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人与海(节选)》教材深度解读

来源:知库网


《老人与海(节选)》教材深度解读

重点赏析

赏析句子

1.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鲨鱼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然出现在太阳底下。

明确: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凶猛的来势和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眼前,朴素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语言,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它鲜明地体现了海明威的文字特点,如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和形容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等。

2.“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明确:这句话是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1 / 6

3.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鱼银色的体侧,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顶上。棍子敲上去的时候,他觉得像是打在坚韧的橡胶上,但他也感到了坚硬的骨头。趁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他又狠狠地打在鲨鱼的鼻尖上。

明确:这里所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多用动词,鲜明生动。它将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这些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这种感情作者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显示了海明威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重点解读

1.第1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1)这里的环境描写用云的聚散预示气候的变化,暗示着圣地亚哥的处境将变得很严峻。“老人知道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则说明老人航海经验十分丰富。(2)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知道自己将面临严峻的处境,这为下文老人遭遇鲨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硬汉精神”--次次击退鲨鱼的侵犯作了铺垫。

2.第3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鲨鱼?有何作用?

明确: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外貌描写和对比的手法,描写鲨鱼游速之快,体型之庞大,牙齿之锋利,着力渲染它的敏捷异常、凶猛异常,为下文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作铺垫。作者笔下的老人面对有着强大战斗力的鲨鱼,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和紧张,反而异乎寻常

2 / 6

地对鲨鱼充满了欣赏和赞美之情。这里也从侧面暗示,老人身经百战,乐观坚强。

3.老人精疲力竭时他想“是什么把你给打垮了呢”,接着他说“没有什么把我打垮,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请说说这句话蕴含怎样深刻的哲理。

明确:(1)这是老人的内心独白,自己和自己对话。老人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却又相信自我的力量,他相信被消灭的是马林鱼,而不是自己。他还相信纵然是失败,也无愧于心。老人在精神上没有败给鲨鱼。

(2)老人对待失败有一种毫不气馁的精神,他在此时已经非常淡然,明白一旦给打败,事情也就容易办了。他平静地接受失败,平静地接受生活的苦难甚至不幸。自己出海太远,与鲨鱼的斗争中船也受到损坏,老人尽可能把船修好,灵巧地开回港口,重新再来。

(3)当初争强好斗的欲望牵引着老人“走得太远”。结果碰到了鲨鱼,丰收在望的喜悦被随之而来的灾难代替,老人开始明白这其实并不怪鲨鱼,而是应该归咎于自己的欲望。

(4)当初老人出海捕鱼时有整整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终于捕到一条大鱼,却遇到了鲨鱼。经过多次搏斗,马林鱼被鲨鱼完全吃掉,老人又变成一无所获。当战斗已成往事,辉煌也已逝去,他突然明白其实他什么也没失去。

精读感悟

写作特点

1.以对立面之强来反衬人物性格之强。

3 / 6

作品中无论是大马林鱼还是鲨鱼都是凶猛而强悍的,不好对付的。节选部分写出了鲨鱼的凶残和贪婪,但写鱼是为了反衬人,旨在表现老人孤身斗鲨鱼,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不退缩、不屈服而顽强斗争的英雄性格。例如当加拉诺鲨出现的时候,主人公也惊得“呀”了一声,但他仍然做好对付加拉诺鲨的准备,说“加拉诺鲨,来吧,加拉诺鲨”,表现了不畏强敌、敢于迎接挑战的斗争精神。

2.写实手法,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

首先,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英雄形象神化,从物质和力量的角度来看,他并非不可战胜的。他顽强、自信,但也能充分认识到对手的强大和斗争的艰难。比如,文中写老人刚杀死了一条鲨鱼而疲惫不堪时,忽见另两条鲨鱼又袭来了,“‘呀!’他大声叫起来。这个字眼是无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种声音,像是一个人感觉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钉进木头里的时候不由自主发出来的”。当老人上岸后,拖着疲倦的身子由岸边回到他的小棚屋,路很近,可他不得不歇了五次。这些描写都真实地反映了斗争的艰苦。也正因为这样,才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3.独白式的心理刻画,使形象丰满。

书中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些独白,将人物在悲壮的搏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生动、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也便于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的独白,既能很好地揭示题旨,又能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疑难解析

1.为什么选文开头,老人把手浸在海水里,尽量保持头脑清醒?

4 / 6

明确:老人在与大马林鱼搏斗中已经受了伤,他是在八十五天后才钓到马林鱼的,然后被这条大鱼拖了两天两夜,不断地被鱼掀起的大浪摔倒在船上,脊背被吊索勒得生疼,两手血肉模糊。所以选文开头,老人把手泡在海水里,尽量保持头脑清醒。

2.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圣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老渔夫圣地亚哥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本文选取的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文章的结尾是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回到了家,那么你认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甲生:圣地亚哥最后遭遇了无可挽救的失败。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圣地亚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五个回合的搏斗后,他一无所有,“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

乙生:圣地亚哥是一个胜利者。大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他不屈服于命运,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5 / 6

丙生:老人是行动上的巨人。无论结果是怎样令人悲哀,他都没有屈服和退缩。在三天两夜的搏斗中,老人一直都很自信,并坚持着一条生命法则:“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为什么打不败他?一个真正的人,在逆境中也是一名顽强的硬汉。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大鱼和鲨鱼妥协,他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生命价值在追捕大鱼和与鲨鱼作斗争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