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来源:知库网
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B.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C.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D.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2.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3分)

3.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5分)

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1.下列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主要掌握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

调动等事务。

B.大丈夫,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孟子》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是此意。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太学生有多种称呼,如 “诸生”、“博士子弟”、“游士”、“秀才”等称呼。 2.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3分)

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

奇之。(5分)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B.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C.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D.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2.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5分)

3.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5分)

宗悫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B.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C.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D.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2.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3分)

3.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5分)

董遇谈三余勤读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C.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5分)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

B.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

C.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

D.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5分)

3.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4分)

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1.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教授,现解释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最高级学衔;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也是对对私塾老师的敬称。

C.四海,即九夷、八狄、七戎、六蛮。指天下、全国,如宇内、六合、九州、中原等词都是此意。

D.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诸子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2.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5

分)

3.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

流百家之言。(5分)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B.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C.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D.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

/朕与之共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2.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5分)

3.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4分)

大树将军冯异

冯异为人嫌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壁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B.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C.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D.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冯异为人嫌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壁道。(4分)

3.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光武以此多之。(5分)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毋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皆服其量。

1.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B.朝士为古代官名。掌外朝官次和刑狱等。朝士又指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C.同列,指同一班列,同等地位,指地位相同者。也可以用来指同僚。《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君与廉颇同列”是同僚的意思。 D.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2.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5分)

3.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毋知也,不问之,何损?

(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