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知库网
理论 LiLun 求知导刊 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 2018年6月 Jun.201 8 文章编号:2095—624X(201 8)1 6—0049—02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研究 宋敏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增强师生的“教”与“学”热情,还有利于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纵观当下,国内 高校师生关系并不密切,师生情感淡漠、民主性等问题较为突出。文章以重庆某高校为样本进行了关于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 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今高校师生关系整体比较淡漠,这是由于传统的尊师重教观念背后的不平等关系理念,缺少交流沟通 平台等原因造成的。结合调研成果,文章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理念,希望通过促进师生增强交往意识,搭建交往平台,改 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07 作者简介:宋敏(1988一),女,四川遂宁人,助教,重庆交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某工科高校的师生关系现状进行了调 查,发出样本]000份,回收892份。 教师与学生基于教育过程顺其自 然构成的关联即是师生关系。它属于社 造个性朋友圈,而大部分教师不使用或 较少使用社交软件。另外高校即使开展 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但教 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却少之又少。不仅 如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辅导员往往 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由学生干部负 会人际关系范畴,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多层次性,是一个完整的关系体系。教 离不开师生关系的支持。因为隶属于社 会关系范畴,其难免会受到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 数据反馈显示,现如今高校师生关系淡 漠,学生对老师的熟知度仅限于本专业 的学生中发现学生干部与老师的关系要 比普通学生更加密切,这反映了现如今 高校师生关系存在交往对象不对称现 师实现教育目标和学生实现学习目标都 授课教师或者本专业学院领导。在调查 责实施具体活动,他们参与但却未深入 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师生 关系发展不平衡受到交流契机、双方个 性、社交能力等因素影响。 本文采用开放式问题形式对师生 会道德氛围,对其影响颇为显著。 师生关系不属于单一关系,它是 由各层次关系相互连接形成的关系体 系。具体来看,其包含三种关系,一是 师生间的工作关系,二是师生问的心 象,普通学生不能够主动去与身边的老 师进行交流,他们与老师之间存在一定 的距离感,而学生干部则不同,他们因 其职责所在,所以能够很好地处理与老 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学生干部与老师应主动去拉近与普 通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关系的距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对影响师生 关系最主要的因素这一项问题做出了自 己的回答,81%学生认为,影响师生 关系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个性与教师 的个人魅力,还有18%左右的学生认 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7l%的 同学反映师生不平等关系、存在鸿沟是 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尊师重道自古以来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根深蒂固的尊 师重道的思想导致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 理关系,三是师生间的个人关系。所 谓工作关系,主要指师生按照国家既 有规定落实教育任务而形成的客观关 离感。 系,在三种关系中,此关系属于最基本 形式。而心理关系则主要指师生双方 中姿态过高。 “智如泉涌,行又可为仪 表者,人之师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 也”在这样的教学格局下。教师必须是 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往 来情感关系。其既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 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则必须“唯师命是 从”,被动地接收着老师讲授的知识。 任感,又有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 离,推动教育效果显著提升。根据学生 对象差异,教师可选用不同的情感态 度,形成的教育效果也不同。从教师的 角度来看,和学生建立相异的情感关系 果。个人关系则是在非约束状态下形成 的非正式组织关系。它最大的优势是缩 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但是个人关系必 为,影响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 此外“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 的教书育人能力。由此可见,现如今高 父”“天、地、君、亲、师”等传统理 校大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肯定不仅仅局限 念导致师生双方不可能处于平等的地 于其教书育人,更在乎的是教师的个人 乐观的学生,他们相处起来更加容易,然 而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交 位。师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 被管理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摒 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想要的教育效 魅力。教师也反映对于那些性格外向、 弃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关系,并严格限制 政治连带关系,主张发展“尊师爱生”的 新师生关系。此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互动 上明确指出,我国应打造与社会主义国 049 流与沟通的几率则大大减少。 