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4期 2010年l2月 湖南交通科技 V01.36 No.4 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20l0 文章编号:1008—844X(2010)04—0060。04 20 m跨匝道桥现浇连续箱梁满堂支架设计 及施工要点 肖国平 (湖南吉怀高速湘西工作站,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介绍了20 m现浇箱梁碗扣式支架设计与验算过程,提出了支架搭设、预压方法 及施工要点。 关键词:现浇箱梁;满堂支架;支架设计;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U 445.4 文献标识码:B O 前言 吉怀高速公路吉首东互通Gk0+777.4 G匝道 桥桥长为474.88 m,共22跨。上部构造:(2×20+ 36+2 x20)m+(3×20+18.3+17.5+21+20)m +(3×20)m+(3×20+2 X28+2×20)131 4联连续 用压路机进行静压,然后在其上浇筑20 em C }昆凝 土进行硬化。 1.2垫木 基底处理完毕后,在硬化后的混凝土面上摆放 方木,其中土质基底在C 混凝土表面按线路纵向每 0.9 m摆放20 em X 15 cm方木,方木长度为 12.4 m。在搅拌站场地内及沥青路面处摆放12 em X 15 cm×30 em小方木,小方木纵向间距为0.9 m, 现浇箱梁,其中第一联与第四联为预应力现浇箱梁, 第二、三联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梁。并在0号 台、5号墩、l2号墩、l5号墩及22号桥台处分别设 有伸缩缝。该桥上跨吉首东互通c匝道、B匝道、常 吉高速、D匝道、J匝道及T匝道。 该桥第一联、第四联上部结构采用c如预应力钢 筋混凝土,箱梁梁高分别为1.9 tn和1.6 m,均采用 单箱二室断面结构;第二联、第三联采用C柏普通钢 筋混凝土,箱梁梁高均为1.4 m,第二联采用单箱二 室断面结构,第三联采用单箱四室断面结构。混凝 土总方量3 872.5 m 。由于该桥预应力箱梁结构跨 横向在腹板及梁中间间距缩短为30 cm,其余为 90 em。方木及垫木应平稳、固定。 1.3碗扣式满堂支架搭设 垫木摆放完毕后,在其上进行碗扣式满堂支架 支立,支架立杆顺桥向间距为0.9 m,横桥向在箱梁 腹板及梁中部间距为0.3 m,梁底板及翼板下间距 为0.9 m,横杆间距为0.6 m,立杆按高度每1.2 m 加设纵横向水平钢管以联接,以保证支架稳定性。 径较大,施工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具有一定代表性, 故仅对20 in预应力连续箱梁支架的设计及施工要 点加以介绍。 另外,为加强其稳定性,在纵向每4道增设剪力撑一 道,横向每4道增设剪力撑一道。立杆顶部加可调 托顶,托顶上摆设12 em×15 em方木,方木按桥梁 纵向间距为30 em,横向为30 em或90 em。 1.4模板制作及安装 1 施工技术方案 该桥现浇箱梁采用碗口式满堂支架进行施工。 1.1基底处理 1)箱梁外模采用1.22 m x2.44 rll x 1.8 cm竹 胶板进行制作,内模采用1.22 In×2.44 tn×1.2 em 竹胶板进行制作。 2)现浇梁的模板由侧模、内模、底模和端模组 成。为便于制作及安装模板,模板均采用优质竹 胶板。为保证模板刚度,竹胶板背面肋板采用5 em x 5 em方木加强,方木纵横向间距为3O elTI× 30 cm。 1)对土质基底先进行翻松平整,然后用20 t以 上压路机进行碾压平整,碾压后的平整度不大于 ±30 mm,压实度应不小于93%,然后在其上浇筑 15~20 em C, 混凝土进行硬化。 2)对于搅拌站内基底先用平地机进行刮平,再 收稿日期:2010-09・l1 作者简介:肖国平(1973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建设管理。 4期 肖国平:20 m跨匝道桥现浇连续箱梁满堂支架设计及施工要点 纵梁截面抵抗弯矩: =bh /6=0.1×0.1 z/6 =1.667 X10一 m ; . 2 强度与刚度验算(按第四联七跨连 续计算) 2.1模板强度、刚度验算(只验算腹板下模板) 该桥外模采用:1.22 m x 2.44 m x 1.8 em竹 纵梁跨中弯应力:占=M/W=1.805/(1.667× 10 )=10.83 MPa<[ ]:12 MPa。强度满足要 求。 胶板进行制作。 2.1.1每米宽模板荷载计算 1)模板自重:口=0.134 kN/m ; 2)腹板下混凝土重量:6=1.6 m x2.6 kN/m =41.6 kN/m ; 3)施工荷载:C=2.5 kN/m (取均布荷载); 4)混凝土倾倒荷载取2.0 kN/m ,振捣引起的 荷载取2.0 kN/m ,取d=4.0 kN/m ; 5)每米宽模板荷载为:q。