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虽有嘉肴》导学案

来源:知库网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执教:王烈锋 班级:17级4班 时间:2014年11月23日上午第二节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方法虽有初浅了解,但由于文言词汇量不多,加上自身学习资料缺失和查阅资料的工具有限,自主学习文言文还有难度。

【学习重点】1、2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时建议】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将自己积累的字、词工整地书写在下面)

3、读课文4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桌相互督促指导完成阅读)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用铅笔划在书上)

示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5、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正。

三、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2、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归纳小结

1、主题归纳

2、文言现象归纳

3、小结、朗读。

【课堂反馈检测】

一、整体感知

1、《礼记》又叫《______》。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______编撰。《学记》选自《______》,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____________的论著。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2、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二、翻译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虽有嘉肴( ) 2、虽有嘉肴( ) 3、虽有嘉肴( ) 4、不知其旨也( ) 5、虽有至道( ) 6、虽有至道( )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8、教然后知困( ) 9、然后能自反也( )

10、教学相长也( ) 11、学学半( ) 12、不知其善也( )

三、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故曰:教学相长也。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虽有嘉肴 古义: 今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五、主旨理解。

《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课后学习】

15、背诵、默写课文。

16、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