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电气设计说明书
工程名称 PROJECT 装置名称 PLANT 装置地址 LOCATION 单元名称 UNIT 设计阶段 DES. STAGE
0
版次 REV.
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项目 公用工程
中国四川省南充市化学工业园区(河西片区)
110KV总变电所 详细工程设计
2013-11-19
日期 DATE
成品发布供现场施工
说 明 DESCRIPTION
编制 PREP’D
校核 CHK’D
审核 REV’D
本文件版权为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转让或复制给第三方.
第 1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目录
1. 概述 ................................................................................................................................................................ 3 2. 设计依据 ........................................................................................................................................................ 3 3. 设计范围、分工 ............................................................................................................................................. 3 3.1. 设计范围 ............................................................................................................................................................ 3 3.2. 设计分工 ............................................................................................................................................................ 3 4. 气象地址资料 ................................................................................................................................................. 3 5. 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 4 5.1. 供电电源 ............................................................................................................................................................ 4 5.2. 总变电所设计规模 ............................................................................................................................................ 4 5.3. 电气主接线 ........................................................................................................................................................ 4 5.4. 运行方式 ............................................................................................................................................................ 5 5.5. 短路电流计算 .................................................................................................................................................... 5 5.6. 主要电气设备、导体选择 ................................................................................................................................ 6 5.7. 站用电 ................................................................................................................................................................ 9 5.8. 总变电所布置 .................................................................................................................................................... 9 5.9. 照明 .................................................................................................................................................................... 9 5.10. 防雷及接地设计 ................................................................................................................................................ 9 5.11.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 10 5.12. 电缆敷设 .......................................................................................................................................................... 10 5.13. 电缆防火和阻止延燃设计 .............................................................................................................................. 10 6. 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 11 6.1.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 11 6.2. 微机监控系统 .................................................................................................................................................. 13 6.3.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 .......................................................................................................................... 14 6.4. 视频监视系统 .................................................................................................................................................. 15 6.5. 远动系统(至地调) ...................................................................................................................................... 15 6.6. 电能量计量系统 .............................................................................................................................................. 16 6.7.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 ...................................................................................................................................... 16 6.8. 通信设备 .......................................................................................................................................................... 16 6.9. 通信电源 .......................................................................................................................................................... 17 6.10. 直流电源系统 .................................................................................................................................................. 17 6.11. UPS电源系统 .................................................................................................................................................. 17 6.12. 二次设备布置 .................................................................................................................................................. 17 6.13. 二次设备防雷、接地设计 .............................................................................................................................. 17 6.14. 二次接线设计 .................................................................................................................................................. 17 6.15.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 .............................................................................................................................. 18 附表1‐国家标准 ................................................................................................................................................... 19 附表2‐行业标准 ................................................................................................................................................... 19 附表3‐主要安装图集 ............................................................................................................................................ 20 附表4‐气象地质资料 ............................................................................................................................................ 20
第 2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1. 概述
110kV总变电所(以下简称总变电所)为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达公司)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项目全厂供电;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项目共分三期建设,总变电所布置按一体化考虑,本期仅为二、三期预留位置;总变电所为有人值班变电所。 2.
设计依据
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项目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总体设计方案设计
(配套PTA实施)(2012年12月版)。 编号为南充-2013-002的《供电方案通知书》。
《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系统技术咨询报告(收口版)》。
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项目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基础工程设计文件。 详细工程设计阶段各专业条件。
国家标准规范,本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标准规范目录详见附表1-国家标准、附表2-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图集,本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标准图集目录详见附表3-主要安装图集。 3. 3.1.
设计范围、分工 设计范围
总变电所电气设计内容包括如下部分: 1) 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2) 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3.2. 3.2.1.
