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中学 蔡跃华
“环境创造心境,知识塑造人生”是本人在农村初中任教近七年来的真实感受。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好的心情,没有丰富的知识,主要存在着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落后,教育信息闭塞,学生素质偏低以及助学气氛不浓等各种困难。而针对化学学科,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以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育信息、学生素质等都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加之学科知识的抽象,所以在进行教与学关系的处理时,似乎有点让我们执教者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化学科教学质量,便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举足轻重的现实问题。本人现将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如何进行教与学关系的处理,作如下阐述:
一、注重化学教学在学生中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在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学科开设于第三学年,而学生在经过对包括物理在内的七、八个学科的学习之后,学习习惯基本定形,学习基础也基本确定。但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为化学教学无形地设置了一些障碍,这对于老师来讲,这时候一定要头脑清醒,看到长处,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化学学科的学制较短,且与实践、社会生产、生活等都联系紧密,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从零起步,注重对他们在教学中的全面性和普遍性,也就是说要把每一位学生都视为学习化学的优生,这样既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化学教学成绩。事实上,很多学生综合成绩一般,而化学科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比如,03—05级我校均实行了分层教学,而我所教的A、B两个层的班科化学成绩依然在所有学科中均遥遥领先。其中03级和05级的各一个B层班均在秋期期末考试中,居片区近30个班级中第八名,超过了一个A层班的化学成绩。这正是因为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普遍和全面性教学的结果。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教师的细心、耐心和自信心的考验。
二、根据学生、学校及各类资源的实际,注重对教法的灵活变通和对学生学法的正确指导,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教法的灵活与否,其实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即应因学而教,而不是因教而学。比如,对学生的“启发”,练习的“精讲”,知识的“活学”,学法的“引导”和“培养学生思考”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各种教法的良好方式。切忌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变“引导”为“代替”,“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等。
当然,农村的学校、学生、资源等较为落后的具体现实,也严重制约了教师的某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创新。一方面,农村学生对一些相关化学知识的见闻少得可怜,而在涉及到该部分知识时,理解起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这时教师应灵活变通,加强实践指导。比如,厨房煤气泄漏,为何不能打开抽油烟机,而“煤气”与“抽油烟机”对农村的学生来讲,几乎还是新事物,太新鲜却也太不熟悉,这就要依靠生活实践去指导教学。再比如,灭火器对农村学生来说也很不熟悉,这时教学就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出于对升学的愿望强烈,整天急于多做题,不论题的好与不好,他们认为做得越多,似乎收获就越大。这一点针对老师更要改变观念,我认为在备课环节中,备好学生的
作业也至关重要,一定要避免重复布置,大量布置。所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针对性要强。布置作业本来的目的是反馈教与学的相关情况,如果作业越多,学生就会自主学习变为被动学习,忙于应付。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理科教学更应注重思路的整理与归纳,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学法指导比大量的布置作业更有收效。学生的听课—作业—训练—考试—评讲一系列活动中,要求进行错题的收集与整理,我认为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有人说,“错误也是美丽的,错误了是一种资源”, 我想这也正是进行错题的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讲习题也应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其实就是留给学生一些自主思维空间。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过手,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杂、乱、多。对学生来讲,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加之内容的抽象性,学生掌握起来相当困难。这就要从基础着手,循序渐进,以便学生对基础知识更好的掌握。目前的学生普遍采用的是听、记、背、练的链式学习法,其实要夯实基础,老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为理想而学,为兴趣而学,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增加理解的成份。比如,化学用语极为抽象,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具,但学生很难掌握,如果学生掌握的不好,就好像高楼大厦失去了基石。对这部分知识老师应注重使学生过手,帮助引导和理解,增加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断。只有在基础牢固的前提下,才能继续学习和深钻,也才能有力提高化学教学成绩。在施教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等进行有意无意的培养。其中,自学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预习和回顾知识的习惯,一旦养成这两种习惯,学生自己就会发现知识、发现问题,思维也会更广、更活、更开阔,同时也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和创造知识。而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提纲和网络,然后自主评价,自主总结,自主复习。也就是说顺理成章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体现“自主”二字的特殊含义,我个人认为,作业的布置一定要精、少、切忌挤占学生过多的时间,打疲劳战,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师在教学时,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这更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化学教学质量。
伟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核心就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从这个角度讲,作为老师要不断的学习,随时创新。而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更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因为现在的教学,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教学信息还是评价教学的信息等,都应大量搜索和整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教为学服务,教为考所需。比如,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弄清目前教考形势,整合相关信息与资源,多多参照各种报刊杂志,与兄弟学校多在教学信息方面联络和共享等。我们任教初三化学的老师,一年一个轮回,一定要避免往年资料的重用滥用。如果把以前的资料当作样板,重复使用,老师就始终不能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无法得以创新,使知识老化,教学质量也就当然久提不高。我认为,作为一位创造型教师比作为一位经验型的教师,更容易适应学生,更容易提高化学教学成绩。在教育教学与现代化紧密联系的今天,我甚至过激的认为,创新才是教师的教艺之源泉、生存之根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