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表里的生物优教教案

来源:知库网
《表里的生物》优教教案

课题 表里的生物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8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 目标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8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 1、同学们,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天上飞的,有 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你见过表里的生物吗? 板书课文题目《表里的生物》,学生读。 导入 以问题导入,创设情境,学生初步质疑,2、本课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文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激发学习兴趣。 事,你了解作者吗?你课下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了吗?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 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 歌》等。 3、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生字,自读课文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新课 教学 方法识记生字、理解(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词语,体现学生学习书写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的主体性、主动性和(3)教师适当总结。 自觉性,可以提高自(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学能力,培养学生爱琴弦 清脆 添加 拒绝 恐怖 蟋蟀 写字、主动理解词语2、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的兴趣,教会学生正(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确的写字方法和理(2)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条理不明显,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设置障碍。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打下基础。 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 (板书:怀表有声音)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②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师帮助学生找到梳了。(板书:被迷住) 理结构的方法,帮助③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作者证实了自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己的猜测。 组织材料的方法。 ④作者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也不知说了多 久。(板书:见人就说) 三、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 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 里面。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设计意图 检查词语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导入 2、开火车读。 3、齐读课题《表里的生物》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能体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课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 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感2、再次阅读课文,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受到作者强烈的好奇3、指名反馈。学生结合课文相关的句子谈体会。 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趣。 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 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 新课 教学 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此环节用很多描写方法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体会的基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想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读出作者的好奇和儿童的那份天真。 法,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板书:心理描写 童真童趣) 可以感受作者的精神品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质。 叫得很好听……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文中的“我”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 认识世界,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 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充满了童真童趣。)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大段的心理、动作描写,集中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将要满足之时的紧张心情。)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形象。) 文章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语段,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共同感受童年的天真无邪。 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在体会这些语句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一是有提示语,易发现。二是没有提示语,难分辨,必须仔细阅读才行。 4、标点符号的特点。 冒号(冒号在本文出现了多次,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掌握冒号的规范使用)冒号的作用: (1)提起下文 (2)提取下文 (3)引起下文 (4)解释或说明 (5)总结上文 以第7自然段为例,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究竟是怎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呢?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描写要指导学生朗读好,并争取积累下来。 分号:并列的两个分句间的停顿,往往是为说明几个方面的内容时才会使用。第1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三、拓展练笔。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童年的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 1、思考: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学习课文中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写一写你儿时的一段经历或一个发现。 板书 内容 表里的生物 怀表 有声音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明确了中心,加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记叙生活也是写作练笔,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被迷住 心理描写 童真童趣 见人就说 教学反思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得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在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