设计分工
与四川南充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充电力院)
1) 总变电所110kV进线电力电缆(包括晟达110kV总变电所内110kV GIS进线处的9个110kV插拔式电缆头、电缆接地箱)为南充电力院设计范围。 2) 在晟达公司厂区内的总变电所110kV进线电缆沟由南充电力院统一设计,双方交接面位置为总变
电所110kV配电室外墙处。 3) 化工园变至晟达总变电所的光缆为南充电力设计院设计范围。 3.2.2.
与下游装置变电所
与下游装置变电所设计交界面为总变电所围墙外1米。 4.
气象地址资料
详见附表4-气象地质资料。
第 3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5. 5.1. 5.1.1.
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供电电源 供电电源电压
供电电压为110kV。 5.1.2.
供电电源描述
由化工园变电站(220kV)引两回110kV电缆线路作为总变电所的两个主供电源,两个主供电源均具有带100%全厂负荷的能力。
由火花~化工园变电站的架空线“T”接一回110kV电缆线路作为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具有带100%全厂负荷的能力。 5.1.3.
供电电源短路容量
电源短路参数摘自四川南充电力设计有限公司2013年7月发布的《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 接入系统技术咨询报告(收口板)》,短路参数如下:
序号 1 2 3 4 5.2.
参数名称 系统标称电压
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 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
总变电所设计规模
1) 110kV配电装置:本期建设进线间隔3个、PT间隔2个、分段间隔1个、变压器出线间隔2个。 2) 主变压器:本期建设2台三相双绕组油浸风冷全密封有载调压变压器,容量为40MVA,额定电
压比为110/10.5kV。 3) 10kV配电装置:本期建设进线柜2面、PT柜2面、分段柜1面、隔离柜1面、出线柜28面。 4) 无功补偿装置:本期在两段10kV母线上分别设置1组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输出容量为2100kvar。 5) 两套10kV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系统。 5.3.
电气主接线
数值 11.2910.05
单位
备注
110 kV kA kA
2.49 kA 5.3.1. 110kV主接线
110kV母线接线方式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母线段编号分别为S101-110B1、S101-110B2,两段母线间设置分段断路器;两个110kV主供电源分别接于两段母线上,110kV备用电源接于S101-110B1上,两回主变压器出线分别接于两段母线上。 5.3.2. 10kV主接线
10kV母线接线方式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母线段编号分别为S101-10B1、S101-10B2,两段母线间设置分段断路器;两段母线分别由两台主变压器供电。
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为经消弧线圈接地。10kV配电方式为放射式配电。
第 4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5.4. 运行方式
5.4.1. 110kV系统
1) 方式一
两个110kV主供电源分列运行,分段断路器正常处于断开状态;两个主供电源、分段断路器间设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当一个主供电源失电后,分段断路器自动闭合,由另一个主供电源带全部负荷;当两个110kV主供电源全部失电后,手动投入备用电源,由备用电源带全部负荷。
2) 方式二
两个110kV主供电源并列运行,分段断路器正常处于闭合状态,备用电源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两个主供电源、备用电源设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当两个主供电源全部失电后,备用电源进线断路器自动闭合,由备用电源带全部负荷。
注意此运行方式需南充市供电局电力调度中心给予确认,否则不应按此运行方式运行。 5.4.2. 10kV系统
两段10kV母线分列运行,分段断路器正常处于断开状态,两段母线分别由一台主变压器供电;设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当一段母线失电后,分段断路器自动闭合。 5.5.
