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案例分析

来源:知库网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案例分析

湫坡头中学 王朝晖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数学知识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补救的功能。这就要求数学作业的布置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这就要求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是因人而异,是多样化、科学化的。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堪入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造成的,只有精心设计作业,并进行及时反馈,才能更好的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多样化、科学化设计不仅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使教师能够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通过对学的了解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为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本文就从对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科学化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从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前期问卷调查中反映出本校目前在作业布置上存在的问题:1、学生数学基础差,水平也良莠不齐。2、应付差事,抄袭现象严重。3、计算能力差,对学好数学没有足够的信心,学习毅力不够。4、教师目前布置作业种类单一,评价方式单一),通过案例论证初中数学作业进行科学化分层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案例:

《平方差公式》是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第一个乘法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当某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时,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得出结果;认识到平方差公式只是一个工具,可以使运算简化,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在教学时我先与学生进行抢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然后

- 1 -

让学生从几组特殊的多项式乘法入手总结归纳出平方差公式,再通过代数与几何验证,最后应用于计算当中。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整体思想。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分为辩一辩,填一填,用一用,以及课堂拔高练习四个档次,让不同阶层的学生都有有能力完成练习,有获得成就的愉悦。

本节课内容学习完之后,自习课布置作业,我发现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很快的把作业做完,无所事事,但是基础差的学生就在一道题上抓耳挠腮,磨磨蹭蹭,在我的观察之下,我发现那些学生不会去括号,不会移项……他们的问题欠的太多,每天发的作业不是欠就是抄。鉴于这样的学生实际,我在问卷调查之后以及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档次,并给学困生组配了优等生带他们,同时告诉他们分类并非歧视,而是想更好的帮助他们,好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我的工作。而且我设置了滚动制,也就是说教学中的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一个月的作业中都能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就可以进入高一组的级别。高一级别的分组中有学困生的也可以退到下一个级别分组中去,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生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我根据各组的成绩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探索性作业。凡是本课时必须完成的作业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等生不做,中等生和学困生必须人人做。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有所提高;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应运方面有所提高;学困生则能保证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采用分类评价的方式测评学生,对学困生判分适当的放松,对优等生判分适当的从严,在

- 2 -

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等生和学困生可以适当的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在考核时也分层次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拔高题,基础题只供学困生完成,中档题和拔高题中等生和优等生都要完成。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