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苦与最乐》问题探究

《最苦与最乐》问题探究

来源:知库网


《最苦与最乐》问题探究

重点1 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得出结论人生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重点2: 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难点:文中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

【明确】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有力支撑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俯拾皆是:“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等。本文的排比句很多且绝不呆板,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地调整句式。例如“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

1 / 2

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