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 Training
文章编号:1674-9146(2018)08-0114-02
“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人才培养探究
闫泓竹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4
摘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由教育部统筹的“双一流”建设工程内容之一,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 校的重要职能,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建设一流学科的要义之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从民族发展的高度出 发,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开辟了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纪元,有利于逐步实现文 化自信,文化强国。
关键词:双一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图分类号:-642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3969/j.issn.1674-9146.2018.08.114
为了优化教育环境,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01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联合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名单!1#。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达到95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 校是在肯定各高校学科建设平衡的同时,对于各高 校特色学科建设成效的全面认可。作为中国现代高 校标杆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 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仍有一些问题亟须 。1 “双\"流”学科建设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 有年 的国内学一直以传授知识为途径,培养人才为的。传 统 的学人才培养模式 以传授知识为中,但是 单一的 学模式在高校学到有效作。高校 现知识 产与 , 须 各 学科建设及 高校人才模式,单一 知识以教的 授式方传授学生, 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 校 。 是一学科建设成优的高校在培养方面仍有所, 学科的
, 的 传授
, 以 发学 , 学科知识的 在
和
以在教学内容的设
有所体现,
2)
对于
与
作效 。
, 学科
建设高校的
, 学 ,
。在部“双一流”学科
中,部 作流程固定,内
验 , 现
模 。 在 教学模式 , 教
的 作 是研读教材,以此为依据在一个
有的范围之 教学方式的设计,由于范围受 到限制,学们的 会有属于自己的
, 维扩散也极为有限,更会在教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突破自我局限,发现的 与方。因此,脱离 的教学设,使学们的 学 力与 力完全被有模式所桎梏。浅尝止的接触式 让学学到的 浮于表面, 的浅显 让学有参与 的获得感。
3) 互结合。“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教育主旨是实现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的交融统一,知识的积累、 与传授是高校学科 建设的主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 的知识传授方式又有所同。其中部“双一流”学 科建设高校在 与 结合的 有所忽略,其学科 知识和人才培养的方及内涵上也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学生文化素质提升项目(WH2017Y014 )收稿日期:2018-06-05 #修回日期:2018-07-06
作者简介:闫泓竹(1991-),女,四川广安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2442502738@qq.com。SCI-TECH INNOVATION & PRODUCTIVITY
—11-^—
No-8 Aug. 2018,Total No-295
Talent Training
人才培育
高校都将本
具有差异性。有些学校偏重于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的 学习,却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意义,而有些学校 则一味地进行实际操作的模仿实践' 无论是缺乏 扎实的理论基础或是缺少熟练的实际操作,如不能 实现二者深度融合就无法将人才培养过程落到实 处,从而严重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2 “双\"流”学科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
1) 夯实理论基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障碍的背景下,“一流”学科
校的特专作为突破点,于突破新,再墨
守规气动借鉴吸收外的秀教育经验, 通过各方 努培养出具有际竞争的优秀人才, 高校教育 际教育上拥有了自己的话
,为 新人才培养下坚实的基础。3结束语
, 则 。教育是一的基础障,而人才培养则是教育
展的重 重。高科 展的时代
全素质,培养所人才是实现新时代 特色
义 的键。“一 ”学科 高
校能否 人才培养能为总目标,能否善和展 特 义教育度,彳“程度上决定着我现代化进程和 的兴衰。, 实现、维、展“ 一流”学科建高校为 ,努实现一学科 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于 新时代 特 义教育 展 有着 或缺的重要作 。
参考文献:
教育则
任务,时至今日, 于“一 ”学科
高校的教育。高校作为培养 学人才的 要地,为 未来的接班人及新时代 特
义的者 的教育 是有义[4]。高校学 的德行不 了的理 , 的人 ’,而“一 ”学科 高校 培育学践行 义 , 高校学 理论基础, 任 义 , 学于 的 。夯实理论基础是一学的首要学习任务,3 是 学科知识 的 。
2) 实践过程。新性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 过程, 学科实践深度与学科实践能是一的 [5]。要 到“学为, 为”,只有不 实践过程,化实践 才能有所突破,高校 教学实践过程通过展各类活动,模拟各种景、造问 题, 学 实践 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引疑释疑、解决问题。
3) 教育合。习近平总书记把“ 的教育”摆在人对美 活“十大期盼” ,这说明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教育军就难实现全面
小康 的奋斗目标和 的中。 鼓励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着破除体制
[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
张洪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福州:福建 师范大学,2016.
[3] 李伟民.邓小平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D].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2017.
[4] [5]
杨桂青.培养有大国风范的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 刘宝存,张伟.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政策
2014-06-19(004).
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6):1-8.
[6] 翟昊,高飞.探索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模式一
北京市启动高精尖建设计划[J].北京教育(高教),2015(12):
8-10.
(责任编辑戈春)
Research on the \"Double Class\"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alent
Cultivation
YAN Hong-zhu
(Institute of Marxism,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class\" discipline is on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double class\" construction project
which is coordin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class\"discipline, which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of building a first-rate discipline for the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class\" discipline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and follows the Marxist education theory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opening up a new era of talent train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helps to gradually realiz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cultural power.
Key words* double class; talent training; knowledge system
!掊创翮与生产(
2018年8月总第295期」~
H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