=(0+b)X 1.2+(c +d)X 1.4=59.181 kN/m 。 2.1.2强度验算 模板跨中弯矩:g:ql /8=59.181×0.31/8 =0.666 kN・m(模板底部纵向方木间距为 0.3 m); 横板截面抗弯矩: =bh /6:1×0.018 /6= 5.4 X10一 m : 则横板跨中应力: =M/W=0.123 3 X10 kN/ m =12.33 MPa; 查表知:1.22 m x 2.44 m x 1.8 em竹胶板强 度为72.25 MPa,因 =61.67 MPa<[6]=72.25 MPa,模板强度满足要求。 2.1.3挠度验算 横板截面惯性矩:,=bh /12=1×0.018 /12= 4.86×10 m ;竹胶板弹性模量:E=10.56× 10 MPa,则: ’ =5q1L4/384E/=5 X59.181 X 10 X 0.34/(384 X 10.56×10 X 4.86 X 10一’)=1.216 X 10~m= 0.122 mm<[ =L/400=300/400=0.75 mnl,刚度 满足要求。 2.2纵梁(10 till×10 ClU方木)强度与刚度验算 2.2.1荷载计算 纵梁自重:6.5 kN/m X(0.1 X0.1)=0.065 kN/m,则每1 m荷载为: q2=[(0.134+41.6)X 1.2+(2.5+4)X 1.4] X0.3+0.065 X1.2=17.832 kN/m。 2.2.2强度验算 纵梁跨中: l/2:92 /8=17.832 X0.92/8= 1.805 kN・m(纵向支架间距90 cm); 2.2.3挠度验算 松木弹性模量:E=4×10 MPa; 截面惯性矩: =bh /12=0.1 X0.1 3/12=8.33 X 10一 m : f=5q2L4/384EI=5×17.832×10 X0.9 / (384×4 X 10 X 8.33×10一 )=58.497 9×10 / (12 794.88×10一 )=4.572×10~m=0.457mm< [Jr]=L/400=0.9/400=2.25mm。刚度满足要求。 2.3横梁(10 till×10 tin方木)强度与刚度验算 2.3.1荷载计算 1)纵梁传下荷载:P:17.832 X 0.9= 16.049 kN; 2)纵向横梁方木自重:q =0.065 kN/m×1.2 =0.078 kN/m。 2.3.2强度验算 横梁弯矩:M=q3L /8+PL/3.5=0.078× 0.32/8+16.049×0.3/3.5=1.377 kN/m; 方木截面抗弯矩: =bh /6=0.1 X 0.1 z/6= 1.667 X10一 m ; 横梁应力: =M/W=1.377 X 10 N・m/ (1.667 X 10一 m )=0.826 X 10’N/m =8.26 MPa <[6]=12 MPa。强度满足要求。 2.3.3挠度验算 松木弹性模量:E=4 X10 MPa; 截面惯性矩:,:bh /12=0.1 X0.1 3/12=8.33 ×10一 m : 厂=5q,L4/384EI+P /55E1=5 X0.078 X 10 X 0.34/(384×4 X10 X10 X8.33 X10一 +1.377 X 10 ×10。/f 55 X 4 X 10 ×10 X 8.33 X 10一 )= 3.159/(12.795 X 10。)+37.179/(1.833×10。)= (0.247+20.283)X 10一=20.53 X 10一m= 0.021 mm。  ̄llf<[f]=L/400=300/400=0.75 mm,刚度满足 要求。 2.4支架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验算 2.4.1荷载计算 1)横梁传下的荷载:P。=16.049×0.9/0.3+ 0.145×0.9=48.278 kN。 2)9 m高支架自身荷载:P2=0.074×9+ 62 湖南交通科技 36卷 0.074 X(0.3+0.9)X 9/0.3=3.33 kN,立杆荷载 为:P:P1+P2:48.278+3.33×1.2:52.274 kN 地基处理方法及材料相同,预压荷载取桥跨的最大 <55 kN(横杆步距30(3m)。 2.4。2强度验算 荷载。根据预压结果,得出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沉降 量及弹性变形与荷载的关系,设置支架预拱度,并为 其他桥跨提供依据。 4.1.1预压荷载布置 西48×3.5 mm钢管截面积:A=4.89 X 1 0 1 mm; 施工区段最大梁体自重为2 762 t,施工区段最 大预压荷载3 314 t。预压荷载的纵横向布置与设 8=P :52.274 kN/(4.89 X 10 mm )= 10.689×10 N/m=106.89 NPa。 则:8<[8]=140 MPa,强度满足要求。 