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梁
施工单位: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编制日期: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一、 工程结构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 文艺体育馆工程位于 ,工程总占地面积为2249m2,建筑面积为4678㎡,高5层(局部1层)。1层为多功能体育馆,采用钢管网架结构,层高为16.0M。5层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高为27.50米,1层3.5米,2层4.5米,3层4.5米,4层3.5米,五层4.5米,屋面以上3.5米,基础为独立柱基和条形墙基,±0.000为73.86M。
本工程根据图纸设计,在三层楼面○10轴/○B~○L轴之间设计三跨连续转换梁,中间跨梁截面为(700×2500㎜)跨度18000㎜; 旁边两跨梁截面为(450×1800㎜)跨度为4800㎜,三跨梁均属反梁(+1500㎜)。本楼层面积约为653.0㎡,大梁部位带板架空面积约为220.0㎡, 楼面标高为8.98M,梁底标高为7.98M,梁底距地面为7.08M,有两条次梁(截面为350×900㎜)与其垂直连接,架空下方为体育馆的主席台,架空上方共有三层楼面。由于该转换梁截面、跨度比较特殊,不能与其它KL同参施工方案,本方案将对该梁做专项施工方案。
二、本施工方案的编制主要参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9-86)、建筑施工安全检验标准(JGJ59-99)、施工组织设计。
三、大梁各项施工细则
(一)基本资料
1
截面700×2500,反梁+1.500,梁长18000。
负筋22 25(三排) 底筋21 32(三排) 箍筋ø12-100(6)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柱均为C40,本楼层梁、板、柱混凝土量约200m.
3
(二)、钢筋配置的具体要求: 1、材料的检验、试验:
(1)所有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合格证。 (2)所有钢筋必须按规范批量经实验室做机械性能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本工程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
(4)需焊接的钢筋必须做抗拉,弯曲实验,试件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焊接。
(5)所有焊工均必须有上岗证,经试焊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6)所有焊接应按规定的批量抽取,经实验室实验合格方可使用。
2、钢筋的配料:
(1)、钢筋的下料、切割,要按照附图(二)的尺寸进行。 (2)、配料计算时,要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有利于加工和帮扎。
(3)、特殊复杂的钢筋应放大样,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制作。 钢筋配料完毕后,填写配料单,将每种型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
2
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并在绑扎过程中作为区别工程部位构件和各种编号的标志。 3、钢筋的制作:
(1)钢筋的制作应严格按图纸、规范、标准施工,接头位置应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错开,搭接长度及锚固长度按规范严格控制。
(2)Ⅰ级钢成型前的钢筋必须用卷扬机或调直机调平直,冷拉率不大于4%。
(3)梁箍筋应作135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平直长度≥10D。 4、钢筋绑扎
(1) 搭设钢管临时梁钢筋固定架及绑扎平台。 将加工成型的钢筋运到作业面。 (2)
(3) 核对成品钢筋的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牌相符且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4)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其厚度应符合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钢筋的绑扎应牢固,位置准确,钢筋尺寸,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6)绑扎时,应研究逐根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模板工联系,确定支模与绑扎顺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7)钢筋焊接用闪光电焊,焊接前焊接钢筋处端部15CM范围内要除去铁锈,两钢筋在对焊处应在同一轴线上,最大编差小于
3
0.5MM,要预热充分一次闪光,闪平为准。
(8)现场安装时:按定位底筋→箍筋→定位负筋→绑扎底筋→绑扎负筋→腰筋顺序进出行安装。
(9)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主筋间净距要有30mm,以利于混凝土浇注。
(10)安装完成后,检查轴线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模板设计安装
1、支撑系统:支撑前先硬化底层地面,钢管ø48×3.5㎜(壁厚)沿梁纵向位置间距500㎜,梁底横向设三道支撑,支撑底部加槽钢[160㎜再支撑到方木,支撑施工示意如下图:
4
60塑管给钢管 支撑贯穿楼板@700 1000 350 350 1000 2000 2000 1200 1200 架满堂架 2、模板配置:大梁底侧模板均采用18㎜厚胶合板,楞木采用50×100×1000,底模板、侧模间距均为250㎜,侧模采用ø12钢筋穿墙螺杆拉结,间距为500×500㎜,所有设计经计算符合后方可采纳.
3、根据设计图纸尺寸,在模板加工区先配好梁底模、侧模、按照梁侧模抱底模原则,模板分为四部分,梁底模700㎜、没有
5
楼板相接侧的模板2518㎜、板面至梁面1500㎜、有板相接一侧从板底到梁底898㎜.
