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

来源:知库网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路基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是基础不均匀沉降、摊铺厚度过大、含水量过大、填料粒径过大等。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填方路基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台阶顶作成2~4%的内倾斜度,以保证新填路堤在坡面上的稳定性。

2、路基的填筑,必须按试验路段确定的摊铺厚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层填筑、压实,才能保证压实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施工中不得随意加大填土厚度,含水量必须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和其允许的幅度之内。否则予以洒水或晾晒。

3、路基的填筑,随填、随摊,当天填筑的土层当天完成压实。每一层的表面,做成2~4%的排水横坡,避免路基表面积水,形成局部“弹簧”路基,造成质量隐患。

4、为防止地基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地基处理(包括深度、横向宽度),路基填筑时从低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对于填挖交界处,填、挖台阶搭接按规范施工,碾压密实无拼痕。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主要是路面开裂、纵横向裂纹、网裂、龟裂坑槽、松散、波浪、拥包、泛油等。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面结构中,面层、基层和底基层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对材料质量、施工机械、铺筑工艺等要求也各不相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据以组织和指导施工。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料场地点、采备及运输方式、堆放场地、各结构层的施工进度安排、机具设备的配备和人员组织,采用的工艺和工序的衔接,特殊气候条件(雨天、高温)下的施工对策,以及自检要求和质保措施等。

编制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明确各种材料的各项质量标准和技术指标、材料分类堆放、施工配合比试验与确定、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工艺及养生等要求,明确各道工序的职责和施工责任人,明确自检责任和自检人员,明确质量目标;同时,对关键工序采用的工艺、采取的措施等给予明确的事先指导,真正做到“施工有计划、工艺都知道、职责均明了,质量达目标”。

2、路基质量复查与缺陷处理

路面施工前,对路基质量进行复查,复查包括路基平整度、拱度、强度、外型组成尺寸等,只有在复查合格后才能进行路面施工。加果有缺陷,及时进行处理。常见的质量缺陷有路基表面松散、起皮、局部弹簧、边坡松散、强度不满足要求,以及平整度差等,必须先进行路基处理,然后再施工路面。路基与路面施工交验有记录、有签字、未作交验的路基工程不进行路面施工。

3、材料质量与试验

材料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路面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尤其是就地采购的粗、细骨料的质量问题,是引起路面早期破损的重要原因

之一,因此,施工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面层粗骨料:其强度、磨光值、压碎值、磨耗值、粒径等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按反击式破碎机生产。骨料含泥量控制在允许值以下。沥青混凝土面层碎石,还进行PH值测试。为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掺配0.4%抗剥落剂。

面层细骨料:保证砂子粒级和清洁度,含泥砂子进行清洗。同一料场的砂子,每天供料都得试验(粒径、含泥量等),不同料场的砂子,必须及时试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准使用。

堆场:用于堆放面层骨料的场地,地面进行硬化并设有防污染的隔离措施和完善的排水系统。不同粒级的材料分别堆放,并留有一定间距的隔离带。

4、沥青砼拌和、运输、摊铺

拌和:拌和设备设置有自动称量进料、温度自控装置。施工前进行试拌,以确保拌和质量。

运输与摊铺:沥青混合料运输做好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措施。采用有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摊铺,摊铺机连续不断地摊铺以减少接缝。

碾压:严格掌握碾压(初压和终压)温度,碾压时掌握好速度,防止出现推挤裂缝。

机具组合及其它:拌和设备、摊铺机械、碾压机具、运输车辆的组合相匹配。施工过程中对拌和、出料、摊铺、初压、终压温度详尽记录,碾压完成后及时检测压实度和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返工重铺。

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完成后,检查面层有无推挤裂缝、碾压密度不足的局部松散区,以及存在个别石子松动和不平整处等,及时采取

补救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