短路电流计算
5.5.1. 110kV系统
1) 最大运行方式 短路点(母线编
号)
S101-10B1 S101-10B2
短路电流(kA)
冲击电流
Ib
Idc
Iba
Ib
12.9912.99
0.01s 0.07s 4s Idc
Iba
Ib
Idc
Iba
8.54 15.54 12.13 0 12.138.54 15.54 12.13 0 12.13
35.27 13.12 16.56 21.1335.27 13.12 16.56 21.13
Ib: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Idc:短路电流直流分量;Iba:短路全电流有效值。
2) 最小运行方式
计算结果短路电流为2.49kA。 5.5.2. 10kV系统
1) 最大运行方式 短路点(母线编
号)
S101-10B1 S101-10B2
短路电流(kA)
冲击电流
Ib
Idc
Iba
Ib
31.7231.72
0.01s 0.07s 4s Idc
Iba
Ib
Idc
Iba
16.46 35.73 17.85 0 17.8516.46 35.73 17.85 0 17.85
98.17 36.86 43.78 57.2398.17 36.86 43.78 57.23
Ib: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Idc:短路电流直流分量;Iba:短路全电流有效值。
第 5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2) 最小运行方式 短路点(母线编
号)
S101-10B1 S101-10B2
短路电流(kA)
冲击电流
Ib
Idc
Iba
Ib
10.0110.01
0.01s 0.07s 4s Idc
Iba
Ib
Idc
Iba
6.21 11.78 10.01 0 10.016.21 11.78 10.01 0 10.01
26.84 10.01 12.59 16.0826.84 10.01 12.59 16.08
Ib: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Idc:短路电流直流分量;Iba:短路全电流有效值。
5.6.
主要电气设备、导体选择
主要电气设备、导体按选择《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设备选型同时满足
附表4-气象地质资料的要求,电气设备的抗震设防地震烈度均为7度。 5.6.1. 110kV配电装置
以下仅为主要参数,其他详见《110kV GIS间隔系统图》(40040EE-DW05-0001)。 序号 1 2 3 4 5 6 7
参数名称 类型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频率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技术参数 110kV GIS
备注
126kV 50 Hz
2000A 40kA 100kA
4s 5.6.2. 110kV主变压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参数名称 变压器类型 额定电压比(高压侧/低
压侧)
额定容量 额定频率 冷却方式 绕组联结组别 调压方式
技术参数
油浸式双绕组有载调压降压变压器
110/10.5kV
备注
40MVA
短路阻抗电压百分值 14%
自然油循环风冷(ONAF)
50Hz YNd11 有载调压
调压范围 110±8×1.25% 污秽等级 III级
第 6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5.6.3. 110kV中性点成套装置 序号 1 2
参数名称 隔离开关 交流无间隙 氧化锌避雷器 放电间隙
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为72.5kV,额定电流为630A 额定电压:60kV,持续工作电压:48kV;标称放电电流:1.5kA;8/20μs雷电残压:
144kV 由制造厂根据变压器中性点绝缘、氧化锌避
雷器参数给出最终间隙长度
备注
3
5.6.4. 10kV配电装置
以下仅为主要参数,其他详见《10kV开关柜系统图》(40040EE-DW07-0001)。 序号 1 2 3 4 5 6 7
参数名称 类型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频率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技术参数
户内金属铠装式,断路器及操作机构为手车
式,手车为中置式结构 (以下称10kV开关柜)
详见40040EE-DW07-0001
备注
12kV
50Hz 40kA 100kA
4s 5.6.5. 10kV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系统
10kV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系统分类为相控式、随调式,补偿后残流不应大于3A。
由接地变压器(带其它负载)、消弧线圈、控制消弧线圈工作的控制器、保证成套装置正常工作的相关辅助设备以及小接地电流选线装置。
1) 消弧线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参数名称 类型 额定电压 最高工作电压 额定频率 额定容量 额定电流 电流调节范围 冷却方式 绝缘等级
技术参数 干式消弧线圈 10/√3kV 备注
12/√3kV 50Hz 630kVA 0~105A 自然冷却 F级
105A 污秽等级 III级
第 7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序号
参数名称
技术参数
备注
2) 接地变压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参数名称 类型
高压侧绕组额定电压 额定高压侧绕组容量 低压侧绕组额定电压 额定低压侧绕组容量 短路阻抗电压百分值
额定频率 冷却方式 调压范围 空载损耗 负载损耗 调压方式 绝缘等级
技术参数
树脂绝缘干式Z型变压器
备注
10kV 1000kVA 0.4kV 4% 自然冷却 ±2×2.5%
315kVA 50Hz 绕组联结组别 ZN,yn11
1100W 无励磁调压
F级
2800W 污秽等级 III级
5.6.6. 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
总变电所两段10kV母线各设置一套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共两套,使110kV进线处功率因数补偿到0.95以上;每套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分三组自动投切,分组安装容量分别为1000kvar、800kvar、600kvar。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动热稳定与10kV开关柜一致。电容器、串联电抗器、真空接触器、放电线圈、隔离开关、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由制造厂成套供货。
电容器采用浸渍式全膜电容器;电容器额定电压为11/√3kV;电容器接线型式为单星型。 串联电抗器采用干式三相铁芯铜绕组电抗器;额定电抗率为5%。
真空接触器采用投切电容器专用高压真空接触器;电气和机械使用寿命不少于100 万次;额定电流为400A;额定热稳定电流为6kA(1s);额定峰值耐受电流为15kA。 5.6.7.
