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附答案)

来源:知库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附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7分)

1.临近春节,小城道路两边开始有许多xiǎo fàn( )bǎi tān zi( )卖年货。

2.今天,妈妈áo( )了一锅tián nì( )、nónɡ chóu( )的là bā zhōu( ),我们一个个忍不住lánɡ tūn hǔ yàn( )起来。 二、读句子,用读音是“xiāo”的字填空。(不能重复)(2分)

在学校组织的“画风筝写心愿,放风筝送祝福”的文化活动中,爸爸通( )达旦为我制作的火箭造型的风筝大放异彩。只见它冲入云( )后在空中( )洒地遨游起来。突然,线断了,“火箭”渐渐( )失在天际。 三、选一选。(1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吞噬(shì) 分外(fēn) 搅和(huo) ...B.机杼(zhù) 敦厚(dūn) 笑盈盈(yínɡ) ...C.汤匙(chí) 染缸(ruǎn) 脉脉含情(mài) ...D.火炽(zhì) 唾沫(tuò) 两栖动物(x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哄堂大笑 残灯未庙 青面獠牙 B.糊糊涂涂 师传生授 开山鼻祖 C.地广人稀 无暇顾及 优哉游哉 D.能歌擅舞 随心所欲 两面三刀 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终日不成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零散) ..C.相去复几许(距离) D.脉脉不得语(得到) ..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C.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D.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 5.你知道下列习俗的寓意吗?请对号入座。(3分)

A.步步高升 B.福气盈门 C.力争上游 D.年年有余 E.万事如意年年高 F.幸福团圆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 (2)过年的时候吃鱼( ) (3)建筑上雕刻蝙蝠( ) (4)端午节赛龙舟( ) (5)中秋节吃月饼( ) (6)重阳节登高(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已经吃饱了。(改为比喻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校运动会上,状状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元元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成成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才才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照样子,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3分)

国庆节期间,首都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__________,南锣鼓巷__________,什刹海__________。

3.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仿写句子)(4分)

青藏高原的红柳不要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就能深深扎根,顽强地生长。

梳理与探究

五、根据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填空。(8分)

1.《北京的春节》一文____(详 略)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________、正月初一、________这几天,其他的日子____(详 略)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给人印象颇深。(2分)

2.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七夕节时,我们会吟诵诗句“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重阳节登高赏菊时,我们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______

______”;中秋节时,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4分)

3.《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劝人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2分) 六、生活中用语文。(5分)

今年状状一家来到了北京过春节,北京春节特色之一的庙会深深吸引了他们。正月初五这天,状状一家从众多庙会中选了两处(见下图)游玩,请阅读资料后完成练习。

1.状状的爸爸喜欢书画,他们可以去____________庙会;状状的妈妈对红楼文化很感兴趣,他们可以去________________庙会。(2分)

2.为了同时满足爸爸妈妈的爱好,请结合上面的资料,帮状状给家人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并说明设计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鉴赏

七、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11分)

【选段一】 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

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选段二】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段一着力描写灯的______多、______多,目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在这两个选段中,作者写了元宵节的哪些风俗习惯?其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选段一中加点的字词都有“全部”的意思,这样写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又使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 ) (2)选段一将元宵节与大年初一作比较,目的是突出元宵节隆重、体面和美丽的特点。

( )

(3)从选段二中的“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北京的元宵节,这句话要读出愉悦、幸福之情。 (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童年的春节(节选)

冰 心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

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jì .xì)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pēn pèn)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cuī cuǐ)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跼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zhī zhǐ)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

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有删改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画上“____”。(2分)

2.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请完成思维导图并填空。(6分)

◆作者详写大年初一看“花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她对童年春节的______________之情。

3.文章第1自然段写“我”家住的地方很偏僻,似乎和春节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从______和______两种感官描写了“我”放烟火的情景。联系上下文可知,“火树银花”在文中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年味”,是一个值得我们回味的名词。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甚至有人认为过不过年都无所谓。请结合短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重拾“年味”。(至少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

九、妙笔生花。(30分)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种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写出自己的实际体验,注意感情真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500字以上。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一、1.小贩 摆摊子 2.熬 甜腻 浓稠 腊八粥 狼吞虎咽 二、宵 霄 潇 消

三、1.B 2.C 3.C 4.D 5.(1)E (2)D (3)B (4)C (5)F (6)A 四、1.示例: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2.示例: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3.示例:适宜的气候 肥沃的土壤 充足的雨水 一抔黄土 五、1.详 除夕 元宵节 略

2.寒食东风御柳斜 盈盈一水间 还来就菊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六、1.北京厂甸 北京大观园红楼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读资料,找到资

料中介绍的两处庙会的特点。北京厂甸庙会中有状状的爸爸喜欢的书画展卖,北京大观园红楼庙会中有状状的妈妈喜欢的红楼文化,据此填空即可。

2.示例:因为北京大观园红楼庙会的“元妃省亲”节目上午开始,而北京厂甸庙会的活动全天都有,所以初五这天,状状可以安排一家人上午逛北京大观园红楼庙会,之后再逛北京厂甸庙会。

七、1.数量 种类 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解

题时,要抓住选段中的关键词来体会。如选段一中的“处处”“几百盏”等词语,写出了灯的数量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则写出了灯的种类多。由选段第一句话可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2.作者写了元宵节时看花灯、放花炮和吃元宵这三种风俗习惯。其中详写了看花灯,略写了放花炮和吃元宵。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用看花灯这一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独特的习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以及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能力。回答第一问时,要回到选段中去找答案。选段一写的是看花灯的习俗,选段二写的是放花炮和吃元宵的习俗。其中,看花灯写得详细,放花炮和吃元宵写得简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用看花灯这一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独特的习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1)√ (2)× (3)√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的能力。选段一中加点的字词都有“全部”的意思,这样写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又使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从选段二中“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中的“美好”“快乐”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北京的元宵节,读这句话时要表现出愉悦、幸福之情。因此,第(1)小题和第(3)小题的说法正确。选段一将元宵节与大年初一作比较,是为了突出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由“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可知,“突出元宵节隆重、体面”的说法有误。因此,第(2)小题的说法错误。 八、1.jì pèn cuǐ zhī

2.父亲准备新年的娱乐 详 换新衣新鞋、拜祖宗、拜年、收压岁钱 略 “花会”最有趣,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喜爱和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以及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短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童年时春节的各种习俗。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过年的前几天的习俗,可以通过抓关键句,将“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概括为“父亲准备新年的娱乐”。这句话后面具体写了“我”是怎样放烟火的,属于详写。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大年初一的习俗,可以将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为“新衣新鞋、拜祖宗、拜年、收压岁钱”。这段话文字精练,属于略写。由“最有趣”可知,作者详写看“花会”的原因是“花会”最有趣,最热闹,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她对童年春节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春节的热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方法的能力。根据第1自然段“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等句子和后文描写的春节热闹、喜庆的景象可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家乡春节的热闹。

4.视觉 听觉 夜晚的烟火特别灿烂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句子和理解词语的能力。由“火树银花,璀璨得很”“嗤嗤地响”可知,画“ ”的句子从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描写了“我”放烟火的情景。由“璀璨得很”可知,“火树银花”在文中是形容夜晚的烟火特别灿烂。

5.示例:①弘扬传统风俗文化,如贴对联、吃团圆饭、拜年等。②举办并积极参与传统活动,如庙会、灯会等。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首先可结合短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年味”变淡的原因,再据此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