2.4.3稳定性验算 西48 X3.5 mm钢管截面积回转半径:i=15.78 mm; 立杆长细比:A=L/i=600/15.78=38.02,查表 得 =0.744,则有:[N]= A[ ]:0.744 x4.89× 140:50.93 kN。 N =P xA=52.274 x4.89=25.57 kN<[Ⅳ] =50.93 kN,抗压强度满足要求。 2.5地基承载力验算 立杆下20 em x 15 em垫木处应力为: =P/4=52.274 X 10 /(0.2 x0.3)=0.871 2 X 10 N/m =871.2 kPa<[8]=15 MPa(20 em Cl5 混凝土处理层)。 3预拱度计算 1)依据设计文件,现浇箱梁反拱度为0,故支 架设计时可不考虑,支架卸载后梁板挠度和混凝土 收缩、温度变化挠度。 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为(杆件长度 取10 in): 钢材弹性模量:E=2.1 X 10 MPa,则△L : NL/EA=25.57 X 10 x 10 /f 2.1 x 10“X 4.89 X 10一 )=24.9 X 10~m:2.49 mm。 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非弹性变形因是钢管对 接可忽略不计。 4)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按粘 土计算:AL3:20 mm,则预拱度为:△ =△Ll+△ 3 =2.49 mm+20 him=22.49 mm。 4支架预压 预压前应对支架进行全面检查,符合支架设计 方案要求后再进行预压。 4.1预压方法 支架预压采用袋装堆积法预压方式加压,吊车 垂直运输。砂袋内装机制砂,每袋砂重50 kg。由于 计恒载保持一致。 4.1.2加载及卸栽顺序 从跨中向两边逐步加载,按预压荷载总重的0 5%一50%一75%一l00%一50%一O进行加载 及卸载,并测得各级荷载下的测点的变形值。 4.1.3预压时间 不少于7 d,且最后2 d预压累计沉降量不大于 2 mill为止。 4.2观测方法 施工区段内(包括本跨和下一邻跨的7.5 m)顺 桥向从支架端至下跨1/4处腹板位置均布6点,横 桥向布5排,共计30个观测点,地面沉降观测点与 此对应。水准仪采用精度1.5 ram/kin。加载伊始, 前4 h每1 h观测1次,8 h后每8 h观测1次,16 h 后每12 h观测1次,测量记录高程及坐标和观测的 沉降量。卸载前的观测要求:每点测设2次,作好记 录。按照加载及卸载步骤分别测得各级荷载下的支 架下沉量及地面下沉量,并在卸载后全面测得各测 点的回弹量。 4.3数据处理 沉降稳定后,将预压荷载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 观测1次,从以上的观测资料中计算出支架的弹性 变形及地基的下沉。 通过预压过程中进行精确的测量,可测出梁段 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 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 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 应当采用的预拱度,将算出的预拱度进行二次抛物 线分配,按新计算出的高程调整底模标高。同时要 注意在支架外侧2 m处设置临时排水设施,防止流 水和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预压完成后移去砂袋,拆除模板,根据桥梁线型 重新放样,调整立杆高度。 5 满堂支架施工要点 1)在支架施工放样时,要精确放出腹板位置。 2)立杆对接时,要注意扣件固定到位。 4期 肖国平:20 m跨匝道桥现浇连续箱梁满堂支架设计及施工要点 63 3)根据验算结果,严格控制立杆、纵横梁间距。 值在5—24 mm之间,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已完成 施工的7跨现浇箱梁断面尺寸及顶面高程也符合图 纸设计要求。这充分说明本方案满堂支架的设计, 4)按顺桥向每4道增设剪力撑一道,横向每3 道增设剪力撑一道,要求剪力撑与地面夹角控制在 45。至6O。之间,且与立杆连接不少于5道扣件。若 剪力撑长度不够需接长时,接长段不小于1.0 m且 不少于3道扣件。 5)通道架杆必须与主架杆水平连接,竖向间距 在结构上较好地满足了施工及规范要求,较好地指 导了本桥梁施工。 参考文献: [1]JGJ 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s]. [2]龙佩恒,陈惟珍.桥梁检测移动式支架设计[J].中南公路工程, 2006,3l(4):80—82. 不大于2 m,横向间距不大于3 m,连接扣件不少于 4个。 