4、按施工规范跨度大于4M时,梁底起拱1~3‰,本梁跨度18.0M,跨中最高处取5㎝。
5、在柱子上弹出梁的边线,标出梁底控制标高,梁底模按上述第四点起拱,再按安装有板相接一侧从梁底至板底侧模,然后开始绑扎钢筋,绑扎完钢筋,接着安装剩下模板。
6、安装模板时注意的事项:
(1)、模板应平整光滑,接缝必须严密,防止振捣时漏浆,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充分浇水湿润。
(2)、保证工程结构形体几何尺寸和位置的准确。
(3)、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靠地承受自重、混凝土浇筑重量及施工荷载。
(4)、合理选择模板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安装。
(5)、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垂直度、中心线、标高及轴线。
7、模板的拆除
(1)拆模的顺序、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拆除的模板等配件,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
(2)拆模的时间:除了非承重侧模应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大于1N/㎜)可拆除外,大梁的底模和支撑系
6
2
统的拆除应待上部主体结构全部完成且砼强度符合设计砼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进行拆除。 (四)砼浇筑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1、配合比:
(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尽量控制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我们采用5-31mm的连续级配石子,细度模数在2.6左右的中砂,掺优质二级粉煤灰降低水化热。
(3)合理确定配合比,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优化砂石品种、级配,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用35%-45%的含砂率进行级配,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控制用水量,选用16-18cm的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缓凝、减水、微膨胀功能,补偿收缩。 2、混凝土浇筑:
(1)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施工缝,三层梁板的混凝土浇筑自○13轴向○10轴方向平行浇筑;○10轴大梁的混凝土应由梁两端向梁中方向分层同时浇筑,尽量避免沿一头往另一头单方向浇筑。
(2)混凝土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配备3条以上振捣棒依次推进,振捣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并且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消除混凝土两层之间的接缝。 (3)混凝土振动棒插点要均匀布置,采用“交错式”的次序移动,
7
为避免漏振,每次移动位置间距不得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1.5倍。 (4)振动棒每个插点掌握好振捣时间,漏振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最短振捣时间不得小于10S,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产生气泡,表面泛出浮浆为准。 (5)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较大,收缩也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二次收浆法,板面先用刮尺刮平,再用木搓板搓实,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搓板抹压两遍,并用硬扫帚将混凝土表面拉毛,以闭合混凝土的早期收缩裂缝,为防止出现施工冷缝,要求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必须连续供应。
(6)混凝土浇筑前,应提前了解现场的供水供电的情况,避免因特殊原因(停电、停水)影响正常施工。 3、混凝土养护:
(1)为保证新浇筑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前期由于混凝土内温度过高面产生裂缝,应有专人负责养护,并在8h后加以浇水覆盖,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2)混凝土养护够10d并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进行上部施工。 4、施工中应注意做到:
(1)对要浇筑的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应书面通知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原材料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初终凝时间、施工部位、数量等;并向搅拌站索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单。
(2)混凝土送到现场后要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送料单,以确定混凝土出机的时间;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混凝土出机
8
时间超过初凝时间,且出料有离析、沉淀现象的,应予以处理。 (3)商品混凝土送到现场后,应将滚筒高速旋转几转,使混凝土进一步均匀后才能出料。水灰比调整应由搅拌站进行,在现场严禁任意加水。
(4)施工现场按要求制作三组以上的混凝土试块;并要向搅拌站索要混凝土试压报告单。
七、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有关技术资料做好技术交底。 (2)支撑系统严格按计算书搭设。
(3)模板安装注意工序之间的矛盾,互相配合,创造施工条件。
(4)模板在安装过程中随时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垂直度,中心线,标高及各部分尺寸,模板接缝必须紧密。
(5)梁底模板安装完毕,分别对梁跨中及梁两面端部进行标高复核,各点标高必须符合起拱要求及梁面的设计标高。 (6)钢筋成型,根据配筋详图,结合对保护层厚度,接头形式,弯钩及弯折的弯曲直径要求计算配筋的尺寸,绘制翻样图才施工。
(7)钢筋弯曲成型的形状尺寸以及安装后的数量锚固长度和接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8)由于本大梁钢筋数量多,相对重量比较重,摆完底筋马上做好钢筋保护层垫块的放置工作。梁底部采用经过防锈处理的φ25钢筋作保护层垫块,多排钢筋位置垫放φ25短筋进行
9
架立。
(9)箍筋与受力钢筋要相互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10)浇筑混凝土时,砼浇筑采取分层连续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 要注意观察模板受荷载后的情况,发现位移、鼓胀、下沉、漏浆、支撑振动、地基下陷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11)砼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初凝后,硬化前12h以内,覆盖保护、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大梁KL301模板设计书
第一节 材料
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底方楞木采用50×100×1000,ø48钢管(壁厚3.5)支撑间距纵向为@500,横向间矩@350 ø 12穿墙螺杆,间距500×500.
