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
2018年6月8~9日,第十三届亚洲传媒论坛在
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移动互联与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英文期刊GlobalMediaandChina编辑部、艺术学部、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和宏碁中国共同承办。论坛
“媒体·艺术·文化”,云集来自中国本土和主题聚焦
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及荷兰等海外传媒学术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国文化产业的前沿业界开拓者以及权威媒体界人士等150人,围绕当下数字化时代媒体、艺术和文化的新呈现方式和自身与他者的
理论的推进和前沿多重关系,积极吸纳方法的创新、
实践的展示,就传媒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并达成了更加广阔的集体认知,开创
的发展催生出新的数字媒介、文化形式和艺术表达,
开始重塑传统媒体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格局。他还指出,面对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亚洲范围内的学界和业界需要凝聚力量,聚焦于媒介和艺术的相关文化分析和文化理论,开创自己的创新理念和研究方法,并且创新理念和模式,将研究成果推广至全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和颠覆传统媒体的功能,并塑造着人们新的生活面貌。通过媒介的数字化发展,人们的现实生活正在呈现出新的创意文化,汇集虚拟和显示、共在与抽离、情感和理性等融合景观,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增添新的生动性和创造性。针
对这种与时俱进的生活景观,此次论坛不仅汇集亚洲传媒论坛的历史主办方和承办方,并纳入了正在“走出去”的由中国传媒大学与美国SAGE(世哲)出
了更大的合作空间。版公司合作、具有国际视野的英文期刊Global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MediaandChina编辑部和推进中国传媒前沿领域廖校长对论坛的主办方、承办方和亚洲传媒论坛的急速发展的电子竞技产业的投资企业宏碁中国。会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肯定了亚洲传媒议汇集产、学、研各领域人才,形成合力,围绕艺术和论坛的学术价值和对亚洲传媒业发展起到的推动性数字媒体、文化产业、创意阶层、全球化的亚洲、流行力量。他突出强调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技术
音乐与青年文化以及数字娱乐与电子竞技等六大问
!!!!!!!!!!!!!!!!!!!!!!!!!!!!!!!!!!!!!!!!!!!!!!(接上页)
2019年第2期国际学术动态例跟大家分享这座废弃厂房的遗产活化工作是如何通过DIBO联动的方式来对景德镇的城市品牌进行放大并推广的。
此外,本届论坛还从学术视角下探讨了区域品牌的发展与前景,多位青年学者参与了学术研讨,专家团也通过后续的专题研讨为区域品牌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在大融合、大传播、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区域
收稿日期:2018-12-31
对整体规划与品牌构建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品牌
资产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区域认识到,富有内涵、具有好感度的城市品牌,可以直接拉动城市在经济、文化、政治外交领域竞争力和
城市如此,国家亦如此。区域品牌研影响力的提升。
究是提升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建立共享价值,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
10
题进行了五场有关传媒学术的主旨研讨。与此同时,会议并行召开了两场关于电竞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分论坛。
新媒介艺术文化的核心在于技术背后人的认知和媒介表达,创新作为其中的重要推力成为全球范围内探索媒介、艺术和文化互动发展的着力点。因此,本次论坛的主旨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亚洲地域内传媒前沿的创新性技术、产业、文化等成果,挖掘传媒业新的可能性,并为传媒业界和学界带来有益的启迪。同样作为主办方的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也指出,传媒艺术在进行传统文化承继的同时,也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进行着新数字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创新。
会议分论坛从行业实践的新动向入手,着眼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先锋领域———
电竞产业的发展和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延平致辞祝贺高校电竞联盟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成立,并强调此次分论坛将实现投射到当下传媒前沿电子竞技的现状,探讨和挖掘电竞产业和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亚洲传媒论坛”是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年度国际学术论坛,从2003年至今已举办十三届。为了顺应数字时代的媒介变革、数字文化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和新媒介技术文化所孕生的新艺术等新的生态,此次论坛以国内外学者演讲和相互研讨的方式集中探讨了亚洲媒体和艺术的文化分析和文化理论质询,同时集中展现了中国前沿实践创新的成果。国内外学者围绕“全球创意实践与理论”“、文化消费和音乐产业”以及“亚洲创意产业与创意阶层”进行了主旨研讨,并与分论坛汇聚业界前沿人才对中国电子竞技文化产业相关发展进行了集中阐释。(1)全球创意实践与理论
由中国传媒大学段鹏教授主持的“全球创意实践与力量”主题研讨聚焦于全球范围内数字化时代媒体产业发展呈现出的新传媒现象,尤其是音乐领域的新表征和一些问题,并突出探讨了其背后的道
德力量、
权力资本和内容创意。针对数字化音乐产业背后的道德力量,来自英
国伦敦大学的KeithNegus教授在其关于
“音乐产业中的唱片价值和道德经济”的演讲中指出,道德经济的思路是数字音乐繁荣的的重要原因。随着信息技术与移动电信公司进入媒体和文化产业,数字联合