导体选择
1) 软导线、硬导体截面按工作电流、工作电压、短路电流、工作环境条件等选择。 2) 110kV电力电缆按工作电流、工作电压、短路电流、敷设环境条件等选择。
3) 10kV电力电缆按工作电流、工作电压、短路电流、敷设环境条件等选择;10kV电力电缆按短路
热稳定校验的最小截面为95mm2。 4) 0.38kV电力电缆按工作电流、工作电压、短路电流、敷设环境条件等选择。
第 8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5.7. 站用电 1) 站用电电压
系统标称电压为0.38kV。 2) 变压器
总变电所不设置专用的站用电变压器,采用在接地变压器设置低压侧绕组的方式,接地变压器低压侧绕组额定容量为315kVA。
3)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站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为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低压系统接地型式为TN-S系统。 4) 主接线
母线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正常分列运行,各带50%负荷;设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当一段失电后,分段断路器自动闭合,由一台接地变带所有负荷。
5) 配电方式
站用电配电方式为放射式配电。 5.8.
总变电所布置
总变电所为独立设施区域,内部主要建有110kV配电室、主控楼、10kV配电室、10kV电容器室,其中尚有主变压器安装区域、事故油池及消防道路等,四周设围墙。
110kV电力变压器均采用露天布置。本期建设2台110/10kV铜芯双绕组有载调压风冷主变压器,其建设场地预留4台110/35kV(其外形尺寸按照75MVA考虑)电力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因场地受限,电力变压器之间需设置防火隔墙。
110kV配电装置采用(GIS)SF6组合电器,安装在独立的(单层布置的)建筑物内。
10kV配电装置采用中置式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连同10kV电容器补偿装置及(用于所用电配电的)低压抽屉式开关柜均设置在与主控楼相连的(二层结构的)10kV配电室内,建筑物的一层为电缆室,其中成套消弧装置安装在此电缆室。
总变电所内设置主控楼10kV配电室为同一建筑物。主控楼部分设有电气主控室、所用电变配电室、通讯机柜间、空调机房、电缆竖井及各种功能房间,如,办公室、值班室、备品备件间、护具间、储物间、茶水间、更衣室及洗手间等。 5.9.
照明
照明设计详见《室内照明平面图》(40040EE-DW24-0001)和《室外照明平面图》(40040EE-DW24-0002)。 5.10.