第二节 各项计算 查《建筑施工手册》得
[fc]=10N∕mm﹙木材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 [fm]=13N∕mm﹙抗弯强度设计值﹚ [fv]=1.4N∕mm﹙抗剪强度设计值﹚ γd=5KN/m﹙夹板重力密度﹚
3
222
一、梁模板设计:
10
1、梁底模截面尺寸:(1830×700×18mm) ⑴ 荷截计算:
梁底模自重:5×0.7×0.018×1.2=0.0756KN/m 混凝土自重:25×0.7×2.5×1.2=52.5 KN/m 钢筋自重:1.5×0.7×2.5×1.2=3.15 KN/m 施工荷载:2.0×0.7×1.2=1.68 KN/m 荷载汇总:Σq1=57.414 KN/m
荷载不折减:(考虑本大梁情况特殊不折减) (2) 抗弯验算:
底模下ø48钢管支撑间距为500,模板底楞木50×100×1000间距为@0.25M,侧模板立档间距为0.25M,梁长18M,考虑设9个接头,则两接头之间为7跨连续梁,跨长为0.25M。多于5跨,按5跨算:
Μmɑχ=Km.q.L=0.119×57.414×0.25=0.427(KN/m) 底板模截面尺寸b=700mm,h=18mm故截面抵抗矩, ω=1/6×ь×h=1/6×700×18=37800(mm) 截面抗弯强度
fm=Μmɑχ÷ω=427000÷37800=11.30(N/mm) ∵fm=11.30N/mm< [fm]=13 N/mm ∴抗弯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V=kv.q.L=0.62×57.414×0.25=8.9(KN)
11
2
2
2
2
2
2
2
2
最大剪应力: fv=3v/2bh=3×8900/2×700×18=26700/25200=1.06(N/mm)
∵fv=1.06 N/mm<[ fv]=1.4 N/mm ∴抗剪满足要求 (4)抗挠验算:
抗挠:计算荷载不包括施工荷载1.68 KN/m,故q=57.414-1.68=55.734 KN/m
则底板截面挠度: ω=KfQL∕100·E·I 式中 kf=0.793 E=9×10N/mm
3
3
2
4
2
2
2
I=b.h×1/12=700×18×1/12=340200(mm)
代入得:ω=0.973×55.734×250/100×9×10×340200 =0.692(mm)
∵ω=0.692<[ω]=L/300=250÷300=0.833(mm) ∴挠度满足要求. 2、梁底模板楞木计算
楞木规格为:50×100×1000,间距为250㎜,楞木由钢管支承 q=57.414KN/M÷0.7M×0.25M=20.51KN/M 两跨连续梁:查表Km=0.125,KV=0.625,KW=0.521 ① 抗弯验算
12
3
4
3
3
Mmax=Km qL=0.125×20.51×0.35=0.314KN·M ω=bh/6=50×100/6=83333.33㎜
δmax= Mmax/ω=314000/83333.33=3.768N/㎜<13 N/㎜抗弯满足要求 ② 抗剪验算
Vmax= KV qL=0.625×20.51×0.35=4.49KN
τmax=3 Vmax/2bh=3×4490/2×50×100=1.347 N/㎜<1.4 N/㎜抗剪满足要求 ③ 抗挠验算
由于此大梁特殊,不减施工荷载
ω= KWqL/100EI其中,KW=0.521,q=20.51KN/M、L=0.35M、E=9×10N/㎜,I=bh/12=50×100/12=4166666.67㎜
代入ω=0.521×20.51×350/100×4166666.67×9×10=0.0428㎜<350/300=1.17㎜ 抗挠满足要求 3、梁侧模板计算
梁侧模尺寸 b= 2500mm h=18mm
(1)P=(新浇筑砼最大侧压力)=(200×0.22rkSKVV)/(T+15) 式中:T=30(砼的浇筑温度,砼量较多设取30) r=25KN/M(砼重力密度)
KS=1.15(砼塌落度影响修正系数,本工程采用商品砼,砼塌落度12CM以上,故取KS=1.15)
13
3
C1/2
3
4
3
2
3
3
4
4
2
2
2
2
2
2
3
22
KW=1.2(先考虑掺有外加剂) V=(砼的浇筑速度2m/h)
则P1(新浇筑砼最大侧压力)=200×0.22×25×1.15×1.2× 2/(30+15) =47.71(kn/m) P2=γ=砼.H
式中:γ=25 kN/m(砼的重力密度) 则P2=25×2.5=62.5(kn/m)
按两者较少原则取较小者(q=47.71KN/m)乘以分项系数则得: 梁侧模压力: q=47.71×1.2=57.25 KN/m
2
2 2
2
3
2