社科经纬企业正在形塑音乐产业的发展。音乐产业怎么样进行传播,怎么样进行推广,以及音乐人、唱片公司、出版商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道德经济思路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以此能够开发音乐价值,建立起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实现相关艺人的创意性开发。
针对传媒文化数字化改变背后的权力资本,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教授将自己的视角放置在“中国的演出经济与文化中介”上。他指出全球化背景之下本土文化消失和音乐现场消失的现象,但同时也指
出受众对于DIY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
即生产链与表演业务和本地相融合,增强创意城市的地方创意,保留当地的声音特性和发展模式。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应当建立起一个道德伦理秩序,在政府的文化政策支持和推动下,开创音乐产业的融合化价值,寻求新形势下的文化赋能,进而丰富大众的生活。针对数字文化的新内容,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JeroendeKloet教授在其题为“含混的创造力———全球化中国创造力和独创性”的演讲中强调了当下“创意”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为何在意识形态力较强的中国创造力是含混的和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开发创造力。他认为,“含混”的创造力是指不经意间产生的灵感,能够展现出全球和跨泛亚文化的特质,这种创意的实践没有作为一种单一的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连接的区域,是一种现代化的创意实践。对于中国未来的含混化创意发展思路,他将其分为了过渡编
码化、
分子、根茎化三个方面,即从传统艺术中走出来,融合当下新艺术形式,创造众多文化,并自主诠释世界,激发人们无限的创造力。日本东京大学MoriYoshitaka教授回应了以上
学者的看法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他认为,我们怎样去思考传媒文化领域数字资本化很关键,应当抱着辩证的批判性思维看待这种新的渠道和资本方式。他
在总体上持乐观性看法,认为以上的学者所提及的
道德经济思路、
DIY文化、含混的创造力正在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进一步形成产业、资本化而带
来收入。
(2)文化消费与音乐产业由中国传媒大学梁岩教授主持的“文化消费与音乐产业”主题研讨聚焦于新的数字化生态下媒体行业思路、文化消费、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的转变,为我们看清当下传媒文化的格局提供更加全面的思路。
11
2019年第2期国际学术动态社科经纬针对数字化生态下媒体行业思路的变化,日本东京艺术大学MoriYoshitaka教授分享了他的一个
研究网络的项目———
PMRN后媒体研究网络项目。他指出,新的数字文化时代可以借用具有全球视角的
“后媒体理论”来研究新现象,即融合传统和数字化转变、
集体和个体的主观性、多地区的参与度,开拓多元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连接历史和现代,建构新数字生态下新世界。与此同时,后媒体的研究也需要一种批判性的现代性的视角,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中。
针对急速上升的全球文化消费现象,韩国首尔国立大学Eun-meeKim教授从超连接社会的文化消费入手,指出了数字媒体技术和媒介发展下人们日常生活的媒体化现象,网络文化消费者正在寻找通过媒介使用来建立文化资本的另一种方式。他进一步提出了体验艺术,即现在的受众以一种更加主动的方式去体验文化,不断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仅是媒体的用户而是成为媒体的传达者,推动着网络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重新建构。
针对传媒业生产模式的变化,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PartrikWikstrom教授研究了从1990年~2015年间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流行音乐数据,阐述了“数字化与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动态”的发展和变化。他认为,数字化时代产生了很多数据,我们应当动用这些数据对多样性主体作出贡献。就分析方法而言,我们可以承继传统方式,即主要关注对于某一时期不同方面和不同时期具体方面的分析;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多样化指标的分类,抓取关键点,进而运用这些指标去看相关事务的多样化形式,进而得出一些假设或结论,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对音乐经济的供给或需求方面的复杂性影响。20针对媒体产业的新走向,韩国圣公会大学19HyunjoonShin教授针对近些年在全球突围的韩流
年第文化,就
“韩国音乐产业兴起之后”发表了演讲。他指2期出,最初的韩流是韩国的电视剧,后来才有了韩国流行音乐的崛起,从而带动了韩国文化、韩国风格和韩
国国品牌的流行。
对于这种演变过程,韩国政府倾向于际内容产业的说法,它反映了人们渴望去构建一些国学术家文化产业的库存或者资产。韩国的文化产业依据动行业推广这样的一些逻辑,积极利用互联网—移动态媒体的病毒式营销、与全球和地区广告搭售相关的B2B策略以及推进亚洲地区尚未开发的市场路径进
12
行合法化的出口和营销,超过了文化外交的范畴,提供了廉价的音乐在线服务形式,同时也开拓了海外市场。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JustinO’Conner教授作为回应人对以上四位演讲人的主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
1989年出现了数字化连接,现在全球的人开始彼此相连,我们能够去打造我们的社交网络。我们需要拿到一些指标去了解整个世界的文化,去了解人们到底需要什么,而不能让其被打造的平台资本化所拥有和控制。
(3)亚洲创意产业和创意阶层
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文春英教授主持的“亚洲创意产业和创意阶层”主题研讨不仅从宏观的层面关注亚洲创意产业实践和对西方实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同时关注微观层面创意行业内部的阶层状态。
文教授也探讨了不同国家间的创意实践合作,并对亚洲创意产业的经济模式发展作出了研究性的思考。
针对宏观层面的亚洲创意产业实践,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JustinO’Conner教授探讨了“一个文明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
。他指出,创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特征,已经从文化的行业拓展到了社会日常生活的很多其它部分。对于创意产业这种文化的新自由化,应当辩证地看待西方社会在其商业化的过程中转换是“经济的想象”还是对创造性劳动的
