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6

来源:知库网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6

一、单项选择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围绕着( )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展开的。

A.外部平衡 B.内部平衡 C.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 D.规模经济 3.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 ) A.货币贬值程度 B.国际收支状况

C.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D.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4.要素密集度可借助于( )来说明。 A.社会无差异曲线 B.需求曲线 C.等产量曲线 D.供给曲线 5.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前提是( ) A.跨国公司面对一个完成竞争市场 B.跨国公司面对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 C.跨国公司具有特殊优势 D.跨国公司能延续垄断优势

6.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属于( )。 A.研究与开发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土地密集型 7.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有( ) ..A.产品差异理论

B.重叠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

C.相互倾销理论

8.购买力平价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是( )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中第一次系统阐述的。

A.勒纳 B.卡塞尔 C.凯恩斯 D.多恩布什

9.国际贸易中发生“悲惨的增长”的条件有( ) A.产品需求弹性较高

B.产品需求弹性非常低

1

C.产品供给富有弹性

D.产品需求弹性无穷大

10.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 ) A.有利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 B.不利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不变 D.生产者的产品价格将下降 二、判断题

1.固定汇率制是一种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并保持不变的汇率制度。( )

2.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两国生产中存在着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

3.国际投资可以看作是一种国际交换,即用一种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商品去交换另一种资本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商品。( )

4.要素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

5.倾销是大型垄断企业从国外市场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有效途径。( )

7.国际贸易有损于进口国生产者福利水平,因此对进口国的净福利影响是负的。( )

8.汇率超调模型在长期强调商品市场的价格粘性。( ) 9.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是一种一般均衡分析。( )

10.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不会实现影响均衡产量或均衡收入的目的。( )

三、名词解释(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掠夺性倾销

3.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 4.重叠需求

四、简答题(4小题,每题7分,共28分) 1.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有哪些条件?

2.试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意义。

3.“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参加国总是有益的,而对不参加的国家也不会造成损失。”请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分析。

2

4.简述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 五、计算题(1小题,共10分)

假设某一行业(X1)需要另两个行业(X2和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a21=0.2,a31=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1、t2和t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 X1的有效保护率。

(1)t1=30%、t2=20%、t3=10%; (2)t1=30%、t2=20%、t3=40%; (3)t1=30%、t2=50%、t3=10%。 六、应用分析题(1小题,共10分)

试用内部化理论说明为什么那些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能力且能连续推出创新成果的企业,比那些研究与开发能力较低偶尔有创新成果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内部化动机。

《国际经济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0小题,共10分

1.B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A

3

二、判断题,10小题,共10分

1.× 2.× 3.× 4.√ 5.× 7.× 8.× 9.× 10.√ 三、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答:掠夺性倾销是指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了或摧毁了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了这个市场之后,再提高价格。这种倾销的目的是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3. 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的增加。当关税同盟中一个国家的某些产品被进口产品所替代时,就会产生贸易规模扩大现象,并使同盟内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员国福利增加,因为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生产更强。

4. 重叠需求是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从而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四、简答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答:(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1分) (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1分)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1分) (4)规模收益不变。(1分)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1分) 如果5个条件同时成立,那么,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2分)

2.答: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来自发达工业化国家制成品出口的猛烈冲击下,为保护本国新生的制成品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对制成品进口征收关税也许是必要的(2分)。

这是因为,由关税保护所造成的可能只是一种短期的损失,假如本国的新生产业能够因此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那么以这种短期损失来换取长期的利益还是值得的(3分)。

即便如此,发展中国家在推行这一政策时,仍然要时刻注意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所保护的是不是真正的幼稚工业,它们的成长性又究竟如何?(1分)第二,有没有比关税更好的,也就是说成本更低的保护方法?如给其以

4

税收补贴,或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等方式来促进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1分)。

3.答: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参加国并非总是有益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1分)。以关税同盟为例。如果一国未来的关税同盟伙伴国的生产成本不高于世界价格,则该国参加关税同盟总是有益的,因为这时有贸易开辟效应而没有贸易转移效应。但是如果未来伙伴国的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则会同时出现贸易开辟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如果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开辟效应,则其参加关税同盟可能会有损失。当然,如果考虑到组成关税同盟后的动态效应,则问题就会更加复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一国参加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并不总是得益的,也可能会有损失(3分)。

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不参加的国家也有可能造成损失(1分)。仍以关税同盟为例。如果其他国家结成了关税同盟后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原来从该国进口的商品改为从同盟成员国进口,则留在同盟外的国家就有可能受损。如果同盟内部因为结成同盟而扩大市场,产生更强的竞争能力和规模效应,则留在外面的国家更有可能受损(2分)。

4.答:亚历山大将贬值对收入的直接影响概括为闲置余额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5分),弗里茨·马克卢普等经济学家还提出了资源重置效应(2分)。

五、计算题(1小题,共10分) 解:

ERPTaiti1aii1i1nn100%30%aiti1aii1i122 (1分)

30%(0.220%0.510%)70%(3分)

1(0.20.5)30%(0.220%0.540%)ERP20%(3分) 21(0.20.5)ERP1ERP330%(0.250%0.510%)50%(3分)

1(0.20.5)六、应用分析题(1小题,共10分)

答:因为对于前者来说,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高产率决定了对外出售其成果的较高频率,这意味着它通过外部市场实现这种交易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4分)。此判断与实际经济生活中对外直接投资与研究开发正相关的事实相吻合(2分)。一般来说,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实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而研究与开发实力较低的企业则更倾向于通过发放许可证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4分)。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