考虑振捣砼产生荷截5 KN/m×1.4(分项)=7.0(KN/m) Σ=64.25 KN/m
2
2
根据侧模立档间距为250mm情况,则转变为线荷截
采用(1830×915×18)MM板,用两块板时:每块板高915,这时侧压力为q=64.25×0.915=58.79 KN/m
(2)抗弯验算:
最大弯矩Мmɑχ=km·q·L=0.119×58.79×0.25=0.4373(KN/m) 截面抵抗矩:
ω=1/6·b·h=1/6×915×18=49410(mm) ∴σ=Мmɑχ/ω=437300/49410=8.85(N/mm) ∵σ=8.85N/mm<[fm]=13 N/mm∴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14
2
2
2
2
2
2
2
2
2
最大剪力:V=kv·q·L=0.62×58.79×0.25=9.11(KN) 最大剪应力:fv=3v/2bh=3×9.11/2×915×18=27.34/32940=0.00083 N/mm ∵fv=0.00083N/mm<[ fv]=1.4 N/mm ∴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4)抗挠验算:(不考虑施工荷载)
取侧压力q=47.71×1.2(分项)=57.25(KN/m) 化为线荷载57.25×0.915=52.38(KN/m) ω=kf·q·L/100·E·I 式中:E=9×10 N/mm
3
3
2
4
2
2
2
2
kf=0.973
I=b·h/12=915×18/12=444690
代入得:ω=kf·q·L/100·E·I=0.973×52.38×250/100×9×
10×444690=0.497(mm)
3
4
4
3
∵0.497㎜<[ω]=L/300=250/300=0.833㎜ ∴挠度满足要
4、梁侧模板立档计算
立档规格:50×100×2000,间距250,由六条横向钢管支承.故立档为五跨连续梁
15
侧压力P=64.25KN/M2
化为立档的线荷载为:q=64.25×0.25M =16.06KN/M 五跨按四跨计算
查表:KM=0.121 KV=0.620 KW=0.967 ① 抗弯验算:
М2
mɑχ=km·q·L=0.121×16.06×0.5=0.972KN·M ω=1/6·b·h2
=50×1002
/6=83333.33㎜3
σ=М2
mɑχ/ω=972000/83333.33=11.66N/㎜< 13N/㎜2
② 抗剪验算:
Vmx=kv·q·L=0.620×16.06×0.5=4.979KN
16
τmax=3vmax/2bh=3×4979/(2×50×100)=1.494 N/㎜>1.4 N/㎜
2
2
0. 094/1.4=0.067≈5% 基本满足要求 ③抗挠验算:
ω=kw·q·L/100·E·I=0.967×16.06×500/100×9×10×(50×100/12)=0.259㎜<500/300=1.67㎜ ∴挠度满足要求 5、梁底模板支撑计算:
梁底支撑为三根横向间距@350,纵向间距@500,支撑用 ø48钢管(详大梁支撑简图)。梁底距地面为8M。
注:大梁支撑在大梁左右各一米水平拉杆高度为1.8米一道。
3
4
4
3
立杆承受梁底楞木传来的力,由于顶撑沿纵向间距为@500,而楞木间距为@250.故顶撑承受楞木的荷载应为楞木荷载的两倍
2q=2×20.51=41.02KN/M L0=1.8M
采用 ø48×3.5mm钢管环截面面积A=π(d外-d内)/4 =0.785(d外-d内)=0.785×(48-41)=489.055mmi= d外+d =15.78mm
λ= L0/I=1800/15.78=114.068 (1)强度验算:
17
2222内 2
2
2
2
2
2
2
/4= 48+41 /4 = 623 /4=63.13/4 顶撑承受轴力,如上图,最大轴力为中间杆。 查施工计算手册表;Q
0.35=-8.973KN
同理 Q中右=kvqL=8.973KN 则N中=8.973×2=17.95KN ∵N
中
中左
=kvqL0=-0.625×41.02KN/m×
/An=17.95×10/489.055=36.7N/mm<3号钢抗压设计值
2
32
f=190 N/mm ∴符合要求 (2)稳定性验算: 按б=N/ψA≤f验算
钢管为3号钢,并为焊接钢管属于b 类截面,由λ=114.068查表及φ=0.47
б=N/ψA=17950/0.47×489=17950/323.23=78.10 N/mm ∵б=78.10 N/mm<f=215N/mm
2
2
2
∴稳定性满足要求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