剥削。
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寻求一种针对于事实的真假而不是意识形态约束性质的创意性来开创其社会整合度。
针对微观层面创意行业内部的个体生存状态,香港浸会大学YiuJaeguen副教授将视点放在了音乐产业中从事创意生产的个人,特别是女性的相关
方面。
他从女性工作者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出发,解释了为何媒体人很多都是单身女性,他们和创意性工作有什么联系,等等。他认为,在中国的语境下,单身女性需要去应对性别不平等和不安稳、不稳定的状况,她们现在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能够拥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我们要关注她们日常的奋斗和快乐,并探究在不稳定时代人们应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
针对全球领域不同国家的创意实践合作,韩国东国大学HanJaeguen教授重点研究了“英国、韩国和中国的跨国现场音乐产业合作”问题,分析了文化行业的背景以及所处阶段、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
竞争力,并具体讲述了韩国媒体行业巨大资本历史性的被控制过程,解释了其对于亚洲媒体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措施,以全面的市场数据准确地把握整个文化行业的市场走向。
针对全球领域内备受欢迎的综艺节目,英国利
物浦大学UmHeakyang副教授着眼于
“全球的形式和本土的内容”
,就韩国的音乐真人秀、亚洲价值和媒介的跨国主义进行了演讲。他指出,韩国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出口是一种跨国资本的流动,也是创意的一种流动。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运用当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从而更加适合当地观众的口味也是一种创意性的改变,可提高文化的参与性。韩国圣公会大学HyunjoonShin教授作为回应人归纳并分享了自己在该领域的见解。他表示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正在失去原创性,这种源自于东方传统的文化产业应当是和西方价值表达不同的文化产业。他指出创意行业的问题在于创意的个性和政策的自上而下性存在着矛盾。最后,他表达了自己对于创意性市场的看法,表示自己不认可亚洲价值即企业创造这个概念,认为创意的独立和自主性很重要。与此同时,他表示自己赞同创意产业的基础是一些个人制作者的扩散,需要重视质量和公平。
(4)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会议分论坛围绕论题充分探讨了中国文化产业前沿电竞领域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电竞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推进电竞产业的举措。
中国传媒大学吕欣副教授和李萌博士分别详细介绍了开展电竞人才校内培养的计划和高校电竞联盟的相关工作进展,对未来学校培养国内电竞产业的技术人才报以很高的期望。宏碁中国副总裁暨消费业务总经理王楠表示,在国家对于电竞产业发展不断地大力支持和拥有庞大用户规模的游戏市场的背景下,作为全球领先的电竞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宏碁中国,已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设置了全国首家电竞实验室,并表示将继续为高校学子提供专业的设备环境与赛事策划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参与到中
国高校电竞联盟的筹备和“教”
、“学”、“研”的人才长远规划中。
此次亚洲传媒论坛也将视线投射到“跨国际理
社科经纬解亚洲创意实践”的议题上。2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知名期刊的编委及著名学者就打造亚洲跨文化传播与创新实践领域的高水平国际期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针对国际高水平期刊的打造,与会者提出了期刊需要跨学科和跨国界的学术视角的发展,提高其实践和理论的独创性,尤其是捕捉亚洲语境中实践和理论的创造性。期刊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于论文能否进入ESCI、SSCI等国际性权威数据库,因此在引用率、权威性等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打造国际性期刊需要注意不同国家的语境问题、语言问题和论文评审的机制,需要去除西方注意视角,广泛吸纳全球人才,集中全球化贡献,收录多元化高质量的论文,建立起一个开放公平的评议进程,并实现论文的开源化,贡献中国智慧。
针对当下中国学术如何走出去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段鹏、罗青和张磊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本乾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姜飞教授和清华大学金兼斌教授就“全球化中国的媒体与传播”论题进行了研讨。针对推进中国学术资源走出去”问题,为促成真正的国际教育,在国际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传媒大学与美国SAGE(世哲)出版公司合作,以中国传媒与世界研究为主题,推出以中方为主导、同时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期刊GlobalMediaandChina,研究内容涉及新闻与传播、传媒艺术与技术、公共关系以及文化与创意产业等大传播领域。专家们对于期刊的现状、发展和未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对打造国际期刊面临的问题从文章质量、受众习惯、专家评审、宣传推广、团队协作以及学术环境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规划。
针对文化产业的前沿发展和现状,会议分论坛也进行了针对电竞产业发展的圆桌研讨。电竞行业宏碁中国副总裁王楠、消费业务单位市场管理处总经理雍晓波、相关合作伙伴和电竞联盟高校及部分产业负责人,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动画与数字
媒体艺术学院的相关教授围绕电竞教育教师培育、电竞教材编写、宏碁与高校合作等相关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为中国传媒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期待学校和行业在人才培养和资金设备供给方面形成合力,助力电竞文化产业发展。
13
2019年第2期国际学术动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