6)做好地基四周排水,以免受水浸泡后降低地 基承载力。 [3]于洪刚,朱保兵,周水兴.东阳中山大桥有支架施工法[J】.中南 公路工程,2006,31(4):93—95. 6 结束语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预压后箱梁底模板的变形 [4]陈四一,冯晓.碗扣式钢管脚支架在现浇连续梁桥施工中的应 用[J].中南公路工程,2006,31(5):76—78. [5]林道清.中、小桥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支架上施工[J].湖南交通 科技,2003,29(3):90—91. (上接第24页) 一3)为避免彩色沥青路面在长时间重交通荷载 13C彩色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其残留稳定 下表面沥青膜脱落后,骨料本色外露影响景观效果, 考虑在混合料中适当掺加耐久性良好的彩色陶瓷 度为98.2%,满足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 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大于 85% 的要求。 粒,综合造价、路用性能和景观效果考虑推荐5~ 10 mm绿色陶瓷粒同档石料中的掺量为30%可满 足表面沥青膜脱落后非彩色陶瓷粒骨料本色外露的 要求。 2.1.2冻融劈裂试验 按JTJ052—2000 T0729-2000规程 进行了AC一 13C彩色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其冻融劈裂试 验残留强度比为92.2%,满足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 4)对彩色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马歇尔试验、高温 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渗水试验,来评价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性、水稳性和渗水性。试验结果表明,彩 料浸水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冻融劈裂残 留强度比大于80%_8 的要求。 色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较好的水稳 定性、优良的渗水性。 参考文献: [1]许英明.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状概述[J].筑路机械与施工 机械化,2004(9):5—7. 2.2高温稳定性检验 按JTJ052—2000 T0719—2000规程 进行了AC- 13C彩色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其动稳定度DS= 4 977次/mm,满足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 指标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2 800次/mm 的要 求。 2.3渗水性 按JTJ052—2000 T0730-2000规程 进行了AC- [2]王立祥.彩色路面的实验与施工[J].华东公路,1999(1):32— 35. [3]李立寒,吕伟民.彩色路面用胶结料的研究.建筑材料学报[J]. 1999(3):23—24. 13C彩色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结果为不渗水,满足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中渗水系数 不大于120 mL/min L8 的要求。 [4]陈激波,祝长康,赵冬兵.彩色沥青路面的工程应用研究[J].中 国市政工程,2000(3):9—11. [5]胡达平,李士杰.彩色路面混合料应用技术.市政技术[J].2003 (1):57—58. 3 结论 1)AC一13C最佳沥青用量(油石比)5.O%。 2)综合稳定性、景观效果与造价考虑,推荐选 用氧化铬绿色粉,并且色粉的掺加量为3%。 [6][日]柚木邦夫,任树贤译.彩色路面的种类、材料及施工技术 [J].黑龙江交通科技,1994(2):31—35. [7]JTJ 052—2000,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8】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