此外调研发现95%的学生认为师 后学生喜欢使用网络社交软件,注重打 须掌握分寸否则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 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法对重庆市 生交流沟通平台缺乏。具体体现在90 沟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理论 LiLun 求知导刊 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 2018年6月 Jun.201 8 文章编号:2095-624X(201 8)1 6-0050—02 FDM型3D打印机常用材料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刘扬开 , 陈裕君 (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2.清远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清远51 1800) 摘要:ABS和PLA材料是FDM型3D打印机常用的耗材,两种材料的性能上存在差别,使用时所表现出的打印模型局部翘起、 层间裂痕、断丝、堵塞喷头、气味、拉丝等现象也有差别,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根据ABS和PLA材料不同的性质提出了一些 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模型打印的成品率,为使用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ABS材料;PLA材料;FDM型打印机;模型打印问题 中图分类号:TH145.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02 作者简介:刘扬开(1989一),男,广东韶关人,助理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加工工艺。 维CAD模型经过分层处理,利用打印 一、引言 艺应用最为广泛,其工作原理是将丝状 的热熔性材料加热熔化后通过微细喷头 挤出,按切片模型逐层沉积黏结。FDM 型的设备制造成本低、易操作,虽打印 机进行逐层打印堆叠,最终得到实体模 型的过程。根据逐层打印的原理,3D 打印技术也可分为多种成型工艺,常见 的有:光固化成型(SLA)、选择性激 光烧结(SES)、熔融沉积制造(FDM)、 三维印刷成型(3DP)等。 3D打印技术是集机械工程、计算 机、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实体制 造技术、数控技术及新材料等多位一 体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前景广 泛,被视为推动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 新技术。所谓的3D打印是将零件的三 精度稍差,但所使用耗材便宜、设备维 护简单,总体性价比高,因此受到了广 大用户的青睐。 FDM型工艺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无 其中,熔融沉积制造(FDM)工 情相一致的核心价值体系。而在这一价 值体系中,平等、和谐与民主非常关 键,它们对平等对话的教育体系的建立 高校要注重宣扬包容原则,鼓励师生之 间相互尊重、包容对方的差异。相较于 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 校中的师生关系并未达到优良状态,并 学生,高校教师更应具备主动接纳的宽 且具有师生双方对师生关系满意度都较 容精神,这是教师和学生构筑和谐师生 低的特点,师生之间缺少主动了解沟通 关系的重要前提。唯有教师尊重和包容 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进而建立 的意识,缺乏沟通的能力和平台,因此 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响应 时代号召,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和谐师生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师 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高度重视师生 沟通平台的搭建,打造和谐师生关系,从 而促进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范爱雪.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 生相互尊重和爱护,双方民主平等,相 互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调查研究表明,90%的学生认可 起良好的情感关系。这也要求高校教师 要注重信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 其他能力,理解学生提出的见解,准许 关爱型的教师,因为这类教师更具有亲 和力,更易接触,更愿与学生交流和沟 通。师生间要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老 学生发生非原则性失误,并采用相应的 措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提高其认知 能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5):25. [2]李英鹏.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 科技信息,2009(7):208. [3]姚 静,冯述芬.高等学校师生关 系初探[J].今日科苑,2009(6): 258. 师对待每位同学一视同仁。师生间彼此 分享成功、失望、快乐等,彼此间相互 适应对方并从对方处获得启发等即是情 感交流。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是 一此外,教师要避免给学生贴标 签,鼓励并引导学生改正自身的错误,使 学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自信。但值得注 意的是,在遵守包容原则接纳学生、宽 种彼此人格上互相尊重、情感上有所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时应严格遵守 容学生时,不可纵容学生。即但凡发现 学生的思想言行不当,教师都要予以禁 止和批评,以便学生能深刻认知并改正 沟通的师生关系。 [4]袁丹丹.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4):36-38. 人本原则和包容原则。德国哲学家莱布 尼茨曾用两片叶子的不一致性比喻人 之性格的不一致性。故而高校在打造和 谐师生关系时,应注重尊重师生的个性 自身的错误。对于教师而言,热爱学 生是其和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 础。唯有其爱被学生感知,学生才能与 之和谐相处,并积极学习。 [5]牛瑾瑞.论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师生 关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 (1):149-151. 差异、思想差异和情感差异。这也要求 05O 在高校关系体系中,师生关系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