.1信息设施系统
第 1 页 共 8 页
信息设施系统是指为建筑物内外的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综合处理的信息设备(设施)系统集成,由通信接入子系统 、信息网络子系统、综合布线子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子系统、有线电视子系统、广播子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子系统等组成,接入楼层(入户)信息箱。
2.1.1通信接入子系统
应将至少两家运营商的公用通信网接入系统并引入各楼层信息箱(弱电井)。其中引入到各楼层的公用通信网应以有线接入为主,一层大堂还应支持无线接入方式。物业管理专用网络接至各楼层一层大堂服务中心
2.1.2信息网络子系统
信息网络子系统主要是为了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各类网络业务信息传输与交换服务。业主或商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配置10/100/1000Mbit/s信息端口,接入到楼层信息箱或弱电井,由住户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网络交换设备、路由器等。同时办公及商业部分的各楼层还要以业主/商户根据需要接入无线局域网络系统提供方便。办公、首层大堂以及商业首层、其他商业楼层可作休息的公共区应具备无线上网的功能。
2.1.3综合布线子系统
综合布线子系统作为建筑物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信息的传输,使之与智能化终端设备(端口)相连接,并预留光纤到户。该系统应结合建筑物的业务性质、使用功能、环境安全条件和其他使用的需求,进行经济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综合布线子系统的缆线防护方式及敷设方式应满足信息
第 2 页 共 8 页
传送的安全保密性要求,整个系统的结构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和可管理性。
2.1.4室内移动通信覆盖子系统
电梯轿厢以及地下室车库应设置室内移动通信覆盖子系统,确保容易受信息屏蔽的地方(空间)为移动通信信号所覆盖。同时办公及商业中的影院将室内屏蔽系统接入到相应楼层信息箱(或弱电井),以便于业主/商户根据需要对局部空间进行通信屏蔽。
2.1.5有线电视子系统
办公部分应将有线电视信号接入至办公各楼层信息箱或弱电井(由业主根据需要配置电视终端),并确保为业主提供多种电视节目源,应采用双向传输系统确保有线电视系统具有上网和点播功能。商业部分将有线电视信号接入各楼层信息箱或弱电间即可。
2.1.6广播子系统
广播子系统应以一套布线系统、共用的扬声器设备能实现公共广播、应急广播和背景音乐的功能,其中公共广播、应急广播应覆盖各楼层的公共部位(电梯厅、公共走道等)。背景音乐广播主要设置为各单体一层公共大堂、室外区内公共绿地或休闲场所。
广播子系统应配置多音源播放设备,以根据需要对不同分区播放不同音源信号;应急广播应具有第一位的优先级(当发生应急事件时,系统能自动切断其他音源信号,切入应急广播音源信号),其次是公共广播。
广播子系统应具备分区(按照办公、商业、单体建筑进行分区)呼叫控制功能;系统
第 3 页 共 8 页
播放设备宜具有连续、循环播放和预置定时播放的功能(如早中晚时段的背景音乐广播等)。
2.1.7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等组成
电梯轿厢内的液晶屏幕可发布天气预报、广告等。轿厢内的液晶屏应同项目室外液晶屏、商业部分各商家自设液晶显示屏(如有)联动,实现商户广告信息的联动发布。
2.2信息化应用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应在智能化集成系统基础之上构建,由物业运营管理子系统、公众信息服务子系统、智能卡应用子系统等组成。
2.2.1物业运营管理子系统
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应对建筑物内各类设施(含小区安防系统设施)的资料、数据、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该系统应在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基础上构建。
2.2.2公众信息服务子系统
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应具有集合各类共用及业务信息的接入、采集、分类和汇总的功能,并建立数据资源库,向建筑物内公众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发布和导引等功能。该系统应同信息引导、发布及查询终端联动。
2.2.3智能卡应用子系统(一卡通子系统)
业主通过一卡通可以泊车(出入口控制系统应具备刷卡显示出车牌号的功能,确保车
第 4 页 共 8 页
卡一致)、可以开启门禁进入电梯厅、可以刷卡自助查询物业水电费用等。业主持有智能卡的有效期应同物业费缴纳周期相挂钩,当物业费到期前一个月内温馨提示,到期后一个月内该卡仍可以使用,一个月后将无法泊车、无法开启门禁系统(只有电话联系物管人员才可以泊车、通过门禁)。
2.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对各类建筑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及时报警以便于及时维修,减少因设备故障对业主造成的影响,并提高建筑设备维护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主要监控对象包括:电气照明、电梯(电梯自身管理系统接入到BA)、空调设备监控。