防雷及接地设计
5.10.1. 防雷
1) 接闪器
总变电所设置4根30米高独立避雷针塔,用于保护户外安装的110kV主变压器、10kV共箱母线;
第 9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110kV配电室、10kV配电室、主控楼上均设置避雷带作为接闪器。具体详见《直击雷保护范围图》(40040EE-DW23-0001)和《防雷接地平面图》(40040EE-DW23-0003)。
2) 引下线
引下线设置详见《防雷接地平面图》(40040EE-DW23-0003)。 3) 防反击、感应措施
防反击、感应措施详见《防雷接地平面图》(40040EE-DW23-0003)和第5.11条。 4)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要求详见《防雷接地平面图》(40040EE-DW23-0003)。 5.10.2.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
根据《交流电气装置接地》(DL/T 621-1997)的要求,总变电所需设置均压带,用于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详见《主接地网平面图》(40040EE-DW23-0002)和《防雷接地平面图》(40040EE-DW23-0003)。
其他具体要求详见《防雷接地平面图》(40040EE-DW23-0003)。 5.11.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5.11.1. 设备绝缘
总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耐压水平均按《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选择。
5.11.2. 过电压保护措施
1) 110kV GIS进线间隔、110kV母线上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2) 110kV主变压器中性点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和放电间隙。 3) 10kV进线柜、10kV母线上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4) 0.4kV母线上加装浪涌保护器。
5) 直流屏、UPS、EPS的进出线上加装浪涌保护器。 5.12.
电缆敷设
110kV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沟的敷设方式;10kV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桥架的敷设方式;0.38kV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采用电缆沟、电缆桥架结合的敷设方式。 5.13.
电缆防火和阻止延燃设计
1) 对于消防、直流操作回路电源等回路电源电缆采用耐火电缆,本工程其他电缆均采用阻燃电缆。 2) 下列位置设置阻火封堵:
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 电缆(桥架)贯穿隔墙、楼板的空洞处; 电缆沟穿墙处;
第 10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10kV共箱母线穿墙处。 3) 下列位置设置阻火墙:
公用主沟道的分支处;
多段配电装置对应的沟道适当分段处。 4) 阻火封堵、阻火墙的耐火极限时间不低于2小时。 6. 6.1.
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采用微机型。110kV进线、主变压器、分段、母线差动微机保护测控装置、110kV总变电所故障录波装置均单独组屏安装;10kV微机保护测控装置、10kV母线备自投装置均就地安装10kV开关柜上。配置原则按《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2-2008)和《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配置。
以下仅对110kV保护屏做描述,其他详见《保护计量图》(40040EE-DW36-0001)。 6.1.1. 110kV进线保护屏配置 6.1.1.1. 微机保护装置
110kV进线保护配置由南充电力院最终确定。 序号
保护功能
与地区变电站匹配
动作形式
备注
6.1.1.2. 110kV进线测控屏配置
1) 模拟量输入最低要求配置 序号 1 2 3
进线三相电流
110kV母线PT三相电压 进线PT单相电压
描述
数量
备注
3 3 1
2) 开关量输入输出最低要求配置 序号 1 2
开关量输入 开关量输出
描述
数量 不少于40不少于20
备注
第 11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6.1.2. 110kV主变压器保护测控屏配置 6.1.2.1. 微机保护装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保护功能
本体轻瓦斯 本体重瓦斯 本体油温高 本体油温高高 本体压力释放阀 有载开关重瓦斯 有载开关压力释放阀 纵联差动保护 间隙零序过电流保护 零序过电流保护
高压侧复压闭锁过电流保护 零序过电压保护 过负荷保护
低压侧复压闭锁过电流保护
动作形式 信号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录波信号
信号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录波信号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录波信号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录波信号 t1时限跳110kV分段断路器、t2时限跳两
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信号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录波信号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录波信号
信号
跳两侧断路器、启无扰动快切、录波信号
备注
6.1.2.2. 测控装置
1) 模拟量输入最低要求配置 序号 1 2 3 4
描述
110kV侧三相电流 110kV母线PT三相电压 10kV母线PT三相电压 10kV侧三相电流
数量
备注
3 3 3 3
2) 开关量输入输出最低要求配置 序号 1 2
开关量输入 开关量输出
描述
数量 不少于48 不少于20
备注
6.1.3. 110kV分段保护测控屏配置 6.1.3.1. 微机保护装置
序号
保护功能
动作形式
备注
第 12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1
母线充电保护
跳分段断路器、录波信号
6.1.3.2. 测控装置
1) 模拟量输入最低要求配置 序号 1
描述
110kV分段三相电流
数量
备注
3 2) 开关量输入输出最低要求配置 序号 1 2
开关量输入 开关量输出
描述
数量 不少于32 不少于12
备注
6.1.3.3. 电压并列装置
配置一台母线电压并列装置。 6.1.3.4.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配置两台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用于第5.4条两种运行方式下的自动投切。 6.1.4. 110kV母线差动保护屏配置
110kV母线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接线。
110kV母线差动保护按不少于9条回路考虑(2回进线,6回出线,1回分段),母线差动保护配置消除死区、断路器失灵保护,母线差动保护应带电流互感器饱和判据。 6.1.5.
