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竹园

来源:知库网
竹园

在清代郑板桥的竹石的诗中这样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了竹的坚定。在唐代郑谷的竹诗中这样写道: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写出了竹的翠绿。而今我步入宽敞的竹园,感受到的又是另一番清新,是一种拥抱自然的感觉。细雨过后,竹园里那错落有致的翠竹,更让我钟情。

走进竹园,独自徘徊在竹园幽深的小径上,忽然见到甲山林立,群山的旁边,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竹园里的羊肠小道蜿蜒曲折,漫不经心地散步于林间小径中,小径旁是石子砌成的路沿。我认真地欣赏着园里的翠竹。细雨滋润后的竹,翠绿欲滴,微风徐来,迎面送我缕缕幽香,竹叶卷着露珠,慢慢地舒展开来,大多竹竿直耸云霄,竹色映照着青山绿水,小径也被翠色染绿了,好似烟雾朦胧,好一个竹园。好一个去处。

我流连忘返于青山绿野之中,端直的竹节,中空的竹心,无不使我豁然开朗。抬头凝望远处,却见不远处青竹血染翠竹。我一阵失神,不禁想起那美人儿湘妃洒泪斑竹的民间传说,美人儿的碧血染翠竹甲山,妃子当年的遗恨至今留存在翠竹之上,也不禁想起这句诗“斑竹一枝千滴泪”使人愁断

肠,即使是寻常之语也尽显真情。又说古人对竹的喜爱,可并非一般般,清代名士郑板桥偏爱竹,每每乔迁新居,必然会种竹,他常自言自语道:“何可一日无此君!”郑板桥认为竹有君子之风范,就如人的高风亮节,竹竿中空,就如人的虚怀若谷,让人敬佩。我步入另一片竹林,在这有着繁华几的红楼,红楼处于翠竹林中,尽显清雅,去红楼的小路上,路两旁的翠竹带总带给你别样的感觉。“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也许只有具备了这样意境的人才能成为这竹园的主人,这有这样意境的人才愿意在纷扰的社会中保持这一方净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