2.3.1大空间、门厅、楼梯间及走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按时间程序控制(值班照明除外);泛光照明的场景、亮度按时间程序控制和故障报警;广场及停车场照明按时间程序控制。。
2.3.2电梯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电梯自带管理子系统提供接口接入到BA)。
2.3.3商业部分建设方提供的空调设备。对机组(包括提供的空调主机设备)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
当被监控设备具有多个时,系统应具有远程定位功能,即物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监控显示知道是位于哪一区域的哪台设备出现了问题,以便及时检修。
对于较大能耗设备(如电梯、空调等)应具备能耗水平的分区(按建筑单体划分)监控功能(当分区监控情况应能同时在一个用户终端设备上显示),以便及时掌握这些设备的
第 5 页 共 8 页
能耗情况、并便于将公共能源费及时分摊到各业主或商户。
2.4公共安全系统
公共安全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安全技术防范子系统和应急联动子系统等组成,其中安全技术防范子系统由入侵报警子系统、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电子巡更子系统、停车库(场)管理子系统以及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应用子系统等组成。
2.4.1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并结合空间规模与性质选配合适的火灾探测器。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应预留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通信接口,并与安全技术防范子系统实现互联。当发生火灾时应能及时同相关建筑设备(尤其电梯、消防水泵、风机等)实现分区联动。
2.4.2安全技术防范子系统
结合建筑物安全设防等级,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和配套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安全技术防范子系统应至少包含以下系统:
1)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子系统。
2)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拟设在小区内(商业面除外)以及办公(公寓及商业)的首层大堂和各楼层电梯厅(商业部分的公共疏散楼梯口位置),以及办公及公寓部分的地下室电梯厅等部位。(摄像设备黑白即可但要高分辨率)
第 6 页 共 8 页
3)出入口控制子系统。办公及公寓部分的入口进行控制(包括人流车流),控制外来人流车流进入区内。出入口控制子系统应同一卡通智能卡对应起来,最好具备车辆智能识别功能(对于小区业主通过智能识别及时开启出入口道闸)。
4)电子巡更子系统(应按整个项目统一设计)。要支持物业管理的无线对讲需求。
5)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按整个项目统一设计)。办公同商业的地下车库出入口相互独立,确保商业车流对其他部分车流造成的影响。其中办公部分的业主可通过智能卡进入地下车库,商业部分的顾客通过停车卡进入地下车库,但无法通过停车卡进入办公部分的地下车库出入口。
2.4.3应急联动子系统
应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为基础,利用智能化集成系统平台并结合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构建应急联动系统。
应急联动子系统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对火灾、非法入侵等事件进行准确探测,并进行本地实时报警。
2)采取多种通信手段,对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实现本地报警和异地报警。
3)紧急疏散与逃生导引(联动应急照明疏散系统)等。
4)发生火灾、自然灾难或其他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时,门禁系统自动打开、车辆出入口
第 7 页 共 8 页
自动开启、电梯降至基层、应急照明疏散系统自动开启,为人员疏散提供最大便利。
还应具有下列辅助功能:
1)接受上级的各类指令信息。
2)采集事故现场信息。
3)收集各子系统上传的各类信息,接收上级指令和应急系统指令下达至各相关子系统。
4)多媒体信息的大屏幕显示。
5)建立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联动系统应按建筑单体进行划分,确保不对其它楼层的正常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2.5机房工程系统
机房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机房电源、防静电地板、防雷接地系统等。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