故障录波屏配置
配置一套故障录波装置,主要参数如下:
1) 模拟量输入个数:72个,电压8个,电流64个; 2) 开关量输入个数:144个; 3) 交流电流输入:1A;
;100V(零序电压); 4) 交流电压输入:100/√3V(相电压)5) 额定频率:50Hz;
6) 额定直流电源电压:220V; 6.2.
微机监控系统
总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为全厂微机监控系统的一个子站,按有人值班设计,通过两台远动通讯装置将
信息上传至全厂微机监控系统主站。
第 13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6.2.1. 系统设备配置
1) 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结构,主要由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构成; 2) 站控层设备:包括一台操作员站(兼服务器)、两台远动通讯装置、两台通讯管理机等。 3) 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光电转换器等。
4) 间隔层设备:包括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电能质量检测装置、SF6环境监测系统、小接地电流选
线装置、有载调压开关控制器、消弧线圈控制器、微机消谐装置、无功功率控制器、电能量采集装置等。 5) 时钟同步装置:设置一台卫星对时装置,装置配置双时钟接收器,同时接收北斗和GPS对时信号。 6.2.2.
系统网络结构
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双网结构,详见《微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图》(40040EE-DW35-0001)。 6.2.3.
系统软件
操作员站(兼服务器)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 6.2.4.
系统功能
微机监控系统能实现对变电所可靠、合理、完善的监视、测量、控制,具备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全部远动功能,具备与全厂微机监控系统主站和地调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
具体功能按《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49-2001)设计。 6.3. 6.3.1.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 组成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包括:防误主机、模拟终端、电脑钥匙、通信设备、机械编码锁、电气编码锁、接地锁、遥控闭锁装置、解锁钥匙;本项目防误主机采用工业级计算机,模拟终端采用用计算机显示器。配置与监控系统通信接口采用以太网口,通讯规约应满足与微机监控系统通信要求。 6.3.2.
网络结构
详见《微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图》(40040EE-DW35-0001)。 6.3.3.
功能
1) 具有防止误分、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
防止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等防误功能。 2) 可正确模拟、生成、传递、执行和管理操作票。 3) 可正确采集、处理和传递信息。
4) 符合防误程序的正常操作应顺利开锁且无空程序,误操作应闭锁并有光、声音或语音报警。声音
或语音报警在距音响源50cm处应不小于45dB,光报警应明显可见。 5) 具有电磁兼容性。
第 14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6) 内存应满足全部操作任务的要求。
7) 具有就地操作及远方遥控操作的强制闭锁功能。 8) 具有检修状态下的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功能。 9) 具有与高压带电显示装置连接的接口。 10) 具有GPS对时和自检功能。
11) 能实时接收来自监控系统的遥信量及由电脑钥匙返回的虚遥信量,确保所开操作票的正确性。 12) 能与视频监视系统联动。 6.4. 6.4.1.
视频监视系统 组成
视频监视系统包括:视频工作站、视频服务器、高速球形摄像机、固定定焦彩色摄象机。 6.4.2.
网络结构
详见《微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图》(40040EE-DW35-0001)。 6.4.3.
功能
1) 视频图像采集和处理功能。 2) 视频显示功能。 3) 控制功能。 4) 报警功能。 5) 图像存储回放功能。 6) 网络通信功能。 7) 与安防系统接口功能。 8) 系统安全管理功能。
9) 与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联动功能。 6.5. 6.5.1.
