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02期 文章编号:1006—9348(2015)02—0261—04 计算机仿真 2015年02月 永磁同步电机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仿真 刘丽伟,张小杰,丁圆圆,樊冰剑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在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中,系统调节器的参数决定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且负载变动、对象参数变动对系统各环节都 有很大影响,使实际电机控制中参数的调节比较困难。针对此问题,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分析,根据实 际程序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在负载变动和对象参数变动 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为实际PWSM控制系统的参数调节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调节;电流环;伺服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B Electric——Flow Modeling for PMSM and Servo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LIU Li—wei,ZHANG Xiao—jie,DING Yuan—yuan,FAN Bing—ji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 130012,China) ABSTRACT:In the AC servo motor control system,dynamic properties are affected by the parameter of the system regulator,and the changes of load and parameter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all aspects of system,SO,it is difficult to adjust the parameters in actual motor contro1.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mathematical model is analyzed,and a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is built based on the actual program with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softwar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hanges when the load and object parameter change,and it has good robustness and accuracy. KEYWORDS: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arameter adjustment;Current loop;Servo control TMS320F28335的控制程序,对交流伺服系统进行建模和仿 1 引言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应 用现代科学工具对交流伺服系统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真,并将控制系统电流环模型和实验系统作一个对比,以验 证仿真的正确性和证明该仿真对调节实际参数有很大帮助。 就是对交流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系统建模可以超越理 想去模拟复杂的现实物理系统;而系统仿真则可以对照比较 各种控制策略和方案,优化系统的控制结构和系统参数。如 果能建立一种在控制算法、逆变器、电机模型和实验装置一 2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永磁同步电机电子定子三相对称绕组U、V、W,定子和 转子之间通过气隙磁场耦合。定转子与转子之间各个量的 电磁耦合关系复杂,给永磁同步电机的分析与控制带来不便 之处。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忽略磁路饱和、磁滞和涡流的影 响,各绕组轴线在空间上互差120度电角度,永磁体没有阻 尼作用,电机电势正弦,在定,转子参考坐标系下,PWSM的 模型如图1. 样的仿真,就可以在仿真上进行参数调节和分析。 目前,对于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和建模都是在封装好的 Matlab/Simulink库中直接调用的,跟实际的程序和算法有很 大差异,因此仿真调节器的参数和实际调节器参数没有任何 的联系。这样的仿真对实际参数的调节意义不大。 因此,本文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分析,基于 收稿日期:2014—05—21修回日期:2014—06—09 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坐标变换,可以得到在 由坐标系的磁链、电压方程为 (1) L =Li q一26】一 次数和降低用户费用等方面优于传统算法。 geneous networks performance evaluation[c].Proc.of 1 8th IEEE Personal,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PIM 4结语 本文针对以往垂直切换决策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更 为客观科学的算法,该算法区分不同业务类型,并全面地考 RC’07),Athens Greece,Sept.2007:96—103. 杨剑波.多模智能终端在异构无线网络中的垂直切换技术研 究[D].信息工程大学,2013. W Wanalerdak,B Lee,C Yu,M Kim,S M Park and W T Kim. Behavior——based mobility prediction for seamless handoffs in no- 虑了影响网络选择的各种决策因素,提高了最终决策的准确 性。通过建模仿真分析对算法进行验证。由仿真结果比较 得出,新提出的算法提高了最优网络选择的可靠性与有效 bilewireless networks[J].Wire1.Netw.,2011,17(3):645 —658. 性,并兼顾了网络的系统性能,达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同 时弥补了以往算法中赋权较为主观,对不确定性问题难以处 理,算法复杂度过高等不足。 参考文献: [1] Abubeker A Yussuf,Wan H Hassan,Sinzobakwira Issa.A Review of VHD Aproaches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s[C].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Com— R Chakravorty et a1.Performance issues with vertical handovers ex— pefiences from GPRS cellular and WLAN hot—spots integration [C].2nd IEEE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er nd Communia- cation,Orlndo USA,2004:155—164 a3GPP.Technical Speciifcation TS23.1 07,V.4.0.0[S].3GPP. QOS,Concept and Architecture,2000—1. [作者简介] 陈珏瑜(1989一),女(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为移动通信。 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DICTAP 2012,2012: 363—367. [2]刘敏,李忠诚,过晓冰.一种基于速度感知的垂直切换算法 蔡家麟(1964一),男(汉族),上海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移动通信。 [J].电子学报,2008,30(6):1198—1201. [3]A Serrador and L M Correia.Policies for a cost function for hetero. (上接第264页) [4] 陈荣.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电流环的仿真[J].电机与控制 应用,2008,35(9):2O一25. 幅值均为都在1.2A左右,相位相差120。的正弦波,验证了仿 真模型的正确性。 在仿真中,实际调节的参数是 =0.25, =0,K =0。 在实际试验中得到的 =0.23,Ki=0.055, =0。从数据 [5] L M Grzesiak,T Tarczewski.PMSM selvo drive control system with a state feedback and a load torque feed forward compensation [J].COMPEL: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omputation and Mathematic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2,32 上来看,仿真的PID和实验装置的PID参数基本相同,这样 可以通过仿真观察系统参数调节的趋势,并且运用到实际当 (1):364—382. 中,加快运动控制的设计和调试。但是从波形图也可以看到 实测的波形有比较大的谐波,这是因为系统存在的摩擦力和 [6] 薛定宇,陈阳泉.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 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 [7]X Wang,R Na,N Liu.Simulation of PMSM field—oriented con— trol based on SVPWM[C].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 ̄r- ence,2009.VPPC 09.IEEE.IEEE,2009:1465—1469. 硬件上有些干扰造成的,尤其是输出的PWM会干扰采集到 的AD数值。如果要得到和实验装置更加一致的仿真结果, 还要加上这些因素。 [8]鲍建成.永磁同步电机PID参数优化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12—4:247—250. 4结束语 实验证明,在仿真模型中算法模块、逆变器、电机模型与 [9] 徐殿国,等.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综述[J].伺 服控制,2005,(1):16—21. 实验装置一致的基础上,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建 立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正确可用。通过系统的仿 真观察系统的动态性能,对实际控制系统的参数的调试提供 了便利之处。 [10] Bimal K Bose著,王聪译.现代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伟(1974一),女(汉族),吉林通化人,博士研 .参考文献: [1] 陈荣.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8—2. 主要研究领域为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 杰(1988一),男(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 .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力电子和自动控制。 [2]舒志兵.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6. 圆(1988一),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 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 [3]T Instruments.Clarke&Park Transforms on the TMS320C2xx [J].Application Report BP—RA,1996,48. 樊冰剑(1988一),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 域为现在电子变换应用研究。 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