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病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来源:知库网
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标题

适应萎缩肥大增生脂肪变虎斑心玻璃样变坏死

液化性坏死脂褐素机化瘘化生

肉芽组织纤维性修复

瘢痕组织永久性细胞淤血缺血出血栓塞槟榔肝梗死

血栓形成蜂窝织炎化脓性炎症绒毛心败血症原发综合征异型性原位癌癌肉瘤 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风湿小体

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

肺肉质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假小叶气球样变性革囊胃点状坏死肝硬化新月体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49505152急性肾炎综合征大红肾大白肾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

标准答案

适应是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并得以存活的萎缩是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的细胞细胞器减少,功肥大是组织的实质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引起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增生是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脂肪变是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甘油三酯蓄积,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主要见于肝、心、肾等实质虎斑心是心肌脂肪变性时,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处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的暗红色心肌相间,状似虎皮

玻璃样变是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内或细动脉壁有蛋白质沉着和蛋白变性等,HE染色呈均质、红染、半透明状,是一组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所出现的细胞崩解、结构自容、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液化性坏死是坏死组织呈液态,并可形成坏死囊腔的一类坏死,见于坏死组织中蛋白质较少、脂质多或水解

脂褐素是细胞自噬溶酶体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的残体,位于细胞质内,HE染色呈黄褐色颗粒状,主要见于萎缩的细肉芽组织长入坏死组织、纤维素性渗出物、浓缩的脓液、组织内的血肿、血栓和异物等无生命物质并将其取坏死组织分离、排出,形成缺损。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即瘘。

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化生通常只发生在同是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较多的各种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观呈鲜红是指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坏死组织及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最后转化为以胶原纤维为瘢痕组织是由肉芽组织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上呈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镜下永久性细胞又称非分裂细胞。此种细胞出生后都无分裂、增生能力,破坏后则由纤维性修复完成。包括神经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局部组织器官的血量减少。血液从心脏和血管内溢出。

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慢性肝淤血时肝脏表面、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斑纹,形似槟榔。由于血流阻断引起的局部组织、器官的坏死。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以大量中粒渗出为特征,伴有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炎症。

见于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腔渗出的纤维素由于心脏的不断搏动,牵拉成绒毛状物,故称绒毛心。细菌入血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败血症。

见于原发型肺结核,由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构成。是指肿瘤组织与其起源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所存在的差异。是指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而未突破基底膜累及间质者。癌肉瘤是指一个肿瘤内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由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它的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也称机化性肺炎,是由于肺泡内渗出的纤维素未能溶解吸收,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实变,呈褐色肉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其共同特点是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而导致以右心室壁肥

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属细胞水肿。指在光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明、淡染,严重时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

弥漫浸润型胃癌其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

由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新月体主要见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其组成成分为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可见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性肾炎、膜性肾小球性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慢性肾炎综合征为各型肾炎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密度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肾小球肾炎的晚期改变。表现为双侧肾脏体积明显缩小,质量减轻,质地变硬,颜色

起病急,常突然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重症可有氮质血症或肾功能不全。常见于急性弥漫性增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轻到中度对称性肿大,被膜紧张,肾组织表面光滑、充血,肾脏膜性肾小球肾炎等的大体改变。双侧肾脏肿大,被膜紧张,肾组织表面光滑、充血、肾脏切面皮质略增厚。血尿、蛋白尿后、迅速出现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见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所属章节注意:多个关键字用 # 隔开1111111111111222233333334444455566667778888811111111

11111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