远动系统(至地调) 远动系统设备配置
配置两台远动通讯装置,测控单元与总变电所内微机监控系统合用。 6.5.2.
远动信息采集
远动信息采集采用“直采直送”的原则,直接由保护、测控单元采集经远动通讯装置发送至地调。 6.5.3.
远动信息内容
1) 遥信
110kV进线、分段、110kV主变压器出线断路器状态。
第 15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110kV进线、分段接地开关状态。 110kV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开关状态。
110kV进线、分段、110kV主变压器、母线保护动作信号。 110kV进线保护装置故障信号。 2) 遥测
110kV进线、分段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 110kV主变压器出线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
6.5.4.
远动信息传输
远动通信方式采用调度数据网和专线远动通信两种方式,调度数据网采用DL/T 634.5104-2002规约,专线远动通信采用DL/T 634.5101-2002规约。 6.6.
电能量计量系统
6.6.1. 110kV进线电能表配置
根据《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系统技术咨询报告(收口版)》,两个110kV主供电源的设置计量考核表;备用电源设置关口计量表,按双表配置。 6.6.2.
其他回路电能表配置
110kV主变压器、10kV进线、10kV馈线电能表按《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3-2008)进行配置。 6.6.3.
电能量采集装置
设置一台电能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110kV进线、主变的电能量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地调;电能量采集装置与上级调度端的电能量计量主站系统数据通信采用无线拨号访问方式和电力调度数据网两种方式。 6.7.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
根据《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系统技术咨询报告(收口版)》,为与地调数据网连接总变电所配置一套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数据网接入设备由1台接入路由器、2台三层交换机和2台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组成。 6.8. 6.8.1.
通信设备 光通信设备
》,总变电所配置一套光根据《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系统技术咨询报告(收口版)
通信设备(SDH、PCM)。具体配置详见《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系统技术咨询报告(收口版)》。 6.8.2.
调度交换机
总变电所不设置调度交换机,采用在PCM上接入调度录音电话的方式实现与地调通话。
第 16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6.8.3. 综合数据网接入设备
总变电所不设置综合数据网接入设备。 6.9.
通信电源
总变电所配置两套48V(100A)高频开关电源,每套配置1组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每组蓄电池容量为100Ah。每套电源配置主机屏、直流配电屏各一面。 6.10.
直流电源系统
直流电源装置主要由交流输入回路、浪涌保护器、充电装置、蓄电池组、测量仪表、电池数据采集模块、直流输出回路、降压装置(可选)、开关状态采集模块、绝缘检测装置、电压监察装置以及微机监控装置等单元组成。详见《直流系统图》(40040EE-DW08-0004)。 6.10.1. 直流系统标称电压
直流系统标称电压采用DC220V。 6.10.2. 蓄电池组数
总变电所配置2组100Ah蓄电池组。 6.10.3. 充电装置
总变电所采用高频开关充电装置,且配置2套充电装置。每套充电装置配置4+1个10A充电模块。 6.10.4. 直流系统接线方式
总变电所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6.10.5. 直流馈电网络设计
直流馈电网络采用放射供电方式。 6.11. UPS电源系统
总变电所配置三套UPS电源,容量均为10kVA,后备时间均为30分钟。 其中两套UPS电源主要为微机监控系统服务器、工作站、通信网络设备供电。
另外一套UPS电源主要为电信专业设备供电,电信专业设备为火灾报警系统、扩音对讲系统、网络通信设备。 6.12.
二次设备布置
详见《主控室电气设备布置图》(40040EE-DW19-0003)。 6.13.
二次设备防雷、接地设计
(40040EE-DW23-0003)。 二次设备接地设计详见《防雷接地平面图》在各种装置的交直流电源输入处加装电源防雷器。 6.14.
