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教材 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分析 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 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1.认识“蝙、蝠”等12个生字,会写“蚊、即、科”等14个字。 教学 目标 3.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 重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夜间探路之间的关系。 教学 难点 理解蝙蝠利用超声波导飞,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教学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2.朗读课文,尝试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们交流。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3.理解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飞机的图片) 【设计意图:用直设计意图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生字、词语。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导入 ( 3 ) 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飞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他容易理解。】 分钟 们有什么共同点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 (板书: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生字“蝙、 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文内容。】 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新课 教学 方法。 ( 30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分钟 1.分析记忆字形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即、锐、系、铛、蝇、证、障、碍、荧、屏”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结构,把“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字写正确、写美观,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开。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达、驾、驶”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将蝙蝠和雷达联系在了一起。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飞机。 2.交流展示 自由发言,找出相关的句子。 ①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②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指名读,齐读)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 为什么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 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为什么飞机装上雷达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答案呢?还是—— 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然后小组内交流。 最后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请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2.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 )分钟 【设计意图: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听写词语。 蚊子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出示蝙蝠图 导入 ( 4 )分样的动物? 钟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下文打好基础。】 教学 目标 设计意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 师: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 【设计意图:学贵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记。 新课 教学 ( 30 )分钟 (一)自读感知 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蝙蝠夜里飞行是怎样探路的呢?) (二)把表格补充完整。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 试验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这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 小结:三次试验的结果证明------- (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自然段,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4.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请根据同学的回答画出第2、4两句话。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 (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 障碍物 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 (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读第1、3句,生读第2、4句。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7自然段) (四)学习第8自然段 过渡:了解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你知道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设计意图:适时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四、作业巩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4 )分钟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 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嘴 超声波 蝙蝠 板书 内容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天线 雷达 无线电波 荧光屏 【设计意图: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1—3段,使学生明白飞机能安全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最大的遗憾是让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更具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