二次接线设计
二次接线设计按《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设计。
第 17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6.15.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按保护、测量、计量要求配置,并应满足《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的要求。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参数详见《110kV GIS间隔系统图》(40040EE-DW05-0001)和《10kV开关柜系统图》(40040EE-DW07-0001)。
第 18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附表1-国家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附表2-行业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标准编号 DLT 5002-2005 DL/T 5044-2004 DL/T 5103-1999 DL/T 5136-2001 DL/T 5222-2005 DL/T 5352-2006 DL/T 5390-2007 DL/T 620-1997
标准名称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备注
标准编号 GB 50016-2006 GB 50034-2004 GB 50052-2009 GB 50053-1994 GB 50054-1995 GB 50055-2011 GB 50057-2010 GB 50059-1992 GB 50060-2008 GB/T 50062-2008 GB/T 50063-2008 GB 50065-2011 GB 50160-2008 GB 50174-2008 GB 50217-2007 GB 50227-2008 GB 50229-2006 GB 50260-1996 GB 50343-2004 GB 50556-2010 GB/T 12325-2008 GB/T 12326-2008 GB/T 14285-2006 GB/T 14549-1993 GB/T 15543-2008 GB 4208-2008 GB/T 4728.1~13 -2005~2008
标准名称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工业企业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规范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备注
第 19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标准名称
专业SPEC版次Rev.
电气0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标准编号 DL/T 621-1997 DLT 814-2002 CECS 31-2006 CECS 106-2000 SH/T 3027-2003 SH 3038-2000 SH 3060-1994 SH /T 3082-2003 SH 3097-2000 SH/T 3116-2000 SH/T3131-2002
备注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 铝合金电缆桥架技术规程 石油化工企业照度设计标准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电力设计技术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工厂电力系统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炼油厂用电负荷设计计算方法 石油化工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规范
附表3-主要安装图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图集编号 94D101-5 06D105 03D201-4 96D301-1 98D301-2 03D301-3 06D401-1 99(07)D501-1 02D501-2 03D501-3 03D501-4 91D701-2 04D701-3 04D702-1 96D702-2
图集名称 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 电缆防火阻燃设计与施工 10/0.4kV变压器室布置及变配电所
常用设备构件安装
备注
线槽配线安装 硬塑料管配线安装 钢管配线安装 吊车供电线路安装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2007年局部修改版)
等电位联结安装
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
接地装置安装 封闭式母线安装 电缆桥架安装 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安装
常用灯具安装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
110KV变电站分册(2005)
附表4-气象地质资料 序号 1
年平均温度 年最高温度 年最低温度
要素
气温(干球温度)
单位 ℃ ℃ ℃
数值 待定 待定
备注
17.8 第 20 页 共 21 页
文件名 DOC No. 文件号 PR No. 电气设计说明书 惠生:40040EE-DP01-0001 成达:40-90-0400-01-001 数值
专业SPEC版次Rev.电气0 序号 2 3 4 5 6 7
要素
极端最高温度 极端最低温度 最热月平均温度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最冷月月平均温度 年平均日较差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最热月14 时平均 日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大气压 年平均大气压 夏季平均大气压 冬季平均大气压 风向、风速 年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基本风压 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日最大降雨量 雪
最大积雪厚度 其他 年平均日照 地下水位深度 土壤性质及酸碱度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土壤电阻率 土壤热阻系数
埋深处0.8米最热月平均地温 年雷暴日 地震烈度 海拔
单位 ℃ ℃ ℃ ℃ ℃ ℃ ℃ % % % % %
备注
41.9 -3.4 26.7 31.3 5.9 6.0 待定
77 75 81 56 100
hPa 978.1 hPa 985.7 hPa 968.8
m/s 1.1 m/s 18.3 kN/m2
待定
mm 999.3 mm 177.4 小时 m m Ω/m ℃ 度
待定 待定 无 待定
cm 10 1191.7 15~105 24.6 6
d 28 m 309